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与竹

庞进 2005年12月1日  

 

凤凰和龙一样,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标志和精神符号。作为一种”多元集合”而来的神物,人们将许多美好的品性寄托、投注到了凤凰的身上,比如说它”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等等。

那么,凤凰为何”非竹实不食”呢?

作为多年生的禾本科木质常绿植物,竹有修长、挺直、空心、有节、经冬不凋、枝条畅、叶蘩披等自然品性。这些自然品性和人们向往追求的,理想的人格精神、道德操守、生活状态相吻合。于是,自然品性被人文的精神之光关照,竹就有了内容丰富的象征意味。修长,是美好的姿态;挺直,是立身的榜样;空心,意味着谦虚不狷;有节,是贞操的标志;经冬不凋,是意志坚定、毅力顽强的表征;枝条畅和叶蘩披,呈显的是潇洒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另外,竹还有”刚柔忠义”之说:”劲本节坚,不受雪霜”,体现了一个”刚”字;”绿叶萋萋,翠筠浮浮”,体现了一个”柔”字;”虚心而直,无所隐蔽”,体现了一个”忠”字;”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擢秀”,体现了一个”义”字。竹有如此这般的品性,难怪它能与松、梅一起,成为人们推崇的”岁寒三友”。又能与梅、兰、菊一起,成为绘画作品中的”四贵”。历代文才俊彦,也多爱竹、植竹、赏竹、画竹、赞竹。魏晋时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喜欢作”竹林之游”,因此被世人誉为”竹林七贤”。宋代大学士苏东坡也特别恋竹,留下了”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

竹有如此美好的象征意味,身为”羽族之美”的凤凰是不可能不喜欢、不眷顾的。山青了水就秀,山穷了水就恶,好马吃好草,好鸟恋好木,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理解自然现象、崇拜自然力量、创造自然神话的规律。这样的规律,也反映在古人的诗句里。所谓”来风韵晚迳,集凤动春枝”;”凌雪劲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有名的”王子晋吹笙引凤画像葵花镜”上,就有竹子两棵。

再说竹实呢,有两解,一是指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状如小麦,又名竹米。一是指生在竹根节上的菌类,一般若弹丸大小,又名竹肉、竹蓐、竹菰、竹蕈。不知我们的”百鸟之王”吃的是哪种竹实,也可能两者都吃吧。不过,前一种竹实是不易得的,因为,据说竹子是六十年一易根,易根之前才开花结实,实落土再生根。竹子开花的情形不常见,–一旦开花,就意味着死亡,所结之实就更少见了。

如此看来,”非竹实不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说明凤凰超越了一般凡鸟,具有崇高尚洁的品性。当然了,凤凰这个神物是人创造出来的,凤凰爱竹是人间爱竹的升华版,凤凰的品性正是人间所向往、所追求的理想品性。
声明: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话:029-81017295   电子邮箱:loongf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