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阁畅想

庞任隆  发表日期:2008年10月31日  

 

由于工作调动,今年6月我从临潼来西安城墙景区上班。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住房。领导说还得先委屈一下,景区的房子正在筹建。于是我先住在报社哥哥那里,委托妹妹和妹夫在含光门内外“拉网式”的寻找房子。
一日,妹夫打来电话说:“找到了!找到了!”我问在哪儿,他说就在含光门外一家单位的家属院里,二楼、小三室、60多平方米、有厨房、卫生间、阳台,距我上班的地方很近。我听了很高兴,总算在西安有“自己的家”了。尽管是租住的,里边没有气、暖设施,但必定是一个家。王房主和老伴笑眯眯地说:“你是文人,又是领导,让你住着我们放心!”
哥哥来到我的“新居”,说这里挺不错啊,楼层低,南北通风,又距离工作的含光门遗址博物馆近,斋号就叫“含光阁”吧!之后,我就布置了一番:新近获得“健康杯”书画大赛一等奖的书法6条屏《西安赋》,整个占据了卧室的一面墙;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题写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横幅,挂在了对面;爱人说你一天写书法,北面那间采光好,就给你做个书房;女儿在西高新上班,也对同事们开心地说:“我在西安有家了!”当然那一小间就是女儿的了。
前不久,在《华商报》工作、我的好友、文艺评论家巩志明来我的“含光阁”叙旧,
说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好的斋号,“门”字里有“文”、有“口”,就是要让你的文笔说话呢!
“名是谁起的?”我说是家兄庞进的创意。他说这个斋名应该再让大家给你题写,木刻悬挂,方有纪念意义。随后我翻阅了词典,寓意的确不错:藏在风景区、庭院里的一种独特的建筑;两层,周围开窗,可以远望;有光芒、有亮度。我即给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茹桂老师打了电话,并如约前往。恰巧在茹先生的“苦乐斋”,碰见了挚友、《国学》主编李彬,他听了我的来意,即拨通了家兄的手机,戏笑说“含光阁”侵权,一阵寒暄,甚为惬意。就在我们闲聊当儿,但见茹教授大笔一挥,稍稍沉思,三个苍劲有力的“含光阁”大字落纸,末了,还特意补上了“任隆同志雅居”六个小字。接着,中国书协顾问、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钟明善又即兴为我题写了“含弘光大”隶书横幅,以示勉励。
妹妹说,看这房子,真是给你这个书法家势下的,满屋子的字画,好像个展览馆。是的,每当我从“含光门”下班回到“含光阁”时,不是休息,而是挥毫泼墨,思绪万千。“含光阁”房子虽旧,住的时间虽短,但思想无疆,思维常新,难能可贵。在这里,为江苏南通的朋友题写了“缘玥翡翠堂”大篆匾额,为临潼华清小学书写了6尺横幅张载“四为”名言校训,为《文化艺术报》社中秋赏月活动撰写了“诗赋中秋韵,墨舞长安魂”联语,为陕西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创作了“二爨体”书法佳作。尤其是在我对中国书法与城墙文化、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常有一些妙思佳构的火花碰橦,不时的流于笔端,见诸于报刊。如《从平遥古城到西安城墙》,叙说了一次难忘的世界文化遗产游览纪胜,《中国文物报》首发;《华夏源脉翰墨香》,记述了陕西书法之乡西安市临潼区书画活动的情况,《中国书画报》特约刊登;而我在《西安城墙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一文里,我把西安城墙与现代化的古都西安,比作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看作一幅长方形的大印,女儿说“妙”;妻子说:“西安城墙四周那么多门,如果名称用不同的书法来表现,拍照汇集到你的博物馆展出,多有意思!”说来也巧,这篇论文,前几天通过邮箱发到了《西安晚报》“文化纵横”栏目,就被刚刚接手、我又不认识的编辑蒋漫冰女士看中,她在电话中说:“你的稿子,我看了,既涉古,又论今,很有新意。”
听了这些赞语,我一直在想,如果说我的书法和文论有所超越的话,那可要感谢西安的家——“含光阁”!她不仅给我温馨,还赋于我新的思维和理念,使我心境升华,畅想绵绵。

庞任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通讯:710002西安市光门内广场遗址博物馆
电话:87622848 13319182256
邮箱:pangrenlong@163.com
2008年10月22日定于西安含光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