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七八千年来,创造了大量的旨在载传文化,并为现实生活服务的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有的主要取自于动物,如龙、凤凰、麒麟;有的主要取自于人,如女娲、伏羲、炎帝、黄帝。符号的功能主要是象征,即借助一种形式,反映和表达特殊的意思、别样的内容。
象征有单义象征和多义象征之分。单义象征如石榴,因其多籽,就被用来象征繁衍力强盛、子孙满堂、家族兴旺。女娲属于多义象征。我曾把龙的精神底蕴总结概括为八个字:容合,福生,谐天,奋进。这四种精神女娲身上都具备着。比如容合(兼容、宽容,包容,集合、综合、化合),女娲的形象、神迹和功德,就是古人对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众多女性首领容合的产物。这些首领可能还不止一代。———这样,便可解释为什么在陕西骊山之外,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陕南平利等地也有女娲氏的遗迹和传说。———顺便指出,如果将女娲氏分为若干代的话,骊山女娲很有可能是第一代,因为其生身母亲华胥氏,就生长、生活在骊山南麓。这种容合,不光发生在远古,后世也在进行着。我曾考察过骊山老母和女娲氏的渊源,发现她们原来不是一个神,是唐代以后才容合为一的。福生就是造福众生。女娲的诸多功德,如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做笙簧、置婚姻等等,都是造福众生的壮举;其反映和传达的勇于担当、敢于创造、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也都可以用福生和奋进来概括。
和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相适应,许多文化符号都呈现着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姿态,也即其象征义是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增加、丰富的。龙凤是这样,女娲、伏羲、炎帝、黄帝也是这样。今年9月,我应邀出席湖南省举办的全球华人公祭炎帝大典,在炎陵前看到这样一幅标语:“同一个祖先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我站在那里,将这幅标语读了好几遍,觉得现场好多标语,就这一幅内容最好。和我有同样认识和感慨的是几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学者,他们当然都是华裔了。我觉得把这幅标语用在骊山人祖庙同样很合适。据史学家考证,炎帝、黄帝,都出自女娲、伏羲一脉。也就是说,炎帝、黄帝是女娲、伏羲的直系后裔,但女娲、伏羲要比炎黄早得多。所谓“龙的传人”一说,主要取自对女娲、伏羲及炎帝、黄帝的神化,即在古人心目中,女娲、伏羲都有龙之形、龙之态、龙之名、龙之誉。——当然,此说只是人文意义上的界说,而非遗传学上的论断。
显然,我们应该敬祀我们的男性始祖炎帝、黄帝,也应该敬祀我们的女性始祖女娲。事实上,和炎帝、黄帝一样,女娲这个符号,早就具备着根源性的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意义,只是在现时期更需要彰显、弘扬而已。或许有人说,世界已进入全球化了,你还讲民族凝聚力,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非也!在我看来,全球化应当是世界各个民族、各种文明的多元集优化,而不是一个民族、一种文明的一元“通吃”化。事实上,中华民族只有凝聚起来,强大起来,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得住脚、说得起话。———这当然不排除,在凝聚的过程中,虚心地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
符号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可以变物质,换句话说就是,文化符号可以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如果从塑造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创造大神、东方美神的角度,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地开发和光大女娲文化,其效益当然不仅仅是文化的。
(2005年11月5日,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骊山书画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了“女娲文化座谈暨陕西名人诗词咏骊山主题活动”,本文是作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首发于2005年11月22日西安晚报)
声明: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话:029-81017295 电子邮箱:loongf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