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文化,舞龙灯也是民间喜好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上饶县石人乡,春节舞板凳龙灯的风俗盛行千年,每村都有龙头会组织,并选有龙头手,由长者牵头,以老带新,代代相传,其中尤以汪宅村为代表。
80岁的汪树东是汪宅村人,提起板凳龙他十分自豪。他告诉记者:“我们汪宅村舞的是板凳龙,那个场面太壮观了。板凳龙舞起来长达数里,前后看不到头。龙头龙尾是灯笼,每条板凳两头还要扎上蜡烛,到了晚上真是灯火通明!在旧社会过年的时候,汪宅村的板凳龙要到周围的村庄去游街,所到之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老人说,每年龙灯歇了,也就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也意味着对来年丰收喜庆的期待。
与许多民间民俗一样,人们常常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石人板龙灯,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也曾经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其传统的板龙灯手工工艺随着老一代艺人的故去,也面临着失传或弱化。
所幸,近些年以来,上饶县乡各级政府为扶持龙灯文化,成立了桥灯协会,帮助筹办和组织灯会,大力扶持民间板龙灯表演队,并逐步打造石人乡桥灯的文化品牌,并且市场化。板龙灯开始慢慢恢复活力。
而今,每年的城西元宵灯会上,石人板龙灯都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灵山风景区,板龙灯表演队每年都要为游客表演多场;石人乡桥灯甚至已经在台湾做过图片展,影响非常好。
县文化局一位负责同志说:“我们的龙灯已经在慢慢褪去家族色彩,成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上饶县人心中,觉得石人龙灯不仅仅是有名,更是全县人的共同记忆。在该县石人殿庙会申报省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他们已经将石人乡桥灯的材料递交到市里,希望申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人殿是庙会的汇聚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十,都是石人殿庙会举办的金秋时节,各地旅游观光的客人分至沓来、络绎不绝、盛况空前。庙会期间,最多时一日游客可达几万人次,许多省内外的民间艺人、商人到此经商或献艺。在我省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石人殿庙会位列其中。县文化局的负责同志说,庙会保留了许多民间组织、民间艺术、体育竞技活动、民间手工艺的原生形态。通过庙会,群众在自娱自乐中,传承并保护了各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这也正是石人殿庙会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