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炎:“龙王”的传说

新华网  2008年3月4日

 

新华网重庆3月4日电(记者张琴)66岁的黄廷炎在中国“龙乡”--重庆铜梁县被称为“龙王”,几十载与龙共舞让这位老人对舞龙有着无法言语的执著与热情,而刚刚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更令他对龙舞的明天充满了期待。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联系所有中国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纽带。节庆吉日舞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千百年来时代变化,舞龙祈福的习俗却长盛不衰。

据记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重庆铜梁县就有玩龙灯的活动记载,这里也由此被誉为“中国龙灯之乡”和“活动着的中国龙博物馆”。

黄廷炎本是铜梁县川剧团的演员和编导,从小生长在“龙乡”的他对舞龙一直非常喜爱,并终于在1988年迎来了人生中也是铜梁龙舞发展进程上重要的时刻。这一年,政府将参加国际旅游年的龙舞任务交给了川剧团,而黄廷炎创作的结合川剧艺术、音乐和场景的龙舞表演获得金奖,从此名声大噪。

“我就这样一直舞龙到现在,年纪大了就以创作和教学为主。我还将一直这样走下去,直到我没有力量再继续的那一天。我喜欢龙舞,我为龙舞而骄傲,”黄廷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铜梁龙舞是重庆市12个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目录的项目之一,而前不久黄廷炎也成为重庆市12名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

铜梁龙舞曾多次在全国及国际大赛中获奖,还参加过国庆表演。黄廷炎说那些经历令他终身难忘。

“国庆五十周年是在方队里表演的,但我们的9条巨龙,每条都是50米长,最后经过7个多月、修改58次终于设计出既能表现龙舞特色又符合现实条件的表演套路。我们一进表演场地,那气势,主席台和观众席上的人全都盯着我们看啊!”黄廷炎自豪地说。

除了表演和编导,传播和教学龙舞艺术也是黄廷炎生活的主要内容。他告诉记者,自己不打牌也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舞龙,不仅女儿跟着自己学,北京、上海、浙江还有泰国都请他去教学。泰国的20多个学生还亲切地叫他“中国爸爸”,并说看到龙就想起了中国。黄廷炎说听到这句话就觉得自己的奔波辛苦太值得了。

铜梁县作协主席、艺术创作研究室主任李明忠说,黄廷炎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原本只是简单的街头杂耍的龙舞,融入川剧艺术、音乐以及表演后塑造成了民间艺术精品,而且通过全国和国际比赛以表演打响了铜梁龙舞的知名度,让铜梁龙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目前,铜梁县从事龙文化产业的公司有11家,年产值2000万元。铜梁龙灯彩扎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和美、英、日、俄等10多个国家,不少精品还被国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据了解,为了促进铜梁龙舞的传承,铜梁县从2005年起用自编的龙舞及龙文化乡土教材发放到中小学校,从小给孩子普及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此外,该县还招商引资打造中国龙文化博览园,并推出31万字的龙舞题材小说和一部电视剧。

“我们是名副其实的‘龙乡’,光是高楼镇就有5个村从事龙文化活动,学校、部队、机关单位、农村学习龙舞的积极性都很高,很多人找我去教学呢!我最大的希望就是龙舞能一代代永远地传下去,而且是越来越好!”黄廷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