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说的根据和意义

庞进  2017年11月8日

 

习近平主席在向访华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时说:“文化没有断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那么,龙的传人说有何根据和意义呢?
中华民族由起源到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初起源的时候可称炎黄族团联盟,即黄帝族团与炎帝族团通过兼容、包容、综合、化合即“容合”,构成一个比较大的族团联盟,这个族团联盟以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为活动中心,然后滚雪球一般,向东南西北发展,在容合了东方的东夷族团和南方的苗蛮族团后,到了唐尧、虞舜做族团联盟领袖的时候,也就是大禹建立夏朝之前,基本上形成了更大的族团联盟——华夏族。华夏族依然以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为活动中心,依然向东南西北发展,在容合了众多部族之后,于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形成了汉族。汉族继续发展,终于在近现代,团结其他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前身,可由汉族、华夏族追溯至炎黄族团联盟。而炎黄族团联盟再朝上追溯,就要说到伏羲女娲了。

民族学意义的伏羲女娲至少有三个意指:伏羲女娲时代、伏羲女娲族团、伏羲女娲其人。伏羲女娲时代贯穿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是由采食、猎食经济向产食、养食经济过渡、转变的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到距今约五千五百年。在这个漫长历史时期,可归入伏羲女娲族团的氏族部落遍布于黄河、长江、辽河等流域。伏羲女娲其人即指伏羲女娲族团的,传承了好多代的,以伏羲女娲为名号的部落首领。我们现在所讲的伏羲女娲,既指伏羲女娲其人,也指伏羲女娲族团、伏羲女娲时代。

那么,伏羲女娲其人、伏羲女娲族团、伏羲女娲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

是龙。证据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考古发现。在属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即伏羲女娲时代的考古发现中,龙的岩画、摆砌、陶绘等已有若干件,如发现于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距今约一万年的的“萌龙”岩画;如出土于辽宁阜新查海遗址,距今约八千年的“原龙”石块摆砌;如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距今近七千年的“原龙”陶纹;如出土于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距今约六千五百年的“原龙”蚌壳摆砌;如出土于湖北黄梅焦墩遗址,距今约六千年“原龙”石块摆砌。

二是文献记载。《左传·昭公十七年》引郯子语:“太暤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孔颖达疏:“太昊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太暤、太昊,都是伏羲的名号。《三皇本纪》言伏羲降生之时,有“龙瑞”出现,故“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三坟》称伏羲任命“飞龙氏造六书”“潜龙氏做甲历”“水龙氏平治水土”“火龙氏炮治器用”“降龙氏倡率万民”。
三是民间传说。《帝王世纪》记:“有大人迹,出于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庖牺。” 庖牺即伏羲。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闪电为龙之形态,雷声为龙之发音,雷神就是龙神。民间还有“伏羲龙颜”“伏羲龙身”“伏羲龙祖”“伏羲首创龙图腾”等说法。
龙是伏羲女娲其人、伏羲女娲族团、伏羲女娲时代的主要标志,而伏羲女娲其人、伏羲女娲族团,是炎帝黄帝其人、炎黄族团联盟的直系祖先,距今约五千五百年至距今约四千五百年的炎黄时代是伏羲女娲时代的直接承继。

那么,炎帝黄帝其人、炎黄族团联盟、炎黄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

依然是龙。证据也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考古发现。在属于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即炎黄时代的考古发现中,龙的玉雕、陶绘等已有几十件,如,出土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距今约五千三百年龙形玉雕;出土于甘肃甘谷西坪遗址,距今五千多年的龙纹陶绘;出土于内蒙古赤峰、辽宁建平等地,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形玉雕;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四千五百年的龙纹陶盘。

二是文献记载。如,《潜夫论·五德志》:“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淮南子·冥览训》:“黄帝治天下……青龙进驾。”《史记·孝武本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今本竹书纪年》:“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三是民间传说。相传炎帝出生时曾在九龙泉沐浴,去世后曾变作赤龙升天;亦传说“黄帝龙颜”“自以为云师,有龙形”“轩辕黄龙体”“黄帝乘龙升天”等。
显然,龙是伏羲女娲族团、炎黄族团联盟形成和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标志者,而伏羲女娲族团、炎黄族团联盟是中华民族主体华夏族的前身,故可以说,龙是中华民族起源的参与者、见证者、标志者。

中华民族的起源离不开中华人文先祖的卓越贡献,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中华人文先祖,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中华人文先祖与龙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将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比龙、称龙,认为他们秉赋、体现、践行、弘扬着龙的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人文先祖的精神与龙的精神同一。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是中华人文先祖的后裔,人文先祖是龙,后裔自然是龙的传人。

作为概念,即作为一个偏正结构的词汇,“龙的传人”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中国台湾籍音乐家侯德健通过歌曲《龙的传人》首唱出来后迅速传播,从而被海内外华人广泛使用的。但作为观念,“龙的传人”至晚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就已经在其时人们的认知中形成,证据是汉代画像石上出现有伏羲女娲的人身龙尾像。伏羲女娲是祖先,龙是神物,将祖先与龙结合,意味着龙已以象征物的面目融入了华夏族的祖先崇拜,也就是说,至晚在汉代,华夏族已认为本民族与龙关系密切,华夏族的传人就是龙的传人。

需要指出的是,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即后世汉族崇拜的对象,也是汉族之外众多少数民族崇拜的对象。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成员。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以龙为标志毋庸置疑。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崇龙、敬龙者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瑶、白、哈尼、黎、傣、畲、傈僳、仡佬、拉祜、佤、水、纳西、羌、仫佬、景颇、布朗、毛南、普米、阿昌、怒、京、基诺、德昂、门巴、独龙、珞巴、蒙古、藏、朝鲜、锡伯、满、土、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回等四十二个民族,其他十三个少数民族从成为中华民族成员的那一天起,就程度不同地对龙文化持理解、尊重、欣赏的态度,对龙的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持肯定、认同、弘扬的态度。随着龙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各少数民族也都团聚在了龙的旗帜之下,成为中华巨龙的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龙的传人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海内外华人都可谓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说最重要的意义,是将龙的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身份凸显于世。

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图像徽帜。民族文化标志的形成有不同的途径,形成的时间也有长有短,但一旦形成,就具有意象性、恒久性和不可变更性。中华民族创造和选择龙作为文化标志,花了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岁月,它凝结、寄托着历朝历代、亿万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体现着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认同。其产生时间之久远,认同人数之众多,都是世界其他民族不可比肩的。

龙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重要作用,至少有三:

一,标志身份。它使中华民族不至于与其他民族相混同。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世界实现了大同,人类不再有民族之分,龙作为中华民族标志的作用随之消亡,但那毕竟太遥远,生活在21世纪的各民族,还都需要标志,中华民族不例外。同时,它也提醒中华民族成员,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不说有辱、有损、有害民族形象的话,不做有辱、有损、有害民族形象的事。

二,凝聚华族。龙标志像一面大旗,能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招揽、汇聚、团结在大旗之下。龙标志的凝聚作用在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及抵抗外侮方面意义重大。

三,激励前行。龙标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有“意”之“象”,人们见象思意、会意,从而对认知、传播中华文明,焕发、弘扬中华精神形成良性推动。

2017年11月8日

庞进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陕西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安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加拿大海慧出版社副总编。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九百万字,出版《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中国散文学会“散文编辑奖”等奖项七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当代文化、文学领域的拓荒者”之誉。

微信:15991669056   邮箱:loongfeng@163.com  网站:www.loongfe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