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的思想界,被公认为是“没有大师的时代”。许多人认为,中国思想界的全部工作,不过是将西方现成理论“横移”至中国的土壤而已。这种一概而论,或许过于绝对化,但也反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急于从外界“拿来”,从而普遍呈现的生搬硬套、鹦鹉学舌风气之洋洋大观。对于一个思想长期处于封闭和贫乏状态的社会来说,在窗户打开的第一时间里,争相呼吸外界的新鲜空气,将外界视为天堂与楷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生活的逻辑终究会告诉中国人:路,还是要靠自己的双眼去发现,靠自己的双腿向前走。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思想界的版图开始分化,越来越多根植于本土的声音开始出现。就理论的精密和成熟而言,有些声音或许还显得粗糙和稚嫩,但其直面“中国情境”和“中国问题”的勇气与创造精神,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芒。毫无疑问,这种独立于西方体系的原创性理性建构的迸发,与上世纪末苏东转型的艰难挫折有关,更与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有关。面对与西方经典理论迥然不同的情境,真正的思想者不能不尝试从新的角度进行新的解读。他们的理论探索,不但直接影响了转型中中国的社会实践,影响了下一代中国人的精神成长,而且给全世界的思想库带来新的视角,新的思考,且必将孕育新的突破。
就“主义”而论,或许今天中国的思想界仍然没有“大师”;但就“问题”而言,中国思想界已不乏“顶尖高手”。但即使是这些“顶尖高手”,也没有能力单独为快速变化、高度复杂的中国社会开出完整的处方。他们各自从不同视角、不同着眼点对中国症状的拿捏与把脉,往往受到同行的激烈抨击,中国思想界因而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热闹景况。
越是在这种时候,对不同思想资源的整合,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在不同观点、不同视角的直接碰撞中,才有可能千锤百炼出可供社会赖以前行的精神食粮。这或许是这本《中国思想界访谈录》所试图朝向的目标。这本书所截取的,并不是当代思想界纷争的一个侧面,而是其中最尖端的思想成果。书中出场的名家高手,每一个名字,都足以振聋发聩。这本书关注的,也不是如左翼与右翼、自由派与新左派之类的“主义之争”,而是一个个足以影响国家民族前途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路径、国家产业战略、三农问题、中共执政能力、民主政治建设、地缘环境与外交战略、中美关系、中国民族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大国形象……等等等等。
很少有一本书,能够象这样把“顶尖高手”“一网打尽”,并且让他们充分表达,演绎其思想的纵深内涵。这本书的作者玛雅博士能够做到这一点,既与她栖身媒体的身份有关,与她“海归”的学术背景能够与众多名家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有关,更与她开放、兼容的治学态度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孜孜于寻求中国的发展方向、破解“中国道路”谜题的热衷,与这些立足于中国思想之巅的学者们的志趣追求是一脉相通的。只有真诚才能打动真诚,只有勇于自我担当,才能与担当者形成共鸣。正是作者的这种精神,使观点迥异、立场不同的顶尖学者们齐聚在一本书上——在具体问题上,不同流派的观念分歧淡化了,对解决方案的共识则若隐若现,最终将水露石出;在相互争论中,他们始终有着共同的坚持,那就是“中国立场”。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今日中国都是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两个时代的历史延续。从长处而言,今日中国继承了毛泽东时代的“统一”遗产。正是在那时,全中国首次成为了一个真正完整的政治共同体,其政治动员能力举世无双,并且形成一整套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延续至今。邓小平时代的遗产则是经济增长,落后两百年的中国,开始富起来了。不但国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财政能力,以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为代表,民间也积累了一定财富,中国经济更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工厂”。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加上国家、社会的强大财力,这是中国走向下一步,渡过艰难转型期的最大依仗。
就短处而言,毛泽东时代形成的高度集权,使国家与社会的力量极不平衡,党政权力一强独大,对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缺少有效制衡。邓小平时代启动的市场化改革和对经济增长的单一追求,则使中国由一个相对分配均衡的国家迅速进入贫富悬殊的社会。这两个时代的负面遗产相叠加,使中国社会面临新的危机:国家富裕了,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却越来越艰难,对现实越来越不满。怎么向前走?中国失去了方向。
千秋不改,家国情怀。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经世致用、济世救民、融小我于大家大国之中的抱负与情怀。时穷节乃现,每到危难之时,必有人挺身而出,担当民族的前途与未来。列强环伺下,毫无疑问,今日中国又到了这样一个决定未来几百年命运,决定中华民族终将是龙还是跳蚤的关键时刻。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不计得失成败,甘心默默付出。这种民族精神的存在,才是这本以“战略高度”为题的书,得以风云际会,聚集中国思想界的精华,并引发关心中国前途命运者共鸣的深厚土壤。
思想的力量在于历久弥新。今天,我们能够从前人的观念中吸取力量;未来,也会有人从我们的观念中吸取营养。当百年后的中国人看到这本书,或将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南方都市报》2008年12月21日 作者:闲言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读《中国思想界访谈录》有感
闲言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