一位关注当代诗坛的文友告诉我,近几年的诗作大体上呈现出三种倾向:一是走向宗教,在寺观庙院、香烟袅袅中安置灵魂;二是怀念过去,爷爷的烟袋锅、奶奶的针线包、村子口的老槐树、少儿时的蛐蛐罐;三是抒发小我,日常的饮食男女,琐碎的喜怒哀乐……总之是闲散多了,责任少了;逃遁多了,担当少了;阴柔多了,阳刚少了。我说,不光是诗人们有这样的倾向,文化界的其他人也都程度不同地有这样的倾向。三种之外,大概还有一类,就是从不做建设性思考,只会一味地发牢骚、说怪话,以至于谩骂、诅咒。
社会越来越纷纭,追求越来越多样,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过的生活。然而,对一个民族而言,如果它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沉浸在个己的、形而下的、俗常性的物质生活中,而缺乏全局的、形而上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的话,这个民族就不能说是健康向上、前途光明的。好在不是所有人都浮叶般随波逐流,还有人柱石般屹立于滚滚浊浪;不是所有人都迷乎着、沉睡着、不知今夕何夕地得过且过着,还有人清醒着、眼睛大睁着、脑子里的神经细胞活跃着、兴奋着。
目前,我们的社会最缺乏的是什么?物质吗?不排除少数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但大多数人应该说已经吃穿不愁了,而对某些以种种手段富起来的人来说,物质已“涌流”到了可以尽兴地奢靡糟蹋的程度。
显然,目前全社会最缺乏的是精神,准确地说,是缺乏精神的最高层次——信仰。信仰是精神的至高点和制高点。如果说精神生活是江河的话,信仰就是江河的源泉;如果说精神生活是星空的话,信仰就是定位的北斗;如果说精神生活是一群蜜蜂的话,信仰就是统领族群的蜂王。
中国社会出现了大大小小不少腐败分子。如何使腐败分子少出或者不出呢?办法无非两条:他律和自律。他律就是法治,是从外部给那些易腐者以强制、以惩戒、以震慑;自律就是信仰,是从内心使那些易腐者有自省、有惮虑、有警觉。
中华民族曾经有过以儒家思想为主,以道家、佛家思想为辅的信仰体系。但近代以来,这个信仰体系崩塌、飘散、功能萎缩、风光不在了。能不能重新建构呢?回答是肯定的,多年来,也有人一直在做着这样那样的努力。《试论中华民族的龙道信仰》一文,就是努力的成果之一。
龙道主要由天道、仁道、行道构成:以天道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关系;以仁道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以行道处理人与自身、信仰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其中仁道的核心理念是尊爱利成,即尊己尊人、爱己爱人、利己利人、成己成人。这样,龙道信仰就可以用七个字来表述:尊爱利成天仁行。
愿龙道信仰走进更多人的心灵!
走进心灵——《龙凤文化·秋之卷》卷首语
庞 进 201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