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在理性的原野上寻觅

——评庞进散文的美学追求

常智奇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3日  

 

散文,是属于写性情的艺术样式,最不能虚掩作者的本性。中国当代散文的创作出现两种趋向:一种是大众性的文化快餐–消闲娱乐性的写人纪事;一种是学者性的精神炼狱–理性的沉思与人类的终极关怀。庞进的散文,呈现着逼近后者的趋势。他喜于沉思,乐于精神性的追问。在他的散文集《慧雨潇然》(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1月版)和《灵树婆娑》(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 1月版)中,漾溢出的是一种理性主牵情感、情感闪烁着理性思索的诗意光色。

《慧雨潇然》强调的是人类的智慧对整个天地间潇然润泽的思想。慧雨,是智慧、灵慧、聪慧、神意的写照。作着要把人性的慧能放飞在万里高天。把人性的慧根播洒在广袤的大地。他思考:命是什么:”命是一根游丝”,”只有做点什么事,把它缠住,这命才不至于过分飘忽”。他思考人是什么?”我们是人,不是猪’。在骊山老母神话中,他看到了中国老百姓的生存企盼和精神寄托;在爆炸的宇宙中,他焦虑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从石榴的意味中看到了”红火”与”多子”的人类学象征;从酱菜的闲话中,他引出:”中国人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从传统的阴影中走出来是不行的”等等。《灵树婆娑》强调的是人类的灵性顶雪冒霜,昂然挺立于沧茫的电闪雷鸣之中的胜利之姿。他心中的那棵灵树,”胚生于荒旱之时,发苗于荆棘之间,浇水、施肥、培土者少;脚踢、手折、刀扎者多”。他心中的慧雨,是”旱魔逞凶,田地龟裂,禾苗干枯待毙,一阵滂沱大雨降临,清凉、沛润”,是解人于危困之中的智慧之雨、仁爱之雨。在黄土高原的塞北采访,他在《沙蒿蒿》中见出了一种质朴无华,在艰难的环境下崛强生存的精神。一声”泪格蛋蛋掉在沙蒿蒿里–“使他怆然泪下。他写岑参赶考落弟;写韩愈因谏迎佛骨遭贬;写韩非被陷害投进云阳大狱……

他写人生的苦难,他写人间的不幸,他写生命的坚毅和崛强,他写人格的挺拔与磅薄,他写精神的伟大,信仰的自由,灵魂的崇高。去加拿大,他参加了一次教会活动,就思考信仰在照亮人生途中的作用。”信仰实在是一种光啊,是一种能照亮心房、温暖灵魂、激活美好、激发真诚、带来喜乐的能量巨大的光。”辋川寻古,面对”净月”,他思考文人的生活道路和生存方式。面对”大师”,他发出了《我们离大师有多远》的诘问:一个”淡泊”使许多人不易做到。作者剖析了”我们的天性不净、不纯、缺乏大慧根、大定力;我们好热闹,好让人说自己了不起”,”我们有较多的欲求”,我们好虚荣。”虚的东西多了,实的东西肯定就少了”。是一种钢刀剜心式的自我解剖,自我批判。面对司马迁的苦难人生,他深深地拷问国民精神劣根性的根源所在:一种伟大精神被”阉割”了。在缅甸旅游,面对”人妖”表演,他沉思:”我们的肉体没有被阉割,我们可以为此而引吭,而弹冠,但我们能保证我们的精神不被强暴、尊严不被践踏、权利不被剥夺、人格不被侮辱吗?”这里,唱响的是一曲”天问式”的旋律,回荡着一股忧国忧民的悲剧情怀。

庞进先生是一位富于思考型的散文作家,他作品中跳动的理性,不是纯然的哲思,而是一种人生苦难体验的经验理性。这种经验理性充盈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激情。这是一种悲剧精神的艺术升华,是一种诗思与理性之思的情感凝定,是一种人性、人生价值思考的生活对象化的感性形式。他书写人生的苍凉,浇灌自己胸中的块垒,呼唤悲悯仁慈的大爱回归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