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完成南极科考顺利返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东方网-劳动报  

 

本报第一时间专访船长及领队,领略行程中难得的经历
历经5个多月,航行超过2万海里,搭乘着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的“雪龙号”,昨日抵达吴淞锚地。海关、边检和检验检疫今天会上船例行检查,明天上海还将为这群勇士们举办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本报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还在船上的“雪龙号”船长沈权和此次考察队副领队秦为稼的电话,得知了科考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雪龙号”途中故障不少

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一艘大型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服役时间长达12年。在第24次南极考察出发前,这艘破冰船就被送入上海船厂大修。“由于时间仓促,修好的船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沈权船长笑着告诉记者,在出行前,他和船员们们虽然信心百倍,但心里也生怕“雪龙号”会出现问题。

“结果,越怕越来。仅从国内到澳大利亚的这一段,因为机械和设备等各种原因,船就自动停车了七八次,甚至还没出长江口就停了2次。”沈权回忆道,在大伙的努力下,边修边开,总算顺利经过了这一“过渡期”,没有拖整个行程的后腿。

不仅如此,刚刚装修好的“雪龙”还给不少科考队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礼物”———感冒。沈权表示,南极是目前地球上最干净的地方之一,过去出征从来不担心会感冒发热。可这一次,相当部分船上人员都生病了。事后医生分析下来,这与装修散发出的有害物质不无关系。

送油料遇浮冰险象环生

对于曾经十多次来往南极的沈权来说,大风大浪已是等闲之事。不过,此次出行中,还是有几次险情把这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吓出一身冷汗。

“2月末,雪龙船给中山站送油料,那一次就让我记忆犹新。”沈权回忆道,以往在这个季节,南极海面已开始结冰,运送物资大多用的是小艇。但这一次,“雪龙号”上足足装载着300吨中山站所需的油料,必须顶着压力争分夺秒靠上岸,否则中山站就将不得不关闭。而在送完物资后的回程途中,“雪龙号”在普里兹湾内遇到大片浓密浮冰,只能“步履维艰”的以每小时1.852公里的速度缓缓行进。为此,船长沈权不得不通过“直九”直升机,一边察看前面的浮冰情况,一边为“雪龙号”寻找安全航线。

“从直升机上看普里兹湾,海面上已被白色灰色的浮冰覆盖,很难看到蔚蓝色的海面了。”沈权表示,过去“雪龙号”撤离南极时往往在2月27日、28日,而这一次却是3月10日。“任务太重,争分夺秒。所以才会遭遇大片浮冰,不过这样也算是一次应急演练。我们下次要使再遭遇同样的状况,就更有经验了。”

记录的数据图价值连城

“雪龙号”每次返回,都会从南极带回一些珍贵的物品,其中包括陨石样本、南极冰等。但这次,秦为稼副领队却表示,最珍贵的就是船上那些科学仪器记录下的数据图。

据悉,此次南极考察队成功登顶冰穹A,开展冰川、天文、地质、大气和空间物理学考察,为南极内陆度夏科学考察站的建设进行选址与环境评估工作。此外,考察科考人员还采用穿透力超过3500米的冰雷达开展探测,明确冰穹A地区是否存在超过120万年的古老冰芯体,为以后钻取古老冰芯体提供科学依据。

“所有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数据图,却证明着中国极地科考的意义和价值。”秦为稼认为。同时,沈权透露,科考队这次还从南极带回了5吨冰水,将被用于制作啤酒,供市民饮用。作者:罗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