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机短信祝福节日,可谓当今一大时尚。
今年的端午节在公历的6月16日,15日就有短信频频发来。“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青丝捆着祝福意,粽叶包着真感情。糯米缠绵红枣香,雄黄醉人龙舟行。鸡蛋伴着艾叶煮,平安健康永一生。”这是一首七言诗,首句利用谐音,改曾广泛流行的港剧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词一字,由“总”而“粽”,让人心领神会不禁莞尔。不仅“粽”,雄黄、龙舟、艾叶等属于端午节特有的民俗元素,诗中都一一涉及,且组合自然,读来有滋有味,情趣悠然。
如此短信,好是好,但属于一人创作,全民使用,不知出现在多少人的手机上。相比之下,那些因不同的时、地、人、事而创作的短信,对发者而言,毕竟要费一定的心思,对收者而言,就得仔细阅读、认真领会了。
15日一大早,就收到了大学同学、现为解放军某部少将的李伟发来的短信:“献上藏胞的白哈达,送去高原的格桑花,李伟在玉树祝你端午节快乐!”看到短信,眼前便浮现着我的这位昔日同窗,正率领着子弟兵们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情形。于是,想了想,回复道:“以戈壁滩上九千年的胡杨向李伟祝福!”胡杨是生长在荒漠少地上的唯一能成林的树种,有“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三千年”之说。——几个小时前,我们到达新疆哈密,一出火车站,就看到了对面楼房上的广告语:“领略大漠胡杨九千年风韵!”
手机短信缩短了空间距离,真所谓“天涯若比邻”了。比如这条短信,就是从遥远的海南发来的:“用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快乐的调料,包成一个开心的粽子送给您……”发信人小胡,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内容如此丰富,于是,赶快回复:“谢谢,我在新疆,这里有生命顽强的胡杨,它们也姓胡哦。”小胡很快再发一条:“啊,您在新疆过端午呀?有粽子吃吗?需不需要给你捎去海南的粽子?”人有情之,须得领之,于是再复:“好啊,相信特别好吃,尤其是你做的。”这后一句,把一个“阳光80后”给难住了:“啊啊,我还没学会包粽子,让您见笑了。您发个地址给我,我给您寄海南的特色粽子吧。”你说,这地址还有必要发吗?
到了16日,短信更是接二连三,有复不胜复之感。其中一条是志明先生发来的,他作了一首诗:“汨江润雨翠柳烟,楚使琴瑟寒千年。棕香俄倾百龄梦,诗到嘴边忆屈原。”对这样一首下了功夫的诗,当然也要下一番功夫回复了,斟酌片刻,和其韵道:“万马狂奔大漠烟,胡杨阵列九千年。一脉苍凉志士梦,恰逢端午叹屈原。”——此前,14日下午,哈密当地文化名人王喜明先生自驾车,引导着我们一行人到位于哈顺戈壁中的雅丹魔鬼城参观、体验。但见大漠起风,风卷沙尘,呼啸速行,如万马奔腾。而胡杨,如前述,既是自然生态的奇迹呈现,也是一种生命精神的象征。那么,广袤的戈壁,给人的感觉,除了辽阔,便是苍凉了。这样的苍凉,可不可以与中国历代志士生命末年的心境相比呢?比如屈原,比如司马迁,以及嵇康、袁崇焕、王国维、吴宓、陈寅恪……
(2010年6月17日下午起稿于哈密至西安的火车上,6月18日晚完成于西安慧雨庐。)
短信过端午
庞 进 2010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