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孽龙舞”表演现场。 ( 江贤军 摄)
老艺人田宗林正在教村里的小孩舞宝。 ( 江贤军 摄)
怀化新闻网讯 ‘孽龙’是最小的龙,但它脾气最为古怪、暴躁。”富家团村的支书、“孽龙舞”的传人田志可道,孽龙高兴五谷丰、孽龙生气山地崩,因此每逢过年过节,村里人都要舞孽龙,祭拜它,祈求平安和丰收。
孽龙舞的表演只需四个人,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人舞孽龙,一人舞宝。舞动起来,那一番番雪花盖顶、古树盘根、青山牛摆尾、鹞子翻身等精彩纷呈,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拍手叫好。
作为芷江现今保存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民间艺术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传统舞龙文化中的一枝独秀,今年,这份田氏家族祖传的灯艺被成功列入了全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要两个人舞的龙
富家团村第一个会孽龙舞的,是王桑冲组一个叫田宗林的老人,据老人说,他是向杨公庙乡一个姓田的岩匠学的艺。
解放前,大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杨公庙乡一位岩匠来到富家团村。富家团村住的是田姓家族,杨公庙和土桥是邻乡,也有不少田姓人氏。岩匠姓田,大概是同族亲戚请来帮工的。
岩匠平日在田宗林家附近打岩,住得近,渐渐就和他熟悉起来。一天,岩匠工闲,叫住旁边忙农活的田宗林:“你喜欢舞龙吗?”
“什么龙?”田宗林随口问道。
“只要两个人舞的龙,耐烦学吧?”岩匠神秘地笑了笑,看着对方一脸疑惑,继续道:“我看你个子小,刚好适合学这个舞,不难,个把星期就学会了。”
听得岩匠如此说来,田宗林就答应了,果然不出两个星期,从扎龙、舞宝到舞龙,他一口气全学会了。
又过了两三天,正当田宗林一个人舞得着迷时,岩匠来向他告辞:“该教的我都教给你了,我也要回去了。
记住,这孽龙舞只传我们田氏家族,不传外姓啊!”
田宗林牢记这位友师的话,待他熟练掌握了孽龙舞的所有技巧后,就叫来自家的一个哥哥、两个侄儿,将这灯艺活耐心地传给了他们。于是逢年过节,一家四人整装出发,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个舞宝、一人舞龙,挨家挨户地给乡邻们表演,拜年。
一开始舞龙时,听得锣鼓大响,村民们都出来看。没看到长长的舞龙队,只看见田宗林一个人高举起一条独龙,长不过一米,绕着前面五彩宝珠舞得似一片霞彩。舞龙之人脚踏铿锵的锣鼓,手把竹杆,运神而舞,一招一式越发衬得这小龙傲气凌云、腾跃戏珠、百般威风;舞宝之人左右玲珑,时而藏宝,时而戏龙,时而前引,时而后躲,惹得蛟龙胡须乱飞,百态顿显。好一副真龙戏宝,天上水间的洒脱,村民们一步一步跟着看,个个看得津津有味,田间地头一片欢声笑语。
就这样,“孽龙”给村里带来了几回浓浓的年味,几回吉祥的阳光。
可兵荒马乱的年代,富家团村有几个平安年可过?没多久,田宗林叔侄几个就收拾了舞龙的道具,苟安乱世数余年。解放后,挨过了饥饿难耐、动荡不安的时局,二十几年又过去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过,富家团村的新年终于又有了年味,家家户户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大块的扣肉,喝起大碗的米酒。1981 年正月里,已经六十多岁的田宗林叫上他家的舞龙队,“走,上山砍竹子去,做条龙今年攒劲舞两下子!”
五十年后,又见孽龙舞
年没闹腾了,听得这次要舞龙,大家心里的火花窜成了一团,浑身来劲。第二天清早,四个人为表赤诚“迎龙”之心,细心洗漱一番,便兴致勃勃地满山找水竹去了。
找水竹是为制作孽龙龙身骨架的需要,且取龙不离水之意。水竹砍回来后,四人恭敬地在族长堂屋神龛前烧香祭祀,然后开竹破篾,正式制作。
他们先用篾在一根六尺长的竹棍上织成蛇身龙头的架子,再糊上皮纸,精心画上龙鳞。做好后的孽龙盘跃杆头,龙头前后面腭靛蓝,眼白珠黑,眉黑间黄,头立绿角,嘴挂红须,全身黄鳞,煞是威风。
戏龙之珠——宝的制作则用竹棍做骨架,用篾织成一个直径一尺五寸大小的圆球,外用彩绸蒙上,内用一粗铁丝做轴即可。
随后,几个人捧着将孽龙供上神坛,准备进行最重要的仪式——开喉咙。这时,祭祀者烧香、叩首,唱起祝词,然后点燃三根香,对着孽龙的喉咙烧开三个小洞,据说此刻孽龙灵性顿开,入院进户百无禁忌。
终于能舞龙了!在家家户户鞭炮正响的时候,田宗林四人穿上新衣, 走出家门, 敲开锣、打起鼓,兴高采烈地在田间村道上舞起龙来。
这身舞艺一搁就是四五十年,如今舒展身手,那劲头真跟当年一个样,田宗林觉得仿佛五十年前就是昨天。
“快来看啊,有人来舞龙了!”
乡亲们远远地在家门口看见,高兴得奔走相告。
不一会儿,田间地头围来了很多村民。有老人驻拐颠着步子来看的,有媳妇姑娘们互相招呼来看的,有男人们颈上骑个娃娃跟着跑的。
“这龙真奇怪啊,龙头龙尾就一根棍子。”“别看龙小,他们舞得真威风!”
“老人家,几十年没见你舞龙了,还有两下子哪!”……从这以后,孽龙舞在村里热了起来,每年正月,田宗林的家族舞龙队就在村里田间、乡镇集市上闹上几天,1985 年,田宗林还把孽龙舞带到了怀化榆树湾。渐渐地,孽龙舞走出了田宗林家,走进了村里各家田姓门户,田家的大小伙子、老少爷们闲时都学上一两式,过年过节时也跟着队伍四处舞龙拜年。
我们会把孽龙舞继续传下去
打十几岁起,田志可就在村里看到了孽龙舞,当时觉得特新奇,可一直没机会仔细学。1998 年,田志可当上了富家团村的村支书,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好这一村之家,田志可没少动脑筋。
富家团村的特色在哪里呢?望着村里起伏的低丘、绵延的良田和古苍的老树,田志可每每自问。突然,他想到了孽龙舞,对呀,现在不是说文化就是生产力吗?电视里经常都在提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我们何不来个文化强村!孽龙舞就咱们村有,何不组个队,把这个事做起来,肯定有戏。
想到这里,田志可决心先带头学孽龙舞。2001 年,田志可找到田宗林拜师学艺,田宗林高兴得一口答应了下来,“先从舞宝学起吧。”老艺人道。
舞宝不难,但龙随宝动,几套动作做熟练了就行,关键是舞龙。舞龙要掌握四个要领——龙摆尾、黄龙缠身、古树盘根和鹞子翻身,表演时,孽龙时而低头寻宝,时而左右探宝、跳桌抓宝,时而又翻身耍宝。表演者每个要领最低要舞4 道,总共16 道,经常一场龙舞下来,个个满身大汗。
“鹞子翻身最难,全身要360 度旋转,但这套动作最精彩。”田志可回忆,不到半个月,整套舞龙的动作就基本学会了。在他学艺的十多天,儿子田子才跟在后面,“孽龙舞我从小就喜欢,田家的人都能舞,我也不能例外啊。”
学会舞龙后不久, 在村里的5·29 活动上,田志可跳上舞台舞起了孽龙。台下的村民们看着个个拍手叫好,老人们欣慰地笑道:“年轻人学会了好啊,我们年纪大了,你们好好把这个舞传下去。”
随后,田志可备齐了道具,准备组织人来学舞,当时,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多岁的小伙都闻讯赶来,第一期培训的队伍就有十多人。
大家学会了后,每逢节假日或乡里村间各大小活动,就去舞几回孽龙戏宝,添几分热闹。“孽龙舞不传外姓,村里每个小组都有人会,全村能舞的有四、五十个人。”田志可说道。
2005 年,县里各乡的农家乐汇演,富家团村的孽龙舞代表土桥乡参演,一举获得二等奖,许多从未见过“孽龙”的人对侗家山寨还有这样的古老习俗感到惊奇和赞叹。
之后,县文化馆派人来村找到田志可:“孽龙舞很独特,要好好发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快, “孽龙”保护小组在县城成立了, 2006 年6 月,富家团村民间剧团挂牌成立,老艺人亲自指导年轻人学习,教小孩舞龙技巧,将孽龙舞搬上了民族文化课堂。2007年的国际和平节上,孽龙舞还被请上了国际舞台。今年,这一祖传的灯艺被正式列入全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围全国扩展项目。
“一开始朋友们看到我在舞龙,都笑,你也会这个?”在乡里当投递员的田子才说,可后来,大家都学会了,平时在外地打工挣钱,过年一回来,十来个年轻人就会到村里、到乡镇的大街上舞龙拜年,玩起来很开心。
今年23 岁的田子才肯定地说:“我们会把孽龙舞继续传下去。”
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我们可欣喜地看到这一民间灯艺的未来。(廖小红/编辑)
(责任编辑:廖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