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包括湘、鄂、黔、渝的广大地区(广义的武陵山区),是发源于以武陵山脉为源头的中国南方山地农耕稻作文明神秘之地(位于北纬30°附近),是中华文明文化基因的发源地和保存库,保存洪水天荒故事和傩神(龙凤)崇拜习俗最多的是苗族。《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为“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作为武陵山脉的最高峰,梵净山是苗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山,海拔2572米,峰峦巍峨雄奇,主峰高耸入云,为“众名岳之宗”,金顶有九龙山、凤凰山。同时,梵净山也是地球大陆最先隆出海平面的地方,距今有5.7亿年,在湖南湘西有世界“金钉子”三处(花垣排碧金钉子点、保靖夯沙金钉子点、古丈红石林金钉子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被联合国誉为生物王国的基因库。发源于梵净山的辰江(辰水),孕育着中华农(龙)文化,早在晋代,学者习凿齿就明确提出:“神农生于黔中”。苗语“神”是“会”,“农”是“吃”,神农就是会耕田种地、会吃的人。农人自称侬,意思是大芈、鸟人,也有农夫、种田人之意;神农氏是有蟜氏吴姓(戎务、融吾、大戎、句吴、姬水氏,父系时期)与有龙氏(芈姓、戎高、大戎、山戎、犬戎,母系时期)的结合;所以,神农也写为神龙。发源于梵净山酉水南源的清水江(花垣河)孕育着中华凤文化,花垣茶峒考古表明,10万年前就人有类居住于此,人类在此定居至少在1万年以上。
一、打造神秘武陵大旅游圈的主要优势
(一) 地理位置优势
“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黔渝边区,共有8个市州、80多个区(县),总面积为15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达3000多万人,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和回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总计120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0%。武陵山区是我国跨省交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是承东启西,西进东出的重要缓冲地带,这是狭义上的武陵山区。张家界市的武陵源区是上世纪成立不久的行政区域管理区,不是广义或狭义上的武陵山区。本文讨论的是广义上的武陵山区。
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提出:“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组织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文件的横空出世,标志着“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从遐想和概念中走了出来,跃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指导“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是国家细化区域发展规划,缩小地域之间的差别,以点带面,盘活全国经济版图的战略新机遇;它承载着国家对武陵山区加快发展、突破发展、率先发展的厚望,拉开了武陵山区大开发的序幕!2010年12月,成立武陵山(湘西)国家级民族文化保护区。
(二) 交通不断完善
武陵山区51个区市县相邻相连,地缘交通相关性强,各区县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紧密相联,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不断改善。318、319、209国道改造升级已完成,渝怀铁路已通车并即将建复线,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渝湘高速、杭兰高速已进入前期阶段,铜仁大兴机场、恩施机场早已通航,芷江机场恢复民航,黔江舟白机场正在建设,黔张铁路、黔恩高速公路也正在协商规划之中,边区的断头路正在连通,等级也在提高,区域内立体交通枢纽正在形成。
(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辖区内有佛教五大圣地之一的梵净山,有百里乌江画廊,有世界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有闻名全国的湘西凤凰古城以及古代南方长城,有保存完好的著名地震遗址黔江小南海,久负盛名的吕洞山等。武陵山区民族文化是世代生活在武陵山地区的远称“南蛮”,近为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丰厚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楚文化、蜀文化、陕晋文化、黔贵文化的“文化沉积带”,是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聚合体,具有独特、古朴、神秘、优美等特点。
二、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文化旅游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武陵山地区文化旅游业迅速发展,并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从表1可知,武陵山区域六个重点市县2009年接待游客人数均在百万人次以上,其中,张家界更是接近两千万人次大关,区域核心地位及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旅游收入上,六个重点市县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最高的凤凰县更是达到近九成比例,张家界也接近GDP一半的水平。
表1 2009年武陵山地区主要市县旅游发展指标
张家界凤凰恩施黔江铜仁吉首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80.68 25.13 1.5728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1847.74430(含入境)638.45112.62(含入境)683.11239.1(含入境)
旅游总收入(亿元)100.2017293.5747.203.03
旅游收入占GDP比重49.3389.389.864.5118.84.25
资源来源:各地州市的2009年统计公报
张家界市文化旅游业收入从2002年的26.86亿元升至2009年100.2亿元,带动该市GDP总量从2002年的66.71亿元升至2009年的203.1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早在2006年就已超过50%。
(二)文化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1、文化资源品牌缺乏
尽管全区的旅游资源众多,但品牌形象弱,尤其是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和促销不足。有些旅游资源在整体上还处在“潜在”资源状态,没有转化成现实的文化资源优势,特别是贯穿四省市的“武陵山风光带”这一共享资源,可以说是进行武陵山地区旅游业整体协调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却没受到四省市应有的重视。事实上,“龙凤文化风光带”这一资源从山脉的自然条件来看,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相比差别不大,但是从山脉走向的山水背景、景观组合层次、服务设施、客源市场等方面来看,品牌形象还没有形成有优势的品牌效应与相当规模的客源市场。
2、从业人员发展观念陈旧
武陵山区四省市都希望自己具有最大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提高竞争力,于是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就发生了对某些在一地有一定吸引力的旅游开发创意项目各地争相模仿的现象,造成旅游产品重复雷同,旅游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这是由于人们忽视了一个真理:文化即是竞争力,而差异才是文化旅游的基础。在这个广阔的区域内,各具特色的城市对旅游者来说不是排他性的选择,而是组合型的选择。因此,旅游规划人员应突破在旅游项目开发上走雷同的重复建设的老路,而应在产品的组合上走合作、优势互补的发展之路。
武陵山区属典型的“老、少、边、山、贫”地区,2008年人均GDP只有65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2450元左右。为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只有依托优势联动发展旅游文化业,共同做大旅游文化蛋糕,发挥旅游文化的“乘数效应”,才能促进武陵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建设互补性文化旅游产品群
按“整体规划、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产品共推、功利互创”的原则,
加速构建区域内文化旅游一体化,利用各自的客源优势,互为组团地、地接地,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制定区域总体形象宣传口号,指导和鼓励投资者独资或联合开发旅游资源。通过区域全面合作,实现市场共建、客源互动、协作共赢;通过建立广阔的武陵山文化旅游市场,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串联经典产品于精品线路之中,全方位延展旅游触角,营建集神秘山水、原始生态、民族风情、游憩体验于一体的中国内陆黄金文化旅游区。
(二)营造武陵山文化旅游区的品牌效应
区域旅游市场开拓应本着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原则,尽可能使游客利用难得的机会游更多的景点。因此,区域市场的整体促销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整体促销可以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游客的信任感。四省市应该按不同区域,不同线路,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层次,共同研究区域整体宣传和促销策略,研究各城市旅游产品的组合搭配,制定出四省市联合的促销计划,共同创立“武陵山文化旅游区”的优质品牌。通过走协同开发之路,形成一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市场、统一营销、互相支持、互为依托、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多边共赢”的文化旅游经济圈。
(三)打造武陵山区文化旅游精品
武陵山民族地区山同脉,水同源,文化同质,唇齿相依;区域内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厚重。重点打造武陵山文化旅游精品,是发展武陵山旅游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第一、打造张家界旅游区作为武陵山区大旅游圈的首选地。张家界为中国湖南省的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脉腹地,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1982年9月,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国家第二批40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内;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张家界是众多境外游客和国内游客在武陵游的首选地,由于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一块短板;同时,也成为旅客游兴欲止的一种遗憾,游客往往兴致勃勃而来,匆匆忙忙而去。每年的4至10为张家界的旅游旺季,10至4月为旅游淡季。
张家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有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古人堤、大庸蚩尤文化(龙文化、仙文化)、欢兜三苗文化、仙文化(大庸溪也叫仙人溪)。国务院总理朱鎔基作诗称赞:“张家界顶有神仙”,
武打小说鼻祖金庸题有:“天门仙山”,所有这些都是对张家界风光的很好宣传,更有国外阿拉伯友人称张家界天门山是他们传说中的“神灯山”。为使张家界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张家界应恢复大庸市的原称,大庸之称是苗语,龙王的意思,是苗族祖先蚩尤最先在这里当九黎君,成为部族联盟长,拥有九九八十一兄弟。“大庸”不是“大大平庸”的意思,也不是取自于“大学”和“中庸”,这些只是人们望文生义的理解和附会;“大庸”苗语“大戎”的异写,古时戎与庸相通,是龙的意思。
第二、打造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武陵山大旅游圈的终极地。凤凰是凤凰文明的发源地,凤凰苗民有一种腔叫说濮黚,译成汉语就是酉人腔。《山海经》称苗民有鸟民,人首鸟身。凤凰县地处以腊尔山为中心的“苗疆”腹地,苗族巫傩文化保存完好,是吸引广大游客寻根探访的很好目的地。《桃花源记》中,客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古朴之风,至今依然如昨。更有沈从文的作品名播海外,引无数宾客纷至沓来。每个月都有苗族传统节庆,供游客选择游期和娱乐,如苗年、春节、过尾巴年、二月二、三月三、四月五日清明歌会、四月八、五月初五、十五、大小端午节,六月六祭祖节或六月年,七月七歌会,八月十五吃鸭子、九月重阳歌会、十月调年跳香节、接龙、祭祖,还傩愿等民俗活动。
第三、打造梵净山为佛教圣山,成为广大佛教众徒的朝圣之地。我们知道,佛有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人们对燃灯古佛所知不多,是他预言:释迦牟尼会成为现在佛。佛教把佛佗也叫盘古,盘古是万物之神;因此,过去佛其实也就是盘古佛,盘古分天地阴阳,如点燃神灯,故称燃灯佛。梵净山也叫饭净山,有玉皇大帝分封释迦牟尼和弥勒佛同坐金刀峡的传说,释迦牟尼的父亲叫净饭王,这是饭净王的倒写(净饭王实际是番君王的异写,贵州古称八番之地,是“放欢兜于崇山”的古崇山,《山海经》记为灌题山。“欢兜生苗民”,君山是苗山,所以梵净山是番君山的异写,就是梵王山、苗王山、饭净山。大庸崇山上的“欢兜墓”是葬欢兜于此而得名,东周时,朝廷在大庸找到了周郝王的死亡地,知道了欢兜的后裔在此生活。)同时,从佛生“四月八”、“二月八”、“卯月八”之说,我们应用苗族古历(十二生肖太阳历)解读佛生四月八日、卯月八日、二月八日,认为这三种说法都是同一天,而不是周历或夏历的表述;并以佛灭于公元前五四四年二月十五日(周景王二十五年[丁已年],楚熊郏敖元年)为基点,上溯八十年,推算出佛祖诞生的时间为公元前六二四年四月八日(卯月八日),即周襄王二十六年(丁酉年),楚穆王二年。由此证明,佛教产生于中国,西传和发展于印度,回传和兴盛于中国(祥见笔者《释迦牟尼生卒年新考》)。湖南沅陵是盘古故里,遗存有盘古古庙,人们年年祭祀盘古,香火绵延不断。梵净山作为佛教的诞生地和未来佛的道场(佛教由“苦修”变“乐修”),我们没有理由不让它佛名远扬,“众僧平等”是“众生平等”的宗教化结果。据有关数据表明,佛教有3亿5688万信众,占世界人口的6.02%,如果梵净山成为他们的寻根朝圣之地,由此带来的效应不可估量。
第四、打造吉首成为武陵山区大旅游圈的中心集散地。吉首地处张家界、凤凰、梵净山“四线一点”的中心节点上,境内保存有丰富的龙凤文化、巫傩文化资源,有苗族圣山吕洞山、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少昊)父亲墓(苗语岑仡僰、太昊墓)、乾州古城、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桥即将建成通车,成为一大景观。吉首境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由吉首往东行,1小时便是泸溪盘瓠辛女文化圈、屈原文化圈、沅陵盘古文化、秦楚二酉文化圈、佛文化圈(龙兴讲寺的历史比衡山大庙还早五年);再走1小时,便是常德桃花源“善卷、陶渊明隐逸田园风光”文化圈和益阳、娄底益阳“大梅山蚩尤文化圈”,有桃花园机场;再又走一小时便是湘潭韶山和宁乡“伟人故乡”红色之旅文化圈和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有长沙机场。往南走1小时有麻阳“长寿之乡”和盘瓠文化圈,再走1小时,有芷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和平文化圈”,有芷江机场;再走1小时,有洪江高庙遗址公园、洪江古商城、佛教药王道(其实是神农道场)、会同炎帝连山氏故里文化圈;邵阳崀山自然遗产景区。再往南可达桂林景区。从吉首往西南走1小时,便是“天下凤凰聚凤凰”的旅游终极地——凤凰历史文化名城;再走1小时,即到佛教圣地铜仁梵净山,有凤凰铜仁机场。从吉首往西北走1小时,有花垣茶峒边城风景区和古苗河蚩尤文化园区、龙山里耶秦城文化区等酉水凤文化园区;再走1小时即到重庆酉阳,再走3小时便是重庆红色之旅。从吉首往北走1小时,是猛峒河芙蓉镇栖风湖酉水文化园区;再走1小时,为张家界风景区,有荷花机场;再走1小时有慈利五雷山道教文化圣地园区。再走3小时,可达澧县城头山稻作文化和中国最早古城遗址文化园区;再走5小时可达宜昌葛州坝、长江三峡风光带,远达湖北神农架、武当山风景区。可以说是景区星罗棋布,珠玑发光、精采纷呈。
通过打造以吉首乾州古城、矮寨特大悬索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蚩尤文化园)为主线的武陵山大旅游圈集散中心(周边2小时经济圈);以张家界、天门山等为代表的天上人间旅游首选地(龙文化、仙文化圈);以凤凰沱江、凤凰古城为代表的世界旅游终极目的地(天下凤凰聚凤凰、历史文化名城、凤文化发源地,凤凰文化圈);以梵净山佛教朝圣胜地、佛教文化诞生地、弥勒佛道场(佛教发源地文化圈);以苗族圣山吕洞山(最早的天门山)等为代表的巫教发源地(巫傩文化圈);以慈利五雷山等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圈(道教发源地);以洪江高庙文化遗址公园、会同连山氏炎帝故里、药王道场、神农道场为代表的神农(龙)文化、炎帝文化、佛教文化圈,从而打造神秘武陵大旅游圈,彰显中华龙凤文化寻根之旅。
人人都是小盘古,
天下凤凰聚凤凰;
人间仙境武陵游,
万物皆佛侬为先。
(执笔人:湘西州委办 吴心源
湘西州委党校 龙兴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