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等近日提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因而“建议不再以龙作中国形象标志”以“避免西方误解”。(见12月4日新浪网)
这样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第一,西方的Dragon不能与中国龙相混同。
西方的Dragon只是对少数几种动物的集合,神性小而单一;中国龙是对许多种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产生的神物,其神性大而丰富;西方的Dragon主要代表恶,可以说“充满霸气和攻击性”;中国龙则主要代表善,不存在所谓的“攻击性”,中国龙有威严的一面,更有和悦的一面;西方的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地位不高,无足轻重,中国龙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是吉祥嘉瑞的象征,其地位是崇高的,其象征性和凝聚力是巨大的、无可取代的。总之,两种象征物各有各的来由,各有各的说法,彼此没有源流承传关系,不可混同。
那些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缺乏了解的外国人对中国龙产生误解既不奇怪,也不可怕,可以通过解释和宣传让他们了解。比如,面对西方人“Dragon在我们那里是邪恶的化身”的说法,我们就可以堂堂正正地解释:“那是你们的Dragon,我们的龙和你们的Dragon不是一回事,就像我们的伏羲女娲不同于你们的Adam Eve(亚当夏娃)。”而以担心西方人误解,就轻率地放弃龙的中国标志地位,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践中怕也因与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认同相悖而行不通。我们民族创造和选择龙(当然还有凤)这样的文化符号,花了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漫长时光,它凝结、寄托着历朝历代、亿万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体现着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认同。不说放弃了可惜,事实上也放弃不了。
龙与Dragon相混,很大成分上是过去的误译造成的。所以,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学者都郑重建议:将Dragon直译为“劫更”,或“劫根”,将龙英译为“Loong”(拼音long英文发“朗”音,所以要多加一个“o”,且将第一个字母大写)以示区别。
第二,一些中国学者怀有崇洋心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缺乏自信。
如果西方人将中国龙与Dragon相混同从而产生误解,我们还可以理解,而我们生着黄皮肤、长着黑头发、行走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国学者,竟然认同西方人的误解,甚至为了迎合西方、“避免误解”,而放弃自己具有民族特色、反映民族心理、彰示民族精神的文化标志,就有些奇怪,甚至让人诧异了。
我觉得这是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是对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精华认知不够、缺乏自信的表现。是的,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生活中的道理常常是,站不起来,是因为自己跪着;不是别人看不起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文化问题上,既不可以用东方的讲究来要求西方,也不可以用西方的说法来框范东方。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样的,我坚信,全球化绝不是一种文明的一元通吃,而是各种文明的多元集优。
第三,龙具有成为中国形象标志的资格和能力。
龙是一个凝结着中华文化精华,从而魅力无穷、具有广阔开放的襟怀,从而新新不已的系统,是可以涵纳、容合(兼容、包容、综合、化合)各种文明的全色彩象征,也是一种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在内的全时态象征。龙的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的基本精神没有过时,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现代化建设以及当代人的精神和生活依然有积极的、正面的意义。
将过去的东西梳理清楚,承续和弘扬优秀的精华,批判和抛弃落后的东西,努力给祖传的象征物里注入新鲜活泼,具有民族特色,又吻合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内容,或许正是我们这代人,尤其是一代学人的使命。
第四,龙凤并举,承古开新。
尽管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也都是海内外华人普遍认同的文化象征,但凤的地位和风光的程度一直不如龙。作为传统文化的两翼,龙和凤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基本品格:龙代表着合力奋进、刚健有为的一面;凤则代表着和美仁爱、灵慧福生的一面。如果再精粹一些,可以这样说:龙文化的精髓是“合力”,凤文化的精髓是“和美”。自远古到当今,龙凤习俗都因体现着“阴阳和谐”的理念而互渗互补、相辅相成。所以,我认为,在龙的标志地位不可动摇的前提下,可以做到龙凤并举。
当前,国家在倡导和谐文化,而以“合力和美”为精髓的龙凤文化与和谐文化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龙凤文化既可以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提供民俗基础、智慧参照和精神支持,也可以作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象征和载体承古开新。
2006,12,4下午
相关链接——
庞 进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著作有散文集《兵马俑狂想》、《慧雨潇然》、《灵树婆娑》(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大悟骊山》;专著《龙的习俗》、《八千年中国龙文化》、《创造论》、《呼风唤雨八千年——中国龙文化探秘》、《中国的图章——说龙谈凤话麒麟》、《龙起东方——庞进世纪龙文新作》、《博大精新龙文化——以浙江龙游为例》、《凤图腾——中国凤凰文化的权威解读》、《龙子龙孙龙文化》等18种。在互联网上创建并主编有“中华龙凤文化”(www.cdragon.com.cn、www.loongfeng.com)网站,其龙凤文化研究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址:710002 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电话:029—81017295 邮箱:loongfeng@163.com
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