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龙文化 祝福余庆县

在“中国余庆2012龙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论坛”上的主题报告

庞 进  2012年8月10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好!
“中国余庆2012龙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论坛”今天隆重举行,首先,让我代表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向冒着酷暑、不辞辛劳地前来参加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向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东道主余庆县的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旅产办、县文联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由衷的敬意,大家辛苦了!
龙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是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中华先民创造的神物,龙是中华民族起源和形成的伴随者、参与者、见证者和标志者,其容合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相一致。中华民族形成后,龙以其根系之深、内涵之丰、时间之久、传衍之广、容合性之大、凝聚力之强,而为中华民族的成员所推崇和喜爱,海内外绝大多数华人,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作为全时态象征,龙既是过去时,又是现在时,还是将来时,它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没有哪一种神物或自然物,能像龙这样,寄托、凝结着历朝历代万万亿亿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没有哪一种神物或自然物,能像龙这样,激励、鼓舞着万万亿亿中国人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2010年,贵州余庆的同志找到我,言其境内的构皮滩水电站,筑坝蓄水后形成巨大的“高峡平湖”,经征集遴选,确定以“飞龙”为名。于是,想搞一次拜龙祈福活动,举办一次龙文化的论坛或论坛。这件事令我兴奋,就建议论坛可以“龙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因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余庆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而这个主题,不仅对余庆、对贵州有重要意义,对国家、对中华民族也意义重大,若能成功举办,必将影响深远。
我的建议得到了余庆方面的认同。于是,一番考察、商议后,我们通过各种媒体,向海内外发出了征文启事。征文的效果令人欣慰,两个月的时间内,收到数十篇论文,达几十万字。这些论文的作者,有执教于大专院校的教授,也有供职于基层的公务员;有年登耄耋的文博专家,也有才出校门的大学生;有内地研究机构的资深学者,也有海峡对岸的民俗研究家,还有以传播、弘扬中华文化优秀精华为己任的海外文化人。论文的内容涉及论坛主题的方方面面,也关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可以这样讲,对龙何以成为中华民族起源和形成的伴随者、参与者、见证者和标志者?龙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复兴、强盛的宏伟事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各个成员与龙有哪些关联?对这些问题,论文集都做出了比较到位的回答。无疑,这本论文集是龙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作为论文集主编,在此,我要感谢中共余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的支持、关心和投入!感谢余庆县文联陈忠禄主席和他的同事们对论文集做出的贡献!
今天,有赖于各方的努力,我们的论坛顺利举行。时间关系,我着重讲三个观点:

观点一:龙标志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有人曾说,龙标志只属于汉族,“龙的传人”的说法不适合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对此,我认为,所谓“龙的传人”,只能从人文的意义上来理解,而不能从血缘遗传的意义上来理解。如何理解呢?1,龙以象征物的面目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伏羲、女娲位列三皇,是炎帝、黄帝的直系祖先。出现在汉代画像石上的伏羲女娲生着长长的龙尾,而且亲密地交缠在一起。这说明,至晚在汉代,龙崇拜就和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了。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人文先祖有龙之称、龙之比、龙之功、龙之誉,其后代自然就成了“龙的传人”。2,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在各大文化区系、众多类型文化的交汇影响中逐步容合而成的,而在各大文化区系、众多类型文化中都发现了原始的龙,说明龙是民族大容合的参与者、伴随者、见证者,当然,也是标志者,因为不管容合前的各族团以何物为标志,容合后的统一的中华民族的主体选择了龙。3,龙的精神是容合(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概称)、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同一性。以上三点,决定了华人、华裔“龙的传人”的身份。
应当看到,一个世纪以来,龙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文化标志、情感纽带的身份已得到中华民族大多数成员的认同。龙已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告别皇权、保守和软弱,已成为自觉自信、团结合力、适变图强却又爱好和平的新龙。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成员。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以龙为标志毋庸置疑。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崇龙、敬龙者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瑶、白、哈尼、黎、傣、畲、傈僳、仡佬、拉祜、佤、水、纳西、羌、仫佬、景颇、布朗、毛南、普米、阿昌、怒、京、基诺、德昂、门巴、独龙、珞巴、蒙古、藏、朝鲜、锡伯、满、土、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回等四十二个民族,其他十三个民族从成为中华民族成员的那一天起,就程度不同地对龙文化持理解、尊重、欣赏的态度,对龙的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持认同、吸取、弘扬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龙标志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观点二:龙文化可为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一个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具有支撑民族精神功能,成为该民族成员心理依托和灵魂归宿的文化系统,这个文化系统,就是该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商周初建、汉代再建、隋唐三建、宋明四建之说。
商周初建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其核心是信天命、尚礼乐。这个时期的龙我们称为“夔龙”,其特征是庄重。
汉代再建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其核心是崇儒学、重伦理。这个时期的龙我们称为“飞龙”,其突出特征是朴健。
隋唐三建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其核心是合三教、倡佛理。这个时期的龙我们称“行龙”,其突出特征是雍容。
宋明四建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其核心是兴理学、弘儒道。这个时期的龙我们称“黄龙”,其突出特征是威严。
清末、民国至今,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呈现出混杂、多元的局面。源自西方世界的各种“主义”纷纷入境,各领风骚,相互攻讦,莫衷一是。今天,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可谓一片混乱,许多人都在感叹:信仰缺失、灵魂飘浮、思想迷茫、心理失衡、精神郁闷、道德滑坡、物欲泛滥……
一个民族不可能长期处于失魂状态。现实在呼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五建”,即第五次建立。
局面复杂、任务艰巨,不少有识之士都在做着艰苦的努力。而我要说的是:龙文化可以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做出贡献。其理由有三:
1,龙文化具有容合,即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功能,可以把儒、道、佛三家统起来。儒、道、佛,是中华文化大厦的三根柱子,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离不开这三根柱子。历史上,儒、道、佛三家明争暗斗,有合有分,如今,无论用哪一家来统其他两家都很困难。而龙呢,对儒家而言,其所推崇的三皇五帝、禹汤文武,以及之后开创出文景、贞观、开元、康乾等“盛世”的历代名君,都有龙之称、龙之比、龙之誉;对道家而言,有“老子犹龙”的典故,道家“成仙”往往需要龙来“给力”;对佛家而言,中国的龙神传到印度,变作龙王随着佛经又传了回来。总之,龙与三家都有关联,三家都可以聚拢到龙的旗下。
2,龙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是福生,即造福众生。龙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用来福生的神物。东方的儒、道、佛,西方的民主、科学、法治、自由、平等、博爱等,以及近当代政治家提倡的“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等,说到底,都是为了福生。故福生是价值观核心的核心。这也就是说,龙文化可以以福生的精神为基准、为通则,将古今中外一切文明精华都吸纳在一起,构建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系。
3,作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标志,龙已得到全世界华人极为广泛的认同,也被世界各国、各民族所认知。比如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穿“龙装”参加比赛、登台领奖就很能说明问题。以龙为旗,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容易为海内外华人所接受。

观点三:余庆可成为中华龙文化的重要基地

余庆县可以成为研究、传播、弘扬中华龙文化的重要基地。之所以这样讲,至少有三个理由:
1,龙是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余庆县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贡献。余庆县有汉、苗、土家、侗等21个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并进,共同创建了经济建设强县、绿化模范县和生态农业示范县,创建了以富、学、乐、美“四在农家”为内容,且闻名全国的美好家园。
2,余庆县龙文化资源丰富,飞龙湖令海内外瞩目。余庆全县以龙命名的山岭、河流、村寨,多达100多个。尤其有了一个国家“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构皮滩水电站建成后,所形成的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的“飞龙湖”,使余庆县在龙文化领域名声大振。这些龙文化资源,必将在为余庆的旅游、经济、社会生活发挥良好的作用的同时,也为龙文化的研究、传播、弘扬提供重要阵地。
3,余庆县的领导干部们视野开阔、理想远大、作风扎实,他们认识到文化也是生产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文支持,因而重视文化,尤其重视龙文化。这便为余庆成为中华龙文化的重要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以上是我发言的三个观点,即:龙标志属于整个中华民族、龙文化可为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做出贡献、余庆可成为中华龙文化的重要基地。
最后,我想用三句祝福语来结束今天的发言:
祝福余庆县祥龙飞舞,越来越美好!
祝福各位龙友及广大龙人快乐永驻!
祝福中华龙文化全面提升惠泽天下!
2012年8月6日

庞 进 著名龙文化研究专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网站主编,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1988年起从事龙凤文化研究,其成果在海内外影响深远。著有《龙的习俗》《呼风唤雨八千年——中国龙文化探秘》《龙子龙孙龙文化》《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龙之魅——中华龙文化50讲》《中国祥瑞丛书》等30多种。受聘出任多家企业及政府部门的首席专家、文化顾问,先后担纲浙江龙游、广东深圳、陕西榆林、河南新安、湖南凤凰、海南定安、贵州余庆、四川南充等地龙凤文化项目的主题策划。

网址:http://www.loongfeng.org http://www.cdragon.com.cn
电话:13038599056 QQ:524559538
电邮:loongfeng@163.com
地址:710002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