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庞进先生的新著《龙子龙孙龙文化》最近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去年以来,中国社会出版社按照中共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即“四部委”的要求,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文化支持,庞进此书即属于该社规划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屋”的1000多个图书品种之一。该规划旨在“形成以图书室援建和读书活动为纽带,以城乡互动、城乡一体为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力争5年内在全国1/3以上的村委会建立农村图书室,确保2亿多农民由此受益”。
庞进的这部新著,分为“龙魂龙魄”、“龙根龙源”、“龙俗龙事”、“龙山龙水”四个单元,收入了他近年来撰写的《中国人的聪明》、《龙的哲思》、《龙凤:和谐的象征》、《人文伏羲》等文章41篇,以著名哲学家、陕西省社科联主席赵馥洁先生在“龙凤之魅——庞进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上的发言为序。此书因最近展开的、引起众多媒体和广大读者高度关注的有关“龙的中国形象标志问题的争论”而具有现实意义。日前,庞进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龙的标志地位不可动摇”,“西方的Dragon不 能与中国龙相混同”;“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是吉祥嘉瑞的象征。我们民族创造和选择龙(当然还有凤)这样的文化符号,经历了 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漫长时光,它凝结、寄托着各个时代、亿万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体现着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认同。不说放弃了可惜,事实上也放弃不 了。”他建议,“将Dragon直译为‘劫更’或‘劫根’,将龙英译为‘Loong’(拼音long英文发‘朗’音,所以要多加一个‘o’,且将第一个字母大写)以示区别。”
对 有些网民提出的龙非现实生物、曾象征帝王皇权等问题,庞进在这本书中也有清楚的阐释。他认为,选择来自现实生物又非现实生物的龙作为文化标志,正好反映了 中国人的聪明,它体现的是一种“容合(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世界观。“若是崇拜具体生物,无论外在形象还是文化内涵,都不好再增添新的东西,而作 为神物,从远古到当今,龙一直呈现着开放的胸襟和纳新的气魄,且不断地从形和神两个方面增加着与时代前进的脚步相吻合的新鲜活泼的质素。”“龙是原始先民 对身外自然力神化的产物,在阶级社会到来之前,劳动人民就把龙创造出来了。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龙身上具备着通天、善变、显灵、兆瑞、示威等神性,遂被 帝王们看中,拿去做了自己的比附象征物。随着帝王从历史舞台退出,龙也就失去了象征帝王皇权的意义,遂以吉祥物的面貌和身份,回到了劳动人民中间。几千年 来的事实是宫廷有宫廷的龙,民间有民间的龙,两种龙并行不悖。而龙作为帝王皇权的象征,对龙的地位的提升、影响力的扩大、世界各国对龙的了解和认识有正面 作用,并非一无是处。”“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倒也显得痛快潇洒,但难免失之于简单、粗率和偏激。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主体认同,全面把握,有扬有弃,承古开新。”
据悉,这是庞进向广大读者提供的第18部著作。(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