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应该有标志性艺术形象

2012年01月23日 作者 陈云发 中国网  

 

日前,中国邮政发行的壬辰年(2012年)龙图案纪念邮票,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社会各界对邮票中龙的形象议论纷纷,不由得令人想到一个问题:如何塑造中华龙的标志性形象?

龙是中华民族远古的图腾形象。在中华文明传统中,往往以龙比喻中国、象征中华民族。全世界的华人都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龙的形象已深入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中。不过,中国人崇拜的龙,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中华龙的形象,大体是一种传说中的意念神物,为古人表现强大自然力、追求文化融合与族群团结的产物。

以神话艺术创造出来的中华龙,有鳞有爪有角有突出双眼珠,威力超常无比。它既翱翔在天空,也生活在水里;既兴云布雨,也会兴风作浪。还有人将其比作高大良马,称“马八尺以上为龙”;也有观点把它视为岁星,为东方苍龙七宿的统称。此后,龙逐渐演变为神化皇帝的称谓。黄帝生于寿丘,《史记》称其貌“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唐代以后,龙已经被作为皇帝的专用代称。与之相随,一些龙的艺术形象开始变得凶猛起来,令人可畏。

龙的形象可敬可畏,中国人虽然引以为豪,但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国人可能难以接受。为弘扬中华龙文化,有必要打造中华龙新的艺术形象。这里面有三个方面因素需要考量:

首先,理念和内涵要重新定位。传统文艺作品中,龙的可爱形象确实不多,大都凶猛,如《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龙多是“反派”形象。唐传奇及元杂剧《柳毅传书》中的龙神,虽然有一位美丽多情善良的龙女三娘,但龙女的前夫泾河小龙及叔叔钱塘君皆十分凶恶。所以说,新的中华龙艺术形象应该具备“中华性格”,即善良、聪明、好学、勤奋、勇敢、刻苦、贤孝、尊长、爱幼、行侠仗义、热爱和平、忍辱负重等。

其次,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过去的文学作品曾有以动物为主角并取得成功的,如《西游记》、白蛇等,但以龙为主角,成功的很少。当前,重点可放在文学创作、建筑艺术等领域,积极塑造可爱、可亲、可敬的龙。同时,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拍摄电影、电视剧,制作卡通片等方式,塑造出可爱的中华神龙、中华智慧龙、中华勇敢龙、中华和平龙等艺术形象,并将之推向海外,成为和平、友好的使者。

最后,要重点塑造龙的外形。龙的传统形象,至今多保存在华表、寺庙庭柱及相关古典建筑物、戏剧服饰和文学、美术作品中,我们当然不应否定、篡改或无视。但也不必全盘接受和一成不变地固守这些样式,完全可以进一步打造中华龙的新形象。它既要保留传统文化中龙的某些特点,也可以虚拟或以拟人化手法进行再创造,着重在智慧、英武、可爱、可亲上做文章。为便于年轻一代或世界各国人民接受,不妨广开贤路,向社会征稿,使中华龙的形象家喻户晓。

重塑中华龙的形象,是新时期发扬光大中华龙文化的难得契机,定将引发华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赞誉和共鸣。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