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周宜兴委员发言,题为“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掘并研究龙文化的根”。
他说:我国文化资源积累的厚度很深、很重,但我们对文化资源开发的能力,与文化资源的厚度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全世界的华人都自豪地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自有可记载的历史时期起,“龙”在中华各个民族中传承了三四千年。但时至今日,关于“龙” 文化的根起源于哪里?它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还没有一个历史的、科学的、文化的,令中国乃至世界信服的说法。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一大缺憾。
20世纪末,我国成功地完成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断代工程,这是功不可没的一项历史文化工程。它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实存在。就在这个工程完成之日,就有智者提出,可否在断代工程之后,再开展一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2006年,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发布了《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报告中有关遗址考古发掘的文字部分945页,约120万字,文物遗存图版304页,计2000多幅照片,实有遗存文物约10000件)。
报告无可辩驳地证实,在8000~5000年前,在秦安大地湾,存在着我国新石器时期一个相当丰厚、相当进步的文明——大地湾文化(已知大地湾遗址总面积275万平米,现已发掘揭露的面积138万平米,仅是总面积的千分之五,其发掘潜力巨大)。国家已经立项,今年开工建设大地湾遗址博物馆,并逐步恢复大地湾原始村落,复原8000年前的原始地貌,建立一个中华史前文明的研究、教育基地。那么,创造大地湾文明的历史代表人物是谁呢?这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终要回答的问题。
几千年来,我国一直流传着肇始中华文明的第一人是太昊伏羲氏。坐落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里,供奉着从三皇五帝到清乾隆止的188位中国的帝王,太昊伏羲是188位帝王之首。许多古代典籍中都有伏羲创始文明的记载。伏羲早于炎帝、黄帝约2000年或者更早,是“代燧人氏继天而王”的。
这样算来,伏羲是在8000~7000年前,或者更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在黄河上游广大地域诞生的众多远古先贤的代表人物。伏羲(或者是若干代伏羲)是处于母系社会结束,父系社会形成过程中,一个欣欣向荣的,始创文明的伟大时期的历史文化人物。这个时期,也正是大地湾文化诞生并发展的时期。
“大地湾文化”与“伏羲文化”不期相遇,它们诞生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它们在时间上是相重叠的。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们在空间上也是相重叠的。伏羲诞生在古成纪,成长在古成纪,古成纪即在今天甘肃省天水市辖区内,而秦安大地湾原始遗址也产生在古成纪。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重叠,不是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它预示着传说中的伏羲文明,与地下发掘出的大地湾文明,可能是同一个历史文明的两种不同的表象与形态。它的现显可能会把我国的文明史,在5000年的基础上,再向前推3000年左右。8000年的文明史,会把我国的“软实力”提升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现在还难以预料。
伏羲是父系社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以古成纪为中心的众多原始部落,共同组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在伏羲所创始十多项文明中,有一项是“立九部,设六佐,初创社会”。《三皇本纪》中说:伏羲“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伏羲所设九部,都以龙师命名,每个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龙师图腾,于是九种互有差异的龙的图腾就出现了。显然中国的龙文化是由伏羲开创的,成纪一直被称为“龙城”,龙文化的根大约就在伏羲氏诞生、成长的地方——成纪。
把大地湾文化与伏羲文化重叠起来研究,是中华探源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它需要新的观念与方法,为此得从以下两点做起:一是建立以文化为核心的历史研究观。文化是历史的灵魂,历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不论怎么变迁,文化始终是这个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与精神,它在生活习俗的延续与发展中传承,有着强烈的民族特征,很难被异化,被征服,但它必须自觉,并不断地创新。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传承下来的。因此,历史学的研究核心应当放在各个历史阶段中,文化的产生、再现、发展与继承方面,更加重视思想与精神在历史中的作用力;而不囿于考证、修正、补充、完善历朝历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伪的论证方面。
二是对史料的认定要有新的观念。把文字记载的史料,考古发掘的史料,和保存在民间的传说史料,三者并重使用,相互补充佐证。在民间以口头文学承传下来的历史传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存在世间最鲜活、最生动、最浓厚的历史资源。
大量有关伏羲创始文明的传说,我们应当先接受它,在与“大地湾文化”相印证的基础上,去伪存真,确立其历史真实的部分。对伏羲所在时代的历史研究,应当把着力点放在以伏羲为代表的先贤们,在中华大地上创世文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远古文化这一核心上,挖掘并认知伏羲文化丰富的思想与精神内涵。
最后祝愿“中华文明深源工程”能得到支持,并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