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的本义是血管,引申为像血管一样连贯的东西。龙的身躯多取材于蛇,可谓以绵长为特征,那么,从字面上看,龙脉就是龙的绵长连贯的血管了。龙是来自自然界,却不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神物,其价值和意义主要通过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大凡绵长连贯的东西,都可以谓之龙脉,反过来说,龙脉可以象征那些绵长连贯的东西。
比如,流动的地下水就可以称龙脉。老北京有一则传说:当年刘伯温带人修建北京城,施工时不小心挖着了龙脉,龙王一怒之下带着龙子龙女化装进城,分别把北京城里所有的甜水和苦水都吸入两个水篓里,从西直门拉出了城。刘伯温急忙派匠人高良追赶,匆忙中,高良用红缨枪扎错了水篓,让苦水流了一地。而那甜水就被龙王父子拉到玉泉山。从此,北京城的地下水就成了“苦水龙”。
龙脉进入风水学是很自然的事。神州大地,山耸水流,山山水水,有走向,有起伏,有转折,有变化,只要一线贯连,就可以称为龙脉。所谓“指山水以为龙兮,像形势之腾伏”。大山大水称干龙,小山小水称支龙;山水之头称来龙,山水之尾称去龙;山峦起伏,顿错有致,“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霭,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者,称生龙,还有什么沉龙、潜龙、飞龙、腾龙、翔龙、群龙、回龙、归龙、卧龙、死龙、隐龙、高冈龙、平洋龙等等……甚至平坦之地也有龙,“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
风水学里有许多荒诞无稽的属于迷信的东西,风水师凭着这些东西故弄玄虚、牵强附会、蛊惑人心。如言葬死者于吉龙佳穴,可以荫福子孙,葬死者于凶龙恶穴,将会祸及后代,等等。但风水学也有重视山形地势,尊重自然规律,将小环境放入大环境中做比较考察的科学的成分。比如生活在山间水边的人盖房子,如果不考虑山势水向,若遇灾变,就有可能被倒山压毁,被洪水冲垮。再如笔者住处附近的一家饭店,眼见着装修了几回,名称变了几番,经营者及经营内容也换了几换,可就是门庭冷落,光顾者寥寥,何故?怕也有一个小环境与大环境不合窍的“风水”问题。
大概从秦始皇被称作“祖龙”、汉高祖称自己是“龙种”之后,龙就成了君主帝王象征、比附的对象。于是,龙脉就有了另一个喻义,即指那些出过帝王(或有可能出帝王),或能够安葬帝王、护佑王室后裔的山水之脉。于是,就有了当政的帝王花大力气为自己“寻龙探穴”,即为自己也为后代找一块安葬“宝体”的“万年吉地”,及所谓的“埋金更名建寺庙、挖断龙脉泄王气”之类的事件。
前者如明成祖朱棣登基不久即差大臣为自己勘选“龙脉宝穴”。几位大臣跑遍了燕京附近的山山水水,先选了“珠窝”、“屠家营”等处,都因地名不雅而放弃,最后找到黄土山(后改为天寿山),见其山势延绵,主峰耸峙,草木丰茂,三面环顾,南面敞开,且有“龙”、“虎”相护,总之是完全符合风水理论,才确定下来,随即便动工起陵。这样,便有了天安门、故宫是龙头,十三陵天寿山是龙尾,龙尾至龙头一线(也称中轴线)是京师龙脉之说。
后者如战国时期,楚威王率兵攻占了清凉山(南京旧名),听人讲此地有王气,就令手下在龙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将金块埋入土中,以镇王气。金陵之名便由此而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干过同样的事情。 至于“挖断龙脉”之事就多多发生了。如明朝将亡之时,崇祯皇帝派人找寻并破坏李自成的祖墓,而李自成打到北京后,也欲断朱明王朝的龙脉,但没有攻进十三陵,只烧毁了外围的建筑。如清代的乾隆皇帝,听人说河南南阳有“王气”冒出,就派部队到那里去“掘龙脉”,结果挖出一条“太子沟”。而蒋介石,也干过指示“湖南王”何健,派人去韶山挖毛泽东的祖坟,以断其“龙脉”的荒唐事。
像涉龙的许多词汇其词义都有扩展一样,龙脉一词在新时代也有了新的意义。如把新修成的青藏铁路,称为入藏的“龙脉”;把证券市场上的综合指数走势,称为股市“龙脉”;把由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开创、世代华人不断承续、发扬的中华人文精神,称为“华夏龙脉”,等等。
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话:029–87610275 电子邮箱:loongf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