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余庆 共襄“龙”事——“中国·余庆2012龙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研讨会”纪要

2012-08-23 文化艺术报  

 

简介:龙,作为中华先民创造的神物,几千年来以其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并伴随着华夏文明前进的脚步,深深扎根于每个华人的心中。在东方文化中,龙是正义、公正、威严、吉祥和勇敢的象征,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早已渗透到华人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更凝聚着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的民族情感。

大美余庆 共襄“龙”事

——“中国·余庆2012龙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研讨会”纪要

517ee61dxc7e649170768&690

8月6日上午,“万人祈福,祭龙大典”活动在我国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花山乡飞龙寨隆重举行,当天下午还举行了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余庆2012龙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研讨会”。图为余庆县飞龙湖上的“巨龙长廊”

龙,作为中华先民创造的神物,几千年来以其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并伴随着华夏文明前进的脚步,深深扎根于每个华人的心中。在东方文化中,龙是正义、公正、威严、吉祥和勇敢的象征,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早已渗透到华人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更凝聚着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的民族情感。
2012年8月6日上午,“万人祈福,祭龙大典”活动在我国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花山乡飞龙寨隆重举行。该项活动作为2012贵州旅游96项活动之一,吸引了上千群众到场观看。祭龙仪式中举行了敬香祈福、放生积福、河灯寄福、迎请灵符、击鼓纳福等活动。仪式后,由嵩山少林寺的僧人,为祈福活动的嘉宾们奉献精彩绝伦的少林真功夫,十余名武僧表演了木鱼功、少林传统拳、醉拳、猴拳、螳螂拳、达摩杖、少林神鞭、醉剑、醉棍、九节鞭、三节棍、少林刀、少林枪等少林十八般软硬兵器。这些表演者为“万人祈福,祭龙大典”活动增添了无限活力,给宾客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当天下午,由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人民政府和中华龙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余庆2012龙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研讨会”在贵州余庆盛大举行,龙文化研究专家、龙凤国际联合会副主席王玉玺、闸东山,龙文化研究专家、宁夏龙文化研究院院长乔俊峰,东南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教授喻学才,民俗学家、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蒋明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志春,文化学者、作家、《文化艺术报》总编辑陈若星,文化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动态》副主编许淳熙,《南粤视角》执行主编、高级编辑伍俊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余庆县政协主席彭绍强、副主席潘红霞、县文联主席陈忠禄、副主席钱再伦等领导干部和当地群众近千人齐聚于此,感受“龙”景,共襄“龙”事,探讨龙文化的传承与民族团结,建构地域文化中新的精神体系。研讨会由龙文化研究专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庞进和余庆县副县长郑强共同主持。

517ee61dxc7e6502d961f&690

会议现场

517ee61dxc7e652dc5414&690

彭绍强 余庆县政协主席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余庆2012龙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研讨会”在我县如期举行,我谨代表组委会及全县30万各族人民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论坛的省内外专家、学者、领导及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语出《周易·坤卦》,这也是余庆县名的由来,同时也是余庆的城市精神。余庆人崇拜龙,重视龙文化。正月里玩龙灯,端午节划龙船比赛,天旱祈龙王降雨,在建筑物和某些饰物上雕龙绘龙,以龙取人名、山名、水名、寨名等现象,从古而今,随处可见。从2003年开始,我县还将龙舟比赛确定为全县的传统体育比赛项目,每两年一届,到目前为止已连续举办了5届。
贵州省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构皮滩电站下闸蓄水后,陆续形成了总面积140多平方公里的“湖连谷”、“湖中峡”、“峡湖相间”的奇特山水景观,这是一笔极其丰厚的旅游资源。虽然14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涉及三地六县,但余庆所在比例最大。2009年,我们通过全国公开征集、专家评议等方式,将构皮滩库区所形成的人工湖取名“飞龙湖”。紧接着,我们又依据“飞龙湖”地形地貌,在最宽水域湖岸,打造了“世界第一飞龙长廊”景观。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长的龙形沿湖观光长廊,全长999米,高7.8米,宽4.5米。整个长廊,按朝拜祭祀区、龙文化展示区、龙文化服务区来规划设计。在“飞龙”的头下制作了关于龙演变的浮雕墙,浮雕墙前面是6000平方米的龙文化广场。此外,我们还请专家用头发雕刻了一条世界上最小的龙,拟将其安放在飞龙中的恰当位置。我们就是要让“飞龙湖”享誉四方,让“飞龙”飞出家园,飞出国门,吸引天下客人。
因此,借此机会,向各位专家问计问策。希望大家围绕“龙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及在推动余庆经济、社会、文化、旅游方面的作用”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多出点子,多出良策。
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余庆会成为贵州的旅游大县和文化、经济强县!成为全国和谐社会创建示范县!
祝大会获得圆满成功!
祝大家在余庆工作生活愉快!

庞 进 龙文化研究专家、中国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

517ee61dxc7e65496c54f&690

一、龙标志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1、龙最早是以象征物的面目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伏羲、女娲位列三皇,是炎帝、皇帝的直系祖先,出现在汉代画像石上的伏羲、女娲生着长长的龙尾,而且紧密地交缠在一起。这说明,最晚在汉代,龙崇拜就和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了。
2、中华民族的主体在各大文化区系、众多类型文化中都发现了原始的龙,说明龙是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伴随者、见证者,也标志着大融合后的中华民族主体选择了龙。
3、龙的精神是容合(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概称)、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同一性。
二、龙文化可为构建民族精神家园作出贡献
1、龙文化的精神内质,可以把儒、道、佛三家统一起来。儒、道、佛是中华文化大厦的三根柱子,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离不开这三根柱子。而龙,对儒家而言,其所推崇的三皇五帝、禹汤文武,以及之后开创了“文景”、“贞观”、“康乾”等盛世的历代明君,都有龙之尊、龙之誉;对道家而言,有“老子犹龙”的典故;对佛家而言,中国的龙神传到印度,变作龙王随着佛经又传了回来。故此可以看出,龙与三家都有关联。
2、龙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是福生,即造福众生。龙文化以福生的精神为基准、为通则,将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都吸纳在一起,构建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系。
3、作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标志,龙已经得到全世界华人极为广泛的认同,也被世界各国、各民族所认知。
三、余庆可成为中华龙文化的重要基地
1、龙是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余庆县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余庆县有汉、苗、土家、侗等21个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了经济建设强县、绿化模范县和生态农业示范县,成为闻名全国的人类美好家园。
2、余庆县龙文化资源丰富,“飞龙湖”令海内外瞩目。余庆全县以龙命名的山岭、河流、村寨多达一百多个,尤其是面积近一百平方公里的“飞龙湖”,使余庆县在龙文化领域名声大振。这些资源,必将为龙文化的研究、传播、弘扬提供重要阵地。
3、余庆县领导干部视野开阔、理想远大、作风扎实,他们认识到文化也是生产力,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文支持,因而重视文化发展,尤其重视龙文化。这更为余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喻学才 旅游文化研究专家、东南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教授

517ee61dxc7e65792e894&690

这次能够到余庆来参加关于“龙文化”的论坛,同时游览著名的“飞龙湖”自然风光,十分荣幸。在此,我对余庆的旅游发展谈两点想法。
一、一个地区要发展旅游,首先要打造好旅游观光地的形象,即要有强烈的景观感。其次,基础设施要完备,如交通、宾馆、网络等与现代旅游密不可分的元素要逐渐完善。最后,要在景区内打造标志性景点,并且要在自然景观中融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品牌。
二、打造人文景观,发掘龙文化。从远古时期开始,龙就作为吉祥的化身,作为喜庆的象征,以民族图腾的模态,备受尊崇。中国龙文化流传到今天,吸纳糅合了众多的流派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因此,我们就要把龙文化作为一个亮点与旅游结合起来,推广出去。在余庆,有“飞龙湖”,也有“龙文化长廊”,龙文化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加入一些多媒体元素,把中国龙文化的演变过程以及三皇五帝、秦皇汉武等,在“长廊”中加以展示,让人们通过这些知识,把中华文明的发展连接起来,这不仅可以成为景区的一大特点,还可以增加文化建构。龙是中国古代精神图腾的产物,我们不仅要把龙文化继承下去,还要进行发扬、创新,使龙文化的发展,既有文化支撑,又有科技含量,努力把它打造成世界性的文化品牌。

闸东山 龙凤国际联合会副主席、武汉龙文化研究会会长

517ee61dxc7e65952d117&690

首先用两句诗来表达一下余庆山水给我的印象:
仙山胜水龙虎地,
雄狮回望孺子牛。

余庆县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并且以龙命名的文化景致多不胜数,在这里举办“2012年龙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研讨会”可谓名至实归。在此,我提几点建议:
1、要抓住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强国战略国策这一大背景。文化也是产业,要抓住这样一个产业推进点准确切入,引导文化和旅游、文化和娱乐相结合,将文化当做产业来做。
2、文化产业一定要大尺度、大规模落实,不要小敲小打,一定要站得很高,不只是看向地方标准,更要看向国家标准,要以政治高度来规划、分批实施。
3、要有大制作。文化产业一定要搞出规模,只有上了规模才能有大的效益,这效益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最后用四句话祝福余庆:
龙年大余庆,
遵义闪明星,
贵州关不住,
昂首向外行!

蒋明智 民俗学家、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

517ee61dxc7e65bc1cfa7&690

中国龙文化有着八千年的历史,至今仍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但是它的生命力却不仅仅只是有着八千年历史这样一个静态的发展,更在于它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它需要广大民众去传承和发展。龙文化传承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神圣的节日龙俗。
在传承龙文化时,不能仅限于讲一些传说故事,也不能只是去探讨龙的原型是什么,其关键在于龙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有着怎样的文化价值和借鉴意义。因此,对于我国一些传统的关于龙的节日,比如农历二月二的“龙抬头”、三月初三的“白龙会”、三月十五的“龙王庙会”等,我们都可以借用。同时,也完全可以发起庙会活动,还有端午节的赛龙舟,就是要通过将龙文化和我们的节日文化结合在一起,把它变成一种活态的、生动的,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生活文化,那么龙文化就有了生命力。
二是日常生活中的龙俗。
例如十二生肖中的龙,还有以龙作人名、以龙作服饰,最常见的就是舞龙活动和龙舟比赛。龙的民俗活动,我们完全可以挖掘、借用,因为很多关于龙的活动都是和喜庆结合在一起的,譬如舞龙,既热闹祥和又历史久远,所以我们也可以大力去打造舞龙活动。
三是语言龙俗。
在中国,关于龙的传说、谚语、成语等非常多,我们可以去搜集与余庆县有关的神话、传说、故事、俗语等,把它集结成册,增加地方龙文化的历史底蕴。可以这么说,龙文化的艺术表现在哪里,如何传承,关键就在于需要我们去挖掘、搜集、整理、保护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将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结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学理上的阐释。同时,也要进行创新。文学家可以去写龙,创作文学作品;美术家、雕塑家等可以进行艺术创作,从不同艺术层面打造龙文化长廊,增强龙文化的现代性、民族性、地域性,使其立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王玉玺 龙文化研究专家、龙凤国际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国际龙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

517ee61dxc7e66a3dae94&690

龙文化蕴含着很深的精神内涵,来到余庆之后,能感觉到当地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对龙文化很重视。我要感谢余庆县的领导,带我们走了很多弯弯曲曲的路,这些路本身就像蜿蜒的龙一样悠远绵长。在这里首先谈一下我的感受,也谈一下舞龙。
中国有丰富多彩的舞龙艺术,产荷花的地方有荷花龙,产水稻的地方有稻草龙,大的有5000人舞动的长龙,还有9人或11人、13人舞动的小龙,甚至更短的还有7人、5人、3人、2人或1个人舞龙,还有1人舞2条3条龙的,这些都体现了中国舞龙艺术的造诣。同时,根据地区和民族生活习俗的不同,又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舞龙艺术,包括与打击乐的结合,比如四川用川剧的音乐来伴奏,北京用京剧的音乐来伴奏,广东用岭南音乐来伴奏,各具风格。
我认为任何一个地方打造地域文化,都不能是单一的,简单的。并且这种文化最终是要经过时间来检验,它的目的是什么?是否造福了一方百姓?关于龙舞这一块,我很赞成能举办一个属于余庆自己的节日,这样才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例如在1999年,中国文联举办了首届“中国舞龙大赛”,我作为评委和总设计、总导演,把全国各式各样的龙舞汇聚到北京,打造了一个龙的盛会。大赛结束后,成就了一大批地区的龙文化。我的宗旨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所以,我希望余庆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龙文化,打造出属于中国的龙文化,打造出属于世界的龙文化!

乔俊峰 龙文化研究专家、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副主席、宁夏龙文化研究院院长

517ee61dxc7e66b9cb305&690

余庆在龙文化上有两点创新,这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一、 龙文化与促进民族团结相结合。在余庆,将龙文化精神内涵与民族团结结合起来,意义深远。这个问题几年前我们就已经探讨过,今天余庆把它实现了,我觉得实现得非常有意义,也很有深度,对今后龙文化的发展也会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我们华夏各民族的大团结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 余庆人敢为人先,能“无中生有”。今天我们观赏的那个湖,乍一看去,我觉得里面没有什么龙的元素,也没有一个关于龙的形态部位造型什么的,但是竟把它命名为“飞龙湖”,这不是“无中生有”吗?但是这个“无中生有”生得好!有创意,有高度。之所以可以这么命名,就是因为它的大,并且它创造了几个第一。在这么明显的优势下,再把龙元素加进去,它就不仅仅是静态的、自然的优势,而是赋予了动态的优势,蕴含着一种精神崇拜。

张志春 民俗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517ee61dxc7e66d02f776&690

一、余庆县名的文化资源
我第一次听到余庆这个名字时,感到很惊奇,并且很快就把它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格言联系起来了。而且,在一千多年前由后蜀主孟昶所作的中国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就有余庆二字。这真是巧合,是美丽的巧合,祥瑞的巧合,是绵延一千多年的文化巧合。这就是余庆县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资源高位。
二、“飞龙湖”的平台和资源
1、“飞龙湖”营造了自然美景。虽为人作,宛若天开。“飞龙湖”使这里有了乐园一般的景致,而乐园就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境地,是精神天堂。
2、“飞龙湖”的名字蕴含着中国人宏大的抱负与拼搏精神。“飞龙”典出《周易》,就已经占据了文化高位。《周易》的第一卦是乾卦,乾卦的爻辞里“利见大人”有两处:一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一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前者是下卦中位,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本领,有助于遇上欣赏自己的人。而后者,则是占据了文化高位,即要有大谋略、大作为,才能吸引和召唤四面八方的能人志士投奔而来。这都是祥瑞之语,阳光之辞。
3、“飞龙湖”的命名吻合我们中华民族尊龙为图腾的文化传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凝聚意识。在我们的民族中,除汉族外,布依族、彝族、佤族、苗族、侗族等都尊龙为图腾,大家都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种精神信仰不只是传统的集体记忆与典籍求索,不只是外在的服饰与纹身,而是流淌在血液中,渗透在灵魂里的精神信仰。
三、民间龙意象造型的丰厚资源
在民间,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龙的意象展示了其原创性、民间性、自由性和民主性,它的形象可以自由地发展与变化。这些主要体现在服饰方面。例如苗族服饰中多种多样的龙图纹造型,龙可以叠加牛头、凤头、蛇身、鱼身、虫足甚至是花卉草木等等,名称也极其繁多,有水牛龙、鱼龙、蚕龙、虾身龙、双头龙、蛇龙、飞龙等等。
而它们的意义与价值,不只在于新鲜别致的活态存在,形成点缀式的文化氛围,而是以活化石般的珍贵存在,弥补了不同时间与空间中龙意象演进过程的缺失,将历史的细节还原于生活情境之中,建构并丰富着中国龙文化的造型谱系。

陈若星 文化学者、作家、文化艺术报总编辑

517ee61dxc7e66e5cd67b&690

在中国大西南苍茫的崇山峻岭中,余庆于我来说,仿若一颗玲珑剔透的明珠。余庆县城是那样的整洁,新农村建筑洋溢着少数民族风情,人们是那样的灵秀、聪颖,饮食又是那样的美味,而最为让人铭心难忘的,是这里的山水是那样的明净、秀美、雄奇,使人恍若置身于人间仙境。
回味一路上我们所看到的景象,那在深深的峡谷中奔腾的乌江,在云雾中起伏的淡蓝色的远山,在郁郁葱葱中晶莹闪亮的高峡平湖……这些景致,以前大多是在国画、诗歌、散文中才看到过;刚才我们在雨雾迷蒙中,乘坐着观光的游船,想到群山之外的大都市中正是夏日的酷暑,而这里的一切却清爽、宁静、悠然,感觉真是好极了!余庆,这座美丽的小城,伴着深邃而厚重的文化传统静谧地前行着。
余庆盛产高山云雾小叶苦丁茶,没有大型工业,出产着十分原生态的农产品,这些都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有利元素。在这个基础上,余庆人民以龙文化为主题所打造的人文景观,所弘扬的龙文化精神,使其一定会成为云贵高原上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而飞龙湖,也一定会成为中国大西南最闪亮的一颗龙珠!
会议主持人:庞进主席(左)、郑强副县长

517ee61dxc7e6700d0b53&690

录音整理:贾英、刘昭、田倩、雷岸珂、邵鹏飞、魏欣、张媛、李明睿、黄锋娟
本文图片均为本报记者米领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