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北京地坛庙会盛况。英国纽卡斯尔民众云集唐人街欢度中国“龙年春节”。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乡400人正在舞一条40余米长的巨型龙灯。CFP
浙江省嵊州市西北部海拔近千米的淡山村,大年初三迎来了10年来的首场越剧演出。组织者陈斌火说,这是传统的东西,没有它们,感觉心里空空的,赚再多的钱回家也没有过年的味道。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王晨是个电影迷,从大年初一开始,他穿梭于电影院,将《钢的琴》、《全城热恋》和《叶问》等电影“重温”一遍。“两元的票价,何乐而不为?”这般的“礼遇”,得益于北京今年春节期间送出的文化惠民“大礼包”,全市近80家影院推出价格两元的电影票,放映一批优秀电影。
从澳大利亚来到美国的莉安娜·奥提兹住在洛杉矶华人区,年年四处参加春节的庆祝活动,今年,她特地为自己置办了一身唐装,穿着新衣服去逛庙会,“我喜欢中国人这样热热闹闹的过年气氛。”
龙年的春节,就像一个广阔的舞台,上演着一出“文化”大戏。这出“戏”,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唱得高亢有力,荡气回肠,悠然雅致。传统习俗回归有序,节日文化市场勃兴,国际辐射力度延伸,是这出“戏”的三大旋律,构成了龙年春节文化最为动人的三副表情。
“龙耀神州”:文化记忆更丰富了
“今年春节,各地都在发掘传统文化,找回了许多年俗记忆。”长期研究传统节日的著名人文学家李汉秋认为,努力找回文化记忆是龙年春节文化的一个显著景象。
他以本报大年初四头版的相关报道为例。在湖南龙山县贾市乡巴沙湖村,中断了30年的“九子鞭”表演闪亮登场;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的运河古城内,诞生于200年前的民间舞蹈“竹马会”又重现舞台。
今年恰逢龙年,神州大地上各式各样的舞龙异彩纷呈:花脸龙、水枪龙、冰上龙、板凳龙、皮影龙、火龙、龙狮舞……这些表演形式,都在唤醒民族文化记忆,彰显民俗文化的恒久魅力。
“百龙腾中华,文化回归,气象万千。回归后,适者生存,必然会发展、会创新、会繁荣。”李汉秋说。
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交汇,使得民俗文化记忆更为丰盈、更为饱满。
在西安小雁塔,荐福大庙会园区里万盏观景灯流光溢彩,其中以龙为主题的就有十余种,18米长的仿一级馆藏文物“鎏金走龙”龙灯以及湖中央的龙船灯、群龙献宝灯引来啧啧称叹。
在上海金桥国际广场,“画龙点金”公共艺术展颇有新意,其展品以纸板、废旧光盘、饮料瓶、自行车及汽车零件等为主体原料进行的创作,凸显了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寓意。
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龙禧壬辰年龙文化民间藏品特展”盘踞了近200条龙,其中,距今5500年的红山玉猪龙跟英文字母“C”长得很像,乾隆皇帝用过的一对铜马镫上能找到16条龙。
“龙文化既是传统文化,也是时尚文化,具有广渗性、普适性和积极应变、与时俱进的特点。”著名龙文化研究专家庞进表示,龙的形象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因为龙文化对当代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李汉秋看来,龙年春节期间,除了文化记忆更为丰富之外,人们更加注重家庭与人伦亲情,以及友情、乡情、爱情,更加看重团圆、团聚、团结。他举例说,今年的央视春晚就突出了“回家过大年”的主题,现场的年轻观众给父母鞠躬拜年,令老人们感受到久违的温馨;淳朴农民朱之文演唱的《我要回家》,引起广泛共鸣,成为唱响中华大地的动人旋律。
李汉秋特别强调,除夕的年夜饭是团圆饭,是过年的仪式,是生命的盛典,不仅是亲人的团圆,也是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不远千里冲风冒雪赶回家,不是单纯地吃一顿饭,而是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参加阖家团圆的盛典,实现阖家团圆的愿景,这是一种心愿,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心愿、责任与义务,常常化身为一件件不远千里带回家的礼物,不论贵贱,都承载着游子回家的温情。
这样的温情,在龙年春节期间弥漫整个中华大地,以她的包容与和谐,必定嵌入新时期恒久的文化记忆。
“龙马精神”:文化市场更强劲了
因为儿子小凡恺的建议,北京蓝岛大厦公司职员郑异今年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儿子嫌每年吃喝太没劲,嚷着要过个有意思的年,我一琢磨,就带他多参加些文化活动吧,正好平时没啥时间。”于是,一家三口的春节热闹起来大年初一,到中关村图书大厦买书,抱回了《法布尔昆虫记》、《从小爱科学》、《淘气包马小跳》等书籍;大年初三,走进木偶剧院欣赏大型木偶剧《美人鱼》;大年初四,在首都博物馆参观“祥龙瑞彩龙年生肖文化展”,上百种和龙相关的展品让人大开眼界;大年初六,坐在华星影城宽敞的大厅里,随着新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的情节跌宕而欢笑惊呼。
像郑异这样的过年方式,正在许多家庭中悄然流行起来。越来越多、触手可及的文化活动,使传统的春节在喜庆团圆之外,又多了几许“文化味”。一位网友在微博上感慨,现在过年是“吃喝控制了,玩乐放开了;鞭炮放得少了,电影看得多了;宅在家里少了,参观游览多了”。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分析道,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至少有三个原因。“首先,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春节期间,社会提供的文化活动日趋多元化,人们的各种文化选择都能得到满足;其次,百姓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吃喝过年,对高质量的年节活动有了更多要求;再次,随着平时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充电、放松、投身文化活动的愿望难以充分满足,年节长假反而成了最佳时机。”
便捷的文化环境能够刺激人们的文化需求,而高涨的文化需求又能加速文化市场的火爆,这种相生相成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
大年初三上午,记者在装饰一新的北京图书大厦看到,“漫雪映龙年,书香添喜气”的大红海报贴满店堂,独具一格的“图书文化庙会”被搬进了大厦的共享空间。种类丰富的图书摆满陈列架,前来买书、看书的读者络绎不绝,收款台前排起了长龙。
下午,在位于海淀区新街口的中影影院,大厅里挤得水泄不通,售票人员忙得顾不上抬头。一位排在队尾的姜姓先生说,自己喜欢《福尔摩斯》,妻子想看《亲家过年》,估计“疯狂”系列的《饭局也疯狂》也不错,“哪个有票看哪个吧!明后天找个早场再来看其他的。”
不止北京,在全国各地,人们都陶醉在有趣有益的各类文化活动中。种类繁多的歌舞演艺、话剧戏曲演出,火爆热闹、精品荟萃的传统庙会,照常开放的文博场馆、公园名胜,包罗万象、质优价廉的大型书市,甚至网上商城也纷纷打出了“文化牌”,让“宅人”们也能轻松购书购票,享受精彩。不少人收到的礼品也变了,礼品书、电影券、话剧票、公园年卡……既实用,又新潮。
“文化过大年,让春节假期越来越有内涵,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富有生命力。”范周说。
“龙行天下”:国际认可更深远了
1月22日晚上,除夕之夜,在纽约林肯中心,戴玉强、莫华伦、魏松的歌声气势恢弘,中国三大男高音以音乐为纽带,播洒着“中国年”的风华与韵致。
“我们三个人能够为中美文化交流做点事,感到非常高兴。今天是农历除夕,在此向中美人民拜年。这里是我们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是一个美妙的开始。” 为了回报观众的热烈掌声,戴玉强打破惯例,对观众发表如是感言。
而春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正在与日俱增。
大年初一,晚6时许,日本长崎市一万五千盏中国灯笼同时点亮,市区成为“中国红”的海洋;在越南,民居与商店门前灯笼遍布,不少地方搭起迎春花坛,公园里舞起长达百米的红色龙灯,还剑湖上焰火盛放;在缅甸,除夕夜里,人们涌向仰光庆福宫观音庙守岁,等待壬辰大年初一吉祥时光的来临,也有年长者在自家摆设香案,虔诚守岁;在新加坡,“龙腾大地春、万家庆丰年”为成为今年唐人街灯饰的主题,一条高约十米、长达108米的红色巨龙灯饰蜿蜒在新桥路进入牛车水地区的入口处,从1月1日到2月21日,这个地区的灯饰彻夜不息;在菲律宾,1月23日被确定为“特别(非工作)公共假日”,全国放假一天,首都大马尼拉地区中央商务区马卡蒂市,华人舞龙舞狮,吸引大批民众驻足观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循人中学三千余名师生及家长参加了书法比赛,“一家和睦一家福、四季平安四季春”的楹联格外醒目……
不仅在东南亚,欢度农历春节也成为北美和西欧等国家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好莱坞诞生地贝弗利山劲吹起“中国风”。这里著名的金三角购物街上,许多商家都在橱窗内挂起硕大的红底金色写成的“龙”字,门口悬挂着红灯笼。大街上,数十人拖着的长龙随着鼓点欢快地追逐着彩球。参加活动的中外宾客均身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唐装,举杯庆祝。他们还依照中国过年的传统分发红包。
1月23日,美国邮政总局正式发行中国龙年生肖邮票,欢快喜庆的“龙票”受到集邮爱好者欢迎。在得克萨斯州大休斯敦地区一家邮局,邮票开始销售不到一小时就将近售罄。
美联社最近报道了一则特别的食谱,说的是龙年要吃“龙豆”,图个长寿吉利。这里所说的龙豆,其实是豇豆。报道说,豇豆在美国当地也被称为芦笋豆、长豆子或者蛇豆,因为身形细长,所以被赋予了长寿的象征意味。而“长”的英文“long”又跟汉语普通话的“龙”谐音,搭龙年的顺风车,豇豆的称谓摇身一变成了“龙豆”。
巴西总统罗塞夫表示,中国文化和习俗在巴西民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比如圣保罗东方街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已成为世界华人大型庆典之一。
在英国,大年初七,伦敦2012年新春庆典举行了大型花车巡游,由巨型金龙及传统中国舞狮带队,由特拉法加广场出发,经查宁十字道转入莎士比利道,再由鲁柏特街回到特拉法加广场。
在瑞典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华人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走廊商场别出心裁地上演了一出由红歌和秧歌组成、极具中国特色的“快闪”,令这里的瑞典民众在惊奇与赞叹中感受中国年味……
“中国春节之所以日益受到重视,一是因为我国国力日益强盛,在对外交流中越来越有话语权;其次,也因为中国春节历时较长、全民参与,在全球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新表示。
放眼全球,农历新年越来越“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让中国文化的魅力得以彰显和传播。
在中国工作的纳米比亚人纳塔尼尔受邀到一位中国朋友家吃年夜饭,中国人的尚礼行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很尊重老人,过年的时候晚辈都要向长辈拜年,吃年夜饭也会先让老人夹菜,我想这就是中国人一直坚持的孝道吧。”
“龙的中华民族精神象征、文化标志、情感纽带的身份得到全面、广泛、深刻的认同。一个世纪以来,龙已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完成了现代转型,成为华人身份认同的符号深入人心。如今的龙,已经成为了一条自觉自信、适变图强却又爱好和平的新龙。”庞进表示。
“龙年启示人们,我们拥有进行变革的活力和能量。让我们本着这种精神,在新的一年里扶危济贫,促进和平,构建我们期盼的未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向中国人民祝贺龙年春节时说道。
龙年的中国春节,向海外展现的依然是开放与包容的姿态,向世界传递的依然是友善与和谐的理念。
(本报记者 王国平 王斯敏 李 韵 韩 寒 “新春走基层·文化行”更多报道见12版)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