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1日,是共和国62周年的华诞,是举国同庆的大喜日子。
这一天,苏溪镇同裕村全体村民,在龙祈山脚下的山沟沟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龙文化节”——祈龙求雨仪式。
22支文艺表演队参与“祈龙求雨”仪式,古老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在山坳里交融,吸引来了全市各镇街几万人(次)观看。当日,山脚下车龙马水,光是市民开进来的汽车就排成了数公里的两条长龙:一条由同裕村排到了上楼村的后山背,另一条从“牌稀凉亭”排到了溪北村塘村自然村。
最有趣的是,祈龙求雨现场,所有观众的手机忽然都无法正常使用。据现场一些懂行的人分析:因为人实在太多了,大家又忙着打电话“转播”文化节盛况,结果一度将当地手机通讯基站的信号打“爆”!
重现古代祈龙求雨仪式
今年的祈龙求雨仪式,考虑到各种因素,“接龙”的一程序,已经在前几天提前进行——同裕村的接龙人员已将“八脚龙”接到了龙瓶内。当日上午舞狮迎龙之后,祈龙求雨仪式正式开始,由同裕村337人组成的“宋代朱太守祈雨队”闪亮登场。“宋代朱太守祈雨队”的“朱太守”、“义乌县令”及其4名武将、8名兵勇借了婺剧团的道具,像模像样地给观众再现了当年送“八脚龙”回潭的壮观场面。
祈龙求雨,其实是旧时一种常见的民俗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气象学更精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这一活动已经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
同裕村村委主任邢永清说:“我们举行首届‘龙文化节’,向广大市民展示‘祈龙求雨’,一方面是想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更重要的是以这个民俗活动为载体,更好地挖掘龙祈山一带的文化内涵,将这些有过许多美丽传说的优美景点推出来,促进义北一带旅游产业的发展。”
22支文艺表演队前来助阵
龙祈山的祈雨台,是仿照北京天坛公园内祭天台的式样,比例略小,全部用大理石建构。
祈雨台广场北侧山坡,一块镌刻着旧时龙祈府府衙、山川、祥云和祥龙喷水的巨幅“龙祈府”图案和龙祈山的《村、台史简介》壁雕画,在群山环抱的山坞中格外醒目。
祈龙求雨仪式的间隙是热闹的民间文艺展演,义乌各地的表演团队都前来助阵。上午9时,祈雨台旁,一字摆开八只大鼓,煞是气派。八鼓九鑔铿锵有力的响声在山谷中震耳欲聋。
江东街道大元村舞狮迎龙队的两对双狮和青龙、黄龙在祈雨台下方的操场上率先登场。两对双狮时儿撒欢、时儿憨态十足;青龙黄龙,时儿直奔飞舞,时儿翻滚盘舞。双龙戏珠的场面,颇为壮观。不甘落后的赤岸尚阳轿式舞狮队,在现场为观众表演了“狮子抢球”的精彩节目。除了舞狮迎龙的队伍外,后宅、廿三里等街道和苏溪镇多个村庄的18支舞蹈队、腰鼓队、管弦乐队等到场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同裕村的腰鼓队压轴表演了节目。
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裕村旧时称龙祈山村,宋时,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设巡检司。人杰地灵的龙祈山,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相传大宋年间的某个夏天,金华府8个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百姓的庄稼眼看着颗粒无收。体恤百姓的朱太守率领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义乌龙祈山德胜潭向“八脚龙”——螃蟹的化身求雨,为民解干旱之苦。
据说,朱太守接“八脚龙”时,不慎弄断了螃蟹的一条小腿。结果回府按道家传统祈雨后,只有7个县下了滂沱大雨。
朱太守纳闷,怎会少一个县的雨水呢?他揭开龙瓶的盖子观看,一阵仔细端详后,才发现其中的奥妙。随后,朱太守马上请金匠给“八脚龙”镶了一条小金腿,重新做了一场求雨仪式,金华8县普降甘霖,旱情彻底解除。
事后,朱太守又用隆重的仪式将“八脚龙”送回到德胜潭,亲自题写了“龙祈府德胜潭”六个大字并立了碑,遗憾的是此碑在“十年浩劫”中被毁。
这个传说,在义北一带一直流传至今。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胡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