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福生”是“造福众生”的简称。人既是物质性、利益性存在,又是精神性、意义性存在,尤其是精神性、意义性存在,因面福生有“物福”、“利福”和“魂福”、“义福”之别。物福、利福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提供物质基础保障,魂福、义福为精神的愉悦和升华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没有物福、利福,人就活不下去;没有魂福、义福,人就活得如行尸走肉,失去意义。福生是物福、利福与魂福、义福的统一。福生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幸福论。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发展进步的另一把标尺,便是看绝大多数人是否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都有幸福的感觉。也就是说,一个发展进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福生的社会。
福生,是“造福众生”的简称,是龙的又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精神。
龙本来就是中国人为福生而创造的。也就是说,中国人创造龙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有福于自己,而不是为了有害于、有祸于自己。事实上,古往今来,龙的身上都一直体现着福生的精神。作为水利神、农业神,龙是造福众生的;作为祖先神、人格神、民族神,龙更是造福众生的。
浙江省浦江县,流行一种舞龙活动叫“长灯”,又称“板凳龙”。相传很久以前,当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井枯河干,庄稼绝收,饥渴而死的人不计其数。人们盼望老天爷能下场大雨,可不管怎样祈求,总是无雨。东海的一条水龙看到这种惨状,为了救助生灵万物,就不顾一切地跃出水面,聚云掣电,在当地播下一场大雨。万物复苏了,人们得救了,可水龙由于违反了天规,被玉皇大帝下令,用刀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发现后,就把龙体拾起,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过来。于是,产生了舞“板凳龙”的习俗。
杭州西湖区西南方的龙坞镇流行的舞“彩龙”,也有类似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五条蛟龙蛰伏在山坞修炼。有一年,当地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旱,五蛟龙不忍百姓受苦,毅然撞破山崖,霎时地裂山崩,暴雨骤至。于是,静静的幽谷深山就有了飞流直泻数千年的白龙潭瀑布。从此,当地的村民就扎编起五条颜色各异的彩龙来以示纪念。据说,逢年过节,五彩龙都要到白龙潭畔汇集,以寄托对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愿。
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远古帝王几乎都有龙之名、龙之誉、龙之功、龙之德——龙崇拜与祖先崇拜的结合,是“龙的传人”说形成的根据:祖先是龙,后代自然也是龙,当然,这里的“传人”,是人文意义上的。那么,为什么人们要将他们称龙、比龙呢?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人文先祖秉赋着、体现着龙的福生的精神,干出了一番番兴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业。伏羲画八卦、结网罟、造甲历;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始创嫁娶;炎帝肇始农业、发明医药;黄帝的制陶造车、分土建国;大禹为了根治泛滥天下的洪水,“尽力沟洫,导川夷岳”,三过家门而不入,堪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龙的福生,和人间福生的人事相对应,是人间福生思想的反映。
夏代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朝代。相传大禹将国家权力传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侯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作《五子歌》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这便是“民惟邦本”思想的由来。
西周时期,有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的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上天所看到、所听到的要通过人民所看到、所听到的来体现,即上天的看法和意见其实就是人民的看法和意见。——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是可以视、可以听的。说得通俗些,就是按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喜好办事。
到了孔子那里,这种以民为本、重民、保民的思想,被精炼为一个字:“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百次以上,解释有许多种。但最基本的还是“仁者爱人”、“泛爱众”,即爱人、爱人民,也就是造福众生。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他明确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认为,在国君、国家政权、民众三者的关系中,民众居于最重要、最根本的地位,其次是国家政权,再次才是国君。国君可以更换,政权也可以更替,惟有民众长存于世。他举例说,夏朝的桀和商朝的纣之所以丧失天下,就因为他们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失去了民心。要取得民心,就要造福于民。他认为一国之君应当与民同乐、与民同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他还提出国家的一些重大决策,如国君选用、罢免官吏等,应当征询广大民众的意见,并以之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显然,孟子提出民本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福生。
以福生为目的而创建理论体系的还有墨家。
有这样一个故事: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墨子先生,有一天听到一个消息,楚国要攻打宋国,正请了著名工匠公输般(也就是木工行业的鼻祖鲁班)在为他们制造攻城用的云梯等器械。于是,他立即出发,赶往楚国。他走啊走,走了整整十天十夜,一路上餐风宿露,辛苦备尝。终于来到楚国首都郢,见到了公输般,晓以利害,说:“你帮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楚国本来就地广人少,一打仗,人口又要减少许多;而宋国呢,也要因此而死伤很多的人,你是崇尚仁义之人,这样的行为能算是仁义吗?”公输般觉得墨子讲得有理,就停止了攻宋武器的制造。随后,墨子又在公输般的引荐下见到了楚王,他同样晓以利害,言楚国若攻打宋国,就是以强凌弱、以富欺贫,这便丧失了道义;而且,宋国军民已采用了墨家制造的器械——足以战胜公输般制造的云梯,做好了守城迎敌的准备,正严阵以待呢,楚国若发动战争,是必败无疑的。一番话,使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这便是有名的《墨翟陈辞·止楚攻宋》的典故。
墨子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兼爱”、“非攻”的理论,而这样的理论,正是“为万民兴利除害”的福生理论。
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儒家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张载在其代表作《西铭》中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他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天下人都是我的同胞,世间万物都是我的朋友。《横渠学案》一书,记录了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张载为自己的学说所确立的基本宗旨,表现了一代学人的宏大抱负,历来为人们所传颂。“民胞物与”和“横渠四句”,体现的也是龙的福生的精神。
福生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先哲们的言谈著述中,也体现在一些政治家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施政纲领中。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荀子·王制》)这本是荀子的名言,后来也成为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口头禅。是啊,芸芸众生像大河之水流,一代王朝像水上之舟船,滔滔水流可以浮载起舟船,也可以颠覆舟船。造福众生者,长治久安;祸害众生者,衰败灭亡。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贞观政要·务农篇》)唐太宗讲的这三个“为本”,其实质就是“民为邦本”,就是福生。唐太宗和他的臣僚们紧紧地抓住了福生这个根本,于是,才有了为后世称颂的“贞观之治”。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近代以来,秉承、凸显、践行龙的福生精神最努力的政治家。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本质便是福生:民族主义的内容是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建设富强国家。孙中山主张“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解除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不平等,以求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反对专制体制,反对君主独裁,主张民主共和、自由平等,包括基本人权的保障、全民政治的参与、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以及实现建国的程序等。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离大众生活最贴近的部分。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选集》)民生主义就是要解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的“社会问题”。其内容包括平均地权、节制私人资本、公平社会分配,同时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
之后的政治家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体现的也都是福生的精神。
福生具有永恒的、根本的性质。也就是说,对人类而言,其任何行为,任何活动,其根本目的,都应该是福生。
福生不光意味着造福众生,还意味着幸福人生,福生是造福众生与幸福人生的统一。这里至少有两个问题——
第一,幸福人生要通过造福众生来实现。一位文学家写出了一部好书,一位歌唱家唱响了一首好歌,丰富了读者、听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读者、听众的精神品位,同时呢,文学家、歌唱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得到了实现。能使大家的文化生活丰富、精神品位提高的事业自然是福生的事业;能使大家的文化生活丰富、精神品位提高的人士自然也是幸福的人士。有位企业家说:“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活得更好。”还有位企业家说:“成为一个富翁的前提就是使别人更开心、更快乐、更方便。”两位企业家讲的都不错,相信按这样的理念去做企业,其企业一定会发展壮大。
第二,造福众生不排除幸福人生。过去常讲“无私奉献”,把奉献与有私对立起来;常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利人与利己对立起来。这样的话,现在似乎应该改成“奉献不无私”和“既利人,又利己”。因为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必定是责任、义务、权力、利益四者相统一、相兼顾的社会。每一位公民,都应在担责任、尽义务的同时,享有应有的权力,得到应得的利益。其实,自身幸福,往往是他人幸福的条件,也就是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幸福人生本身就是在造福众生。有首歌是这样唱的:“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加一个字就能表达我想讲的意思:“你们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反过来也一样:“你们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这种情况,在家庭成员关系间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父母健康长寿了,儿女们就会有幸福感;儿女们日子过好了,父母也会由衷地感到快慰。
当然,我们讲的是一般情况。如果遇到造福众生和幸福人生发生矛盾,二者必选其一的特殊情况,我们主张选择造福众生。如异族入侵、国难当头,需要我们做出牺牲的时候。
福生为容合提供了目的和规定。也就是说,容合是以福生为目的的,也是有原则和限定的,这个原则和限定的根本点,便是看这个对象是否符合福生的精神。如果这个对象的所言所行不是福生,而是祸生的,那么在容合之前、之时,就要做教育、规劝、等待、惩处等工作,总之要像古人对待孽龙、坏龙、蛮龙、懒龙那样,使其改邪归正,弃祸生为福生,然后容而合之。
相信将龙所蕴涵和体现的福生的精神,作为价值观和处世公理推向世界是有益的,也不会遇到什么阻力,因为幸福生活是人人之所求、族族之所望、国国之所愿。何况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平等”、“博爱”、“民主”、“自由”等等理念,与福生的精神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且看——
“人人生而平等、人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必须经人民的同意而组成,应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人民有权起来革命以推翻不履行职责的政府。”这是美国《独立宣言》提出的原则。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即自由、财产、安全及反抗压迫。”“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这是法国《人权宣言》中的条文。
这些原则、条文所表达、所宣扬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就是福生,造福众生。
在龙文化中,有福生的善龙祥龙,也有一些祸生的恶龙孽龙。善龙祥龙是人们褒赞颂扬的对象,是龙族中正面的、居主导地位的力量。恶龙孽龙一般都会受到善龙祥龙的惩处,其祸害人间的行径,反衬出了善龙祥龙福生的可贵。
福生之“生”,指的是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生物。福生是“以人为本,兼顾众生”。试想,如果这个地球上活到只有人,没有了牛羊猫狗,没有了鸟禽虫鱼,甚至没有了树木花草,那人呢,且不说活得还有没有意味,可能根本就活不下去了。
当然,人是高级动物,位于生物演化序列中的最高端,故福生首先是“福人”,然后才是“福”其他生物。
福人可分为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福社会、福人类等不同的层次。
福个人:指造福、佑福于每一个个体的人。个人是家庭、集体、社会、人类的“元单位”,没有个人,就没有家庭、集体、社会和人类,故福生最基础、最基本的工作是福个人。
如何福个人?一是尊重、维护每一个人生存的权利。生存需要资源,资源靠劳动交换,故要尊重、维护每一个人劳动并获取报酬的权利。二是尊重、维护每一个人思想、表达的权利。思想使人与动物相区别,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有思想,从而有意志、有尊严。有了思想就要求表达,故要尊重、维护每一个人表达思想的权利。三是节制人的欲望,防止个人中心。人的欲望有无限膨胀的倾向,需要及时的有效的节制;应当尊重个人权利,但不能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否则会既危害个人又危害社会。
福家庭:指造福、佑福于每一个家庭。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结合成的亲属团体。作为家庭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孝敬、赡养上辈人;生育、抚养下辈人;关爱、帮助同辈人;勤奋劳作,为家庭的存续、幸福做贡献。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保护每一个家庭的权益,据理、依法、顾情地调解家庭矛盾、处理家庭纠纷负有责任。
福集体:指造福、佑福于某一个或多个集体。集体是多个个体为了实现某些功能、获取某些利益而组合成的团体。福集体,意味着为了多个个体共同的利益而劳动、而努力。集体与个人相对。一般来说,组成集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福个人,即为集体内的每一个个体谋利益,但多个个人一旦组合成集体,集体的功能和利益就大于个人的功能和利益。
福社会:指造福、佑福于一个社会。社会是在共同的时空下生活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联系而互动所形成的庞大而复杂的结构体。个人、家庭、集体等,都被社会所含纳、所统摄。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是福社会的组成部分。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故国家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同义,福社会也就意味着福国家。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具体化身,是服务、协调、管理、代表社会的机构,国家政权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福社会的。
福人类:指造福、佑福于全人类。人类是人的总称。个人、家庭、集体、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故都可包括在人类之内。因为人类是由一个个个人、一个个家庭、一个个集体、一个个社会构成的,故福人类可以具体化为福社会、福集体、福家庭、福个人;而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福社会,也就意味着福人类。
在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福社会、福人类发生矛盾、需要选择的情况下,提倡“小让大”原则,即福个人让于福家庭;福个人、福家庭让于福集体;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让于福社会;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福社会让于福人类。换句话说就是,福人类大于福社会、福集体、福家庭、福个人;福社会大于福集体、福家庭、福个人;福集体大于福家庭、福个人;福家庭大于福个人。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小让大”原则,并不意味着“小”不重要、“小”无价值或价值不大,因为“小”有时候代表着真理、代表着未来,目下“小”,将来可能“大”。故应该充分尊重“小”,比如应充分尊重个人的意见,给个人意见以表达的机会。
人既是物质性、利益性存在,又是精神性、意义性存在,尤其是精神性、意义性存在,因而福生有“物福”、“利福”和“魂福”、“义福”之别。物福、利福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提供物质基础保障,魂福、义福为精神的愉悦和升华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没有物福、利福,人就活不下去;没有魂福、义福,人就活得如行尸走肉,失去意义。福生是物福、利福与魂福、义福的统一。
福生的践行、落实,需要道德规范以约束,需要法律制度以保障。
福生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无论个人、团体、民族,还是政党、政府、国家,只有以福生为目的,其所作所为才是有价值的,福生的事情做得越多,福生的范围越大,其价值越大。相反,如果以祸生为目的,其所作所为就是负价值的,其祸生的事情做得越多,祸生的范围越大,其负价值越大。
福生还是一种幸福论。这种幸福论认为,对一个人而言,福生的事情做得越多,福生的范围越大,幸福感越强。
2016年4月12日于龙凤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