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路上老楼木廊上镂空的木雕”龙纹饰”。
龙是民间一种图腾崇拜,以青岛命名的古老恐龙化石“青岛龙”、四五千年的青岛“龙山文化遗址 ”,都曾是青岛荣耀。青岛人爱舞龙,青岛人爱做龙饽饽,青岛人过生日都吃龙须面 ,青岛的地名里有很多龙……2012进入龙年,我们一起寻觅青岛的龙,品味青岛的龙文化。
>>>民俗里的“龙”过生日吃“龙须面”
青岛人爱舞龙,孙家下庄舞龙、五龙村舞龙,属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韩舞龙、胶州舞龙、平度舞龙灯……各区市及乡镇舞龙,不胜枚举。
青岛过年喜做饽饽,造型少不了“圣虫”(民间又称“小龙”)和大龙,还要镶嵌上红枣作为龙眼。青岛的“龙糖画”,也称街头“倒糖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泼糖画儿”。青岛人喜爱风筝,海边城市多风,三月放飞风筝龙,放飞于城市一些广场绿地和市郊原野,汇泉广场、五四广场、八大峡广场、市内浴场沙滩、崂山、黄岛、城阳等。
“龙”的造型,常用于青岛西洋建筑和老城里院建筑上,从而成为青岛一种特色建筑文化。诸如,德国总督官邸外墙顶端的石质雕刻“诺曼龙头”,西镇云南路消失的山花“二龙戏珠”浮雕,市北陵县路20世纪初期建的老楼木廊镂空木雕“龙纹饰”。水龙池子,也是青岛特色,旧时家家户户挑着水桶凭水票画勾,排队于小方形水池、凸起的水龙,接水担水。
青岛人吃“龙须面”讲究的是一种文化和习俗,龙须面是一种细如龙须的细面条,年轻人给老人过生日吃上一碗龙须面,寓意长命百岁。有些人家结婚,新郎新娘吃宽心面、龙须面,寓意永远幸福、青春永驻、白头偕老。
胶南把“二月二”称为“春龙节”,胶州俗称“龙头节”,青岛地区有的叫“青龙节”。
>>>地名里的“龙”上世纪建了“五龙路”
青岛许多景点和地名都以龙字命名。
以龙命名的青岛街道是: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五龙路“龙江路”、“龙山路”、“龙口路”、“龙华路”、“伏龙路”(因伏龙山得名),号称“青岛五龙路”。龙江路最长,一边是原总督官邸的园林,一边是青岛河。这几条路,旧时是民族工商业者和买办阶层聚居之处,多为花园洋房,环境十分清幽,俗称“公馆区”,早在明清两代,这一带是“上青岛村”的田园房舍。
台东有个下村庙亦名清溪庵,旧时有处“青龙白虎殿 ”。燕儿岛,清末建有龙王庙,上世纪30年代评为青岛十景“燕岛秋潮”。红岛有龙王庙山,始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坐落其上。黄岛有御龙湾居住区和龙湾崖社区。胶南“龙湾”,也叫“小亚龙湾”“龙湾海水浴场”,龙湾中浪花纵向奔腾 ,呈现昂首摆尾的“龙”字形,宛如银龙奔腾聚会,十分壮观,这就是有名的琅琊台龙的奇观。莱西有五大湖之一的“龙泉湖”。胶州,古城曾有“双龙口街”,今有龙秀山庄、狮龙手机数码广场、九龙镇。
平度云山有“龙池”。北台蟠龙松、龙湾垂钓是平度著名景观。老龙湾风景区和龙泉亭是平度休闲地。大泽山的“五龙潭”正北50米,是大泽山镇有名的“五龙埠葡萄观光园”。大泽山盛产的上乘珍品葡萄品种主要有“龙眼”(玫瑰香、泽香、巨峰、红鸡心等)。每年九月葡萄成熟季节在大泽山“五龙坡”举办葡萄节吸引八方来客。
以龙字命名的村庄也不少,像北宅街道办事处有卧龙村、北宅街道办事处孙家社区还有龙王涧、沙子口街道办事处有北龙口、南龙口村等。文/图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