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舟、吃粽子……端午节将至,我们该如何过好首个法定的端午节?著名民俗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告诉记者,在民间端午祭祀屈原的历史之前,早在原始社会,端午节其实是属于“龙族团的节日”。“龙族团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因此在这个端午节,我们要倡导民族龙的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此次援救地震灾区过程中,全中国从上到下所发挥的这种压不倒的民族精神。”
2005年,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刺痛了中国人对保护传统节日的神经。如何在端午节成为中国法定节日后,找到端午节真正的“文化符”?叶春生昨日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起源:
原始社会龙族的节日
记者:对于端午节的渊源,有江浙地区的学者提出,祭祀伍子胥比祭祀屈原更久远。
叶春生:端午节的起源其实远远早于此,端午节应是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龙族团,最初是展示龙的传人,展示龙族团精神风采的一个节日,这在闻一多《神话与诗》中的“端午考”中有过专门论述。比如,广东人在端午节祭祀龙母,就有深远的历史可考,因为龙母是龙族团的一个支系。
后来,民间逐步把纪念屈原等先贤的内容加进去,并且江浙一带还出现了更早的祭祀伍子胥的传统。据我所知,中国历史上的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和伍子胥,还纪念过其他人,比如东汉的曹娥被后人以孝女铭记、越王勾践也因主张划龙舟操练水兵而被纪念。
记者:既然是纪念龙族团的节日,我们的民族刚刚遭遇大地震重创,是否今年的端午节应与往年不同?
叶春生:今年的端午节,我特别呼吁民族传统中“龙的精神”。这种龙的精神,恰恰是我们整个民族在今年抗灾赈灾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力量,一句话概言之,就是“压不倒的中华民族”。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应该提倡大家找到一种民族精神,找到那种共同迎接灾难挑战时而焕发的那种“压不垮”的龙的精神。
形式:
民间有驱邪辟邪传统
记者:那么今年端午节,大家应当具体为灾区做些什么?
叶春生:端午节不能少的就是划龙舟、吃粽子,我觉得今年端午节可以适当在划龙舟的现场搞一些文艺界的义演、募捐。另外,端午节本身有祈福消灾的内涵,大家应当为灾区一起祈祷、祝福。
在端午节,民间有驱邪辟邪、保健健身的传统,我觉得在四川灾区的灾民可以在今年端午节喝一些雄黄酒,还可以将这些雄黄酒抹在小孩子的肚脐上,洒一些雄黄水、消毒液等等,以达到驱除病害的目的。
记者:为何在端午节这天,民间有很多驱邪辟邪的传统?
叶春生:在《易经》等典籍中,阴恶从五中生,而端午节所在的农历五月五日又被认为是恶月恶日。端午节这一天,恰恰是传统节气所认为的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民国时期被称为“夏节”,这些日子恶疠病疫多蔓延,端午节民间讲究要防“五毒”(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民间有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习俗。
广东有吃艾叶包的糍粑的习俗,还有用菖蒲水洗澡的传统,因为这些中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驱除病害。此外,江淮一带还有悬挂钟馗辟邪的习俗。
记者:现代人过端午,很多人只剩下了吃粽子的习俗,还有什么习俗是值得提倡的?
叶春生:作为龙族团彰显本族气势的一个节日,最应该搞一些民间竞技活动,提倡集体参与,比如划龙舟。划龙舟的传统在广州保存得很好。广州每年的端午节庆非常隆重,广州市各个镇轮流办龙舟赛,几万人观看,热闹非凡,而且要持续一个月之久。值得一提的是,猎德村有游龙舟探亲的习俗,他们的村民会划龙舟到邻村“友好访问”,比如猎德龙舟划到棠下、珠村,村与村之间搞联谊,一派生龙活虎的气势。
我建议,现代人想要领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就应当融入到这些划龙舟活动中去,讨一碗龙舟饭,观看龙舟比赛,一起感受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申遗:
韩国未抢注中国遗产
记者: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新的活力?因为很多传统活动无法吸引年轻人。
叶春生:我提倡对传统节日,一方面要保持吃粽子、划龙舟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应该大胆地发展出“现代形式”。比如划龙舟就可以分很多种比赛,有国际龙舟、传统龙舟还有五人龙艇大赛。特别是东莞,这些年的端午龙舟比赛,还加入了海陆空表演方阵助威,让传统的划龙舟呈现出现代气息,我认为值得提倡。
记者:韩国将“端午祭”申遗成功,国人应当吸取怎样的教训?
叶春生:“端午祭”和端午节是两回事,韩国人并没有抢注我们的遗产,这完全是媒体的误导。韩国的端午祭在江陵地区,主要与一些繁琐的祭祀仪式有关,他们的端午祭不吃粽子也不划龙舟,所以韩国的“端午祭”只是在名称上与我们的端午节相似,中国仍然可以将端午节申遗。
特别要说明的是,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是非常繁复的工程。韩国很早就开始系统地收集、积累“端午祭”的史料,很早就将“端午祭”列为韩国的第13号“无形文化产”(相当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我们国家也应当积极推动端午节申遗,因为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最饱含民族精神的一个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回、苗、藏、彝、壮、布衣等近30个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端午节的别称
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天医节、菖蒲节、浴兰节、健身节、人节、女儿节、夏月节、粽子节、解棕节、龙船节、游龙节、诗人节、图腾祭、山神祭、端午祭、车轮节等。 (记者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