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山之“龙”

许宗斌  2008年07月29日

 

雁荡山以鸟名山,在名山中显得颇为别致。中国名山的命名多取庄严、华贵、崇高、伟大一路,泰、华、衡、恒、嵩这五岳不必说了,像天台、天柱、天山、龙虎、黄山、青城、太姥这些,也一律气势磅礴。雁荡山却拿一只鸟来命名,而且还不是大鹏、鹰隼之类猛鸟或孔雀、天鹅之类珍禽,而只是一只村野之鸟。

如果把雁视作一种文化符号,那它代表的是一种潇洒和野性,和龙通常代表的庄严、华贵恰好相反。有趣的是,雁荡山除了山名和雁有关外,别的地方却很少涉及雁,倒是与龙有关的很多。

先看景点的命名。据《广雁荡山志》记载的景点名统计,雁荡山带有“龙”字的峰、嶂、洞、瀑、溪、水、谷、石、岩、门、潭、滩、井总共23个。其中著名的有大龙湫、小龙湫、龙鼻洞。大龙湫是名闻遐迩的著名瀑布,“雁荡三绝”之一,可以说,未到大龙湫,不算游过雁荡山。古人写大龙湫的作品在雁荡山诗文中占第一位,其中不乏名作。龙鼻洞号称“雁荡碑窟”,洞壁上的前人题刻共70多件。其中有唐代河南于崟县尉包举的题名、宋代科学家沈括的题名、明代大将军杨宗业的诗碑。龙鼻洞内有龙鼻水,又名龙鼻泉。何白认为龙鼻水是雁荡山中达到“酷肖”程度的两个肖物景点之一(另一个是老僧岩)。过去老百姓相信龙鼻泉可以治眼疾,龙鼻石也可入药,常加敲剥,民国时有人在龙爪前特设护栏保护。

雁荡山的建筑中也有一些以龙命名,如旧时大龙湫有龙湫院和龙壑轩。雁荡山历史上曾建有4座龙王庙,一座在西外谷筋竹涧,一座在东外谷石门潭附近山上,一座亦在东外谷,大概在双峰那边,还有一座在东内谷灵岩。灵岩这座龙王庙还是清代大学者、时任浙江巡抚阮元饬建的。

雁荡山有许多和龙有关的民间传说。最集中的是在雁荡第一大潭石门潭一带。石门潭西5里有龙滩,施元孚《雁荡山志》记:“源由砩头(溪名)来,直抵石门潭。内常有龙过,因以名滩。”雁荡山滨海,雁荡诸水均直通大海,传说中海是龙的渊薮,雁山之龙乃往来于山海之间。石门潭又有触山龙传说,见于朱谏《雁山志》:“石门潭,相传原是一山。元至正时,山水暴出,龙自雁荡乘流而下,触山断为两崖,中空若门。”清乾隆时曾唯编《广雁荡山志》引录朱志此条时特加按语道:“王梅溪诗题有《从石门渡,势危甚》,则触山之说,必非至正无疑。元时石门潭多龙患,故误传耳。所谓“龙患”,和龙一样其实也是古人的想象。“龙患”实为风患水患。雁荡山北部那一片广阔的山区,集雨面积极大,大小十八溪汇合以后,经石门潭向大荆而下,归流大海。遇到特大暴雨,山洪滚滚而来,顷刻之间大荆镇可平地水高数丈,人或为鱼鳖。石门潭两面悬崖耸峙,水过石门潭,波浪翻腾,直如蛟龙恶斗。那年秋天,王十朋自杭州回乡,路经大荆,因雨溪涨不能涉水,就乘船从石门潭过渡,有诗记其事:“归途阻秋潦,溪涨不可涉。迂从石门渡,未见心已怯。壮哉龙伯宫,幽据雁山胁。岩如峙城壁,南北本相接。众流欲朝宗,天为开岌嶫……”尚非暴雨之时,已感触目惊心。即使是枯水期,石门潭水也永不枯竭。何白《石门潭记》:“沉竿续蔓,莫底其止……云中有巨鲤,长丈余,每遇风日和煦,即从容扬鬃水面,小鱼景附者以千计。土人常见赤光上烛,潭水甚紫,盖神物窟宅也。”在人们眼里,鲤鱼大到这个程度已不是鱼,分明是龙之所化。

曾唯关于元代石门潭多龙患之说,来自旧《乐清县志》。其中有《金都尉》一条:“石门潭内有龙井,龙常为患。有金都尉奉敕伐龙,断其尾。龙拍山去,都尉亦溺。二女追之不及,亦投水中。后封都尉为龙王,同二女庙食潭左山上。”石门潭之龙实为恶龙。自古龙凤并称,其实龙和凤大不一样,凤始终为吉祥之鸟,龙却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形象。帝王眼中的龙是至圣之物,是皇权的象征;老百姓口中的龙有善有恶。地方史志、文人笔记和民间故事中有不少记恶龙殃民,如旧乐清县志有一条记“孽龙”:“万历二十一年六月至九月不雨。十五日,有龙自寒坑经雁山出白溪入海,雹大如碗,山中百植为之一空。”

这寒坑之龙还上过《续文献通考》。寒坑山在今温岭横山乡西南,有高山、狭谷、瀑布和深潭,其中三叠瀑的上潭即是寒坑龙潭,旧时当地乡民常到彼处祈雨。寒坑龙这回是来双峰寺听和尚讲经,并无恐怖行为,但露出真相后还是把众僧吓得不轻,立马提出给建庙。

龙还经常出现在雁荡山诗文作者的笔下。例子很多,举王十朋的两首七绝:

龙大那容在此湫,

银河得得为飞流。

好乘风雨昂头角,

直到天池最上头。

 

十年重到大龙湫,

千尺新流胜旧流。

会见四方霖雨足,

老龙还向此藏头。

这时的王十朋是作为政治抒情诗人的形象出现在雁荡山,借雁荡山的景物抒情言志,表达他爱国忧民的情愫和志向。在他笔下,龙代表着力量和昂扬向上的精神,代表着霖雨苍生的人格理想,龙完全是正面形象,这和民间传说中龙往往象征破坏力的情形很不一样。此外,在文人的雁荡山题材作品中,龙也常常被用来渲染神秘、幽异的氛围。

龙文化在华夏民族中几千年相传不息,渗透进人们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雁荡山所在的乐清,面山临海,多台风大潮,历史上生存环境至为艰难,龙文化在民俗领域和工艺领域中扎根极深,龙灯文化尤其发达。乐清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档、黄杨木刻、细纹刻纸,起源都和龙文化有关。因此,以鸟名山的雁荡山,倒有这么多和龙有关的东西,是不足为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