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与国民身心健康

庞 进  2015年2月26日

 

“国医”与“中医”是同义词,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医学、医药、医术。
关于中医,我写过一首名为《中华医药》的歌词,分为两段,上段为:“几千年传下来一个个妙方,代代人都服那丸散膏汤。脾胃虚就来点补中益气,腰膝软就吃些六味地黄。针和灸相传是扁鹊发明,华佗用麻沸散开刀剜疮。一捧捧花花草草根根棒棒,本天然妙配伍救死扶伤。咱中医讲的是辨证施治,望闻问切整体观调理阴阳。”下段为:“几千年传下来一个个妙方,代代人都服那丸散膏汤。调经血乌鸡白凤齐出力,解表寒小青龙常帮大忙。李时珍撰本草造福后世,孙思邈医众疾千古药王。一位位杏林高手民间岐黄,顶日月冒风雨走街串乡。咱中医秉持着仁德爱心,春夏秋冬全天候古道热肠。”
这首歌词发表后,获得了包括来自医药界人士的不少赞扬。我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歌词,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亲一生从事医疗工作,我自小在医院长大,可谓耳濡目染。这里可以举三个相关的例子——
一是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韩启德先生,早年曾在陕西临潼栎阳医院当临床大夫数年。当时,韩先生不到三十岁,住在我们家对面的大约十平方米的小窑洞里。那是1973年,我还在上高中,班上一位同学,说他父亲牙疼得厉害,托我回家找大夫开个方子。我回家对母亲一说,母亲就把我带到韩先生那里。韩先生说,我没有见病人,不好诊断,开个方子试试吧,就在处方笺上写了几味中药。到校后,我将这个方子交给那位同学,他父亲一服用,牙不疼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同学的父亲牙又疼了,却把药方弄丢了。于是,受同学之求,我回家又找韩先生开了一次。韩先生学的是西医,但他能开中药方,而且很有效。
二是我的父亲庞济民,一生救死扶伤,很受方圆老百姓的欢迎和尊重。在临潼民间,有“沈一副,庞一针”之说。“沈一副”指的是一位姓沈的名中医,“庞一针”指的就是父亲。几十年来,父亲对中医的针刺可谓情有独钟,用他的话说,就是“治病利器,越用越灵”。对前来求医的患者,他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针,60年代是百分之六十用针,70年代是百分之七十用针,到80、90年代,就是百分之八十、九十地用针了。几乎不管得的什么病,他都要先扎几针,然后再用其他疗法。
三是受父亲的影响,青少年时期的我,也学会了扎针。记得上高中时,班上的一位同学,半夜里闹肚子疼,在床上滚来滚去,头上冒冷汗。见此情状,我便取出所带的针来,在他的肚子上扎了一针,真是神奇,立马就不疼了。还有一次是在下乡时,村上来了一位讨饭的母女,一条狗跑过,那孩子受惊,倒地抽风不止。村中人把我叫去,我在孩子的人中、太阳、内关等穴位扎了几针,孩子当下就不抽了。
以上三例,当然还有多得举不胜举的事例,都再再地说明,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对治病防病是很有效的,对国人的健康、民族的繁衍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当然,和西医相比,中医也有短处。这方面的例证也很多。比如我的外祖父之殁——那是1931年的秋天,外祖父去村北浇地,出了一身水,回到家就病倒了,肚子疼得满炕滚。家里人请来了当地还算有名的一位中医,号了脉,开了方子,急急地到县城去抓药,回来煎得吃了,不顶事。半夜里,就不对了,灵灵醒醒地给身边的亲人交代了几句后事,就过去了,年仅二十八岁。多年后,做医生的父亲根据家人对病状的叙述,判断外祖父患的是阑尾炎(农村人称“绞肠杀”)并发腹膜炎。这两种病在今天是不难治的,开刀割掉阑尾,打打消炎针就解决问题了,可那时西医不发达,面对这样的急症,中医汤药,效力不济。
写到这里,本文的中心观点就出来了:要保障国民身体健康,或者说要提高国民身体健康的指数,中西医相结合是最佳的途径、最好的办法。所谓中西医结合,就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用于防病治病的临床实践。
事实上,自从上世纪20、30年代,西医西药成规模地传入中国后,中西医就开始不同程度地结合了。如今,我们去医院看病,大夫们一般都是先采用西医的仪器检测手段,为病症下判断,然后需要做手术就做手术,需要服用药物就服用药物,而服用的药物中,往往就有中成药,以及需要煎服或薰蒸的中草药。
以上说的是国医与国人的身体健康,至于国医与国人的心理健康,上面的观点同样适用。也就是说,要使国民的心理达到健康的状态,或者说要提高国民的心理健康指数,也得走中西结合的路子。如何结合呢?起码有两点是需要强调的——
一是萃取。所谓萃取,可以解释为从混合物中将精华成分提取出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那么就需要挖掘、需要提炼、需要阐发,让那些能够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显露出来,然后大力弘扬。
二是容合。容是兼容、包容、容纳,合是综合、化合、结合,连在一起,概称容合。说得再明白些,就是以兼容、包容、容纳的态度,吸收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行综合、化合,然后与中华文化的优秀精华结合,从而形成有益于国人心理健康的精神食粮。
要指出的是,如今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全世界都成了相互关联的一个“村”了,想不容合,都由不得你了。
2014,9,6于西安龙凤堂

作者简介:

庞 进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陕西孔子研究会副会长,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1979年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八百万字,在海内外影响广远。著有《龙的习俗》《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卓立苍茫》等30余种。

地址:710002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