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豸文化的形成
1.1 古代豸崇拜
豸,为“廌”的通假字,是指古代传说中一种灵异的怪兽,即獬豸。汉·杨孚《异物志》记载:“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触不直者。”王充《论衡》言:“獬豸者,一角羊,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中,豸一直被社会尤其统治阶层所推崇。最早的“法”字由“氵”、“廌”和“去”三部分组成,取意“平之如水”,“触不直者如豸”。楚文王以“豸”之形设计了自己的王冠;秦灭楚,秦王以其冠赐御史。此后,众多朝代的执法者如御史、按察使等所戴之冠,都沿习仿“豸”而成,称为獬豸冠、豸冠或法冠。清朝执法官吏无论官品大小全在官服补眼上饰獬豸图案。可以说,“豸”是古代司法的象征,执法者的“图腾”,其聪灵、公正的禀性给予众多执法者以神明和公正的标榜与警示。
民间有流传“地(谛)听”的故事,认为地听即是独角的獬豸,如西游记故事中识破假猴王的灵兽即是谛听(《西游记》第五十八回)。此外,明孝陵神道边站立的獬豸石象生,故宫太和殿岔脊上装饰的獬豸小望兽,乾清宫宝座前摆放的警示皇帝公平正直的独角豸兽木雕等等,说明豸在统治者心目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豸是平民百姓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是执法者标榜与警示的“图腾”,是统治者自警的座右铭。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执法者,或是统治者,都对豸情有独钟,崇拜之极。豸的“能别曲直”的聪灵、豸的“触不直,咋不正”所体现的刚强与公正,豸的“性忠”品格满足了历代君、臣、民的各种心理需求。北周诗人庾信诗“苍鹰下狱吏,獬豸饰刑官”,北宋名家黄庭坚诗“侍中乃珥貂,御史则冠豸”,这些都对古代社会这种豸崇拜作了很好的描述。
1.2 古代豸崇拜在闽西客家的传承
冠豸山是闽西传承古代豸崇拜的最好例证。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连城县尹马周卿率众千人在东郊雄奇幽秀的东田石筑南北堑门,垒城凿池,建起了御匪避侮的石寨,并开辟了前山十三景。其中半山之景滴珠岩,马周卿命之名为“冠豸”。由于东田石主峰由五老峰和灵芝峰等六块几乎齐高的巨石组成,亦极似一顶法冠,于是当地群众就将东田石改称冠豸寨。明嘉靖年间,书法家黄公甫在滴珠岩上篆刻了端庄雄健、矢劲铁强、六尺见方的两个大字:冠廌,从此为山正名。
“天设巍峨獬豸冠,俨如柱史立朝端,月明山下豺狼过,远望威如胆自寒。”明代诗人张应珍咏《冠豸峰》的这首诗道出了客家人命山名豸的深刻寓意。从此,闽西客家人与豸结下了不解之缘。培田古民居玖公祠门廊左右墙上绘的壁画,一幅为“麒麟送子”,另一幅是“獬豸献印”。连城许多乡村有关于“豸”或“地听”的传说故事。连城方言有句俚语叫“狐狸打来豸打去”,意为邪恶之人所得最终是一场空,最终将被正义之豸收没。民间认为,冠豸山有一个獬豸大神,冠豸山是正义、聪灵之地,许多学子纷纷在冠豸山勤学隐读,许多姓氏在冠豸山建起书院,县学五贤书院也设在冠豸山上。闽西客家方志馆博物厅收藏有一件文物,是座雕刻精美的神龛,内置供像是一只威猛雄壮的独角兽——獬豸神, 可见民间已有祭拜豸神的习俗。
1.3 “ 公正在”雕塑是闽西豸文化形成的标志
一种文化的形成,必须具有文化群体共同认可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的形成是一种文化形成的标志。近十多年来,闽西客家人对豸崇拜的思想内涵进行延伸、拓展、创新,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升华,不断丰富着豸文化的精神内涵,建设着闽西客家独特的豸文化。
龙岩市制订了以冠豸山旅游为龙头的“旅游兴市”战略;连城县依托冠豸山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组织人力财力创造了一大批独角兽的形象,众多以“豸”为题材的旅游纪念品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豸文化的物质文化基础。同时,闽西举办了数次大型的中国冠豸文化艺术节、中国冠豸民俗文化节活动,成为豸 文化建设中 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连城纪委、连城县监察局制作了以冠豸山为背景,以豸的“聪灵、刚强、公正、廉政”为寓意的警示牌、纪念品,也丰富了豸的文化精神内涵;连城县检察院在互联网上制作了冠豸检察网页,把检察的职能、要求与豸的文化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进一步拓展了豸的文化精神内涵。
一大批追求正义的刚强勇敢的客家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到豸文化精神的建设之中。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刘亚楼、杨成武、傅连暲、张南生、邓子恢、张鼎丞、罗舜初、王平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共和国的将军,为了正义、为了解放,带领闽西“九军十八师”成千上万的工农子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据统计,从大革命时期至1986年底,闽西为革命捐躯的英烈达23706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聪灵进步的革命思想,正义凛然的革命精神,刚强不屈的革命斗志,忠诚为民的革命情操,他们是闽西豸文化的忠实实践者,为丰富闽西豸文化的内涵作出了重要贡献。
豸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首推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他凭着“獬豸”般神异的聪慧灵气,表现出一种出类拨萃的文才与口才;凭着“獬豸冠”的一身正气,公正一生,廉洁勤政,丝毫不有私于家乡;在改革开放后主政闽省五年,政绩卓著,人民爱戴,有口皆碑;他在两袖清风离任时,登上故乡的冠豸山,与“豸”灵犀相通,深有感触,仰天大呼:“这是大自然对吾乡人民的厚赐!”在项南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豸文化精神的深刻内涵。
千禧龙年的金秋,闽西龙岩迎来了规模盛大的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新落成的万米人民广场,一座巨大的青铜雕塑正中矗立,赢得了世界各地三千多名客家后裔的高度赞誉与强烈共鸣。它由两个携手并肩的男女青年与一头威猛的獬豸兽组合而成,它的名字叫“公正在”。“公正在”,这是新世纪的宣言,这是文化精神的展示,这是一种崭新文化的标志!这是闽西客家豸文化的旗帜,也是闽西客家建设豸文化的鼓号!正如深圳市市政大厅前展示的,代表“敢为天下先”的特区文化精神的“拓荒牛”一样,“公正在”雕塑标志着客家闽西以人民为本、以公正为本,以“聪灵、刚强、公正、诚信”为内涵的豸文化及豸文化精神的形成,展示出客家文化中极具魅力的闽西豸文化。
2、 豸文化的概念
2.1 豸文化的定义
2.1.1 豸文化是一种神性崇拜文化
豸文化,与龙文化、凤文化、麒麟文化一样,都是以神性的崇拜物命名的文化。龙是古人凭着对大自然的敬畏、疑惑、理解、崇拜,将鱼、鳄、蛇、猪、牛、马、鹿、鸟等动物和风、雨、云、雷、电、虹等自然天象进行多元模糊集合而成的;它被称为四灵之首,具有通灵、通天、兆瑞、兆祸、善变、显贵以及喜水、好飞等等非常大的神性。原始社会,它是自然力的代表;封建社会,它象征着皇权,是形象化的“天”;新中国,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豸与龙一样是古代人民幻想的产物。豸具有灵性,能“性知有罪”,能“别曲直”;也具有兆瑞功能,传说只有太平盛世,豸才会出现。尤其可贵的是,由于豸灵瑞的神性,人们赋予豸特有的正义感、尽忠尽诚的信念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体现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寄托了古人对理想社会与崇高道德观念的企盼。虽然,豸的神性比龙的神性小得多,但是其通灵、兆瑞、昭正等的神性已足够使人崇拜与敬仰,足够与龙、凤、麒麟一道成为一种神性崇拜文化。
2.1.2 豸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文化是客家民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移民为代表的,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地域性多元文化。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文化面貌,如强烈的寻根意识、乡土意识,表现为对原有文化深深的眷恋。正是长期漂泊流离的经历以及定居后遭遇的种种困境,锤练出客家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开拓的精神,勤劳朴实的品格,公正待人诚信处世的行为准则,耕读为本修齐治平的价值观念,以及善于用血缘、亲缘、地缘等条件建立同宗、同乡、同一文化内相互合作的团结主义精神。
豸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中的豸崇拜为基础的文化,属于中原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客家人对原有文化的深深眷恋,豸崇拜才能在闽西得到传承与发展。客家人在闽西赋予一座山以豸冠的文化内涵,树立起巨大的公正豸雕塑,建设以“豸”为主体的豸文化,这些不但体现了客家文化的寻根意识,具有客家文化独特的精神面貌,而且反映了客家人在长期迁徙及定居过程中遭遇了种种不公不正、弱肉强食、愚昧不化等现象后对公平正义、聪灵教化、坚韧刚强等的理想社会、价值观念、精神。
2.1.3 豸文化精神的本质内涵
豸文化是闽西客家人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形成的,其文化精神的本质内涵,必然由遭遇特殊历炼的客家人结合自身特殊的心理诉求,为满足自身特殊的心理需要,经过对豸的神性进行不断的引伸、浓缩、升华而形成。豸文化精神可以归结为:聪慧通灵、质朴无私,以公见正、正义凛然,以诚建信、尽忠职守,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刚强正直、威武不屈,善恶分明、疾恶如仇。豸文化精神,是豸文化的灵魂,是豸文化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内容广泛,辐射面广,其核心内容是豸文化的价值理念,即:聪灵、刚强、公正、诚信。豸文化的价值理念支配、主导着闽西客家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想方法、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等的各个方面,是豸文化各个构成要素中的“粘合剂”。
综上所述,闽西豸文化可以定义为:以古代獬豸的神性崇拜为基础的,由客家人经过不断迁徙的特殊历炼之后在闽西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寄托着客家人“聪灵、刚强、公正、诚信”等思想精神、价值观念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2.2 豸文化的结构
文化的结构都有物质、制度与行为、精神等三个由表及里的层面。
豸文化的物质层面,是豸文化 的表层物象,是经过人的实践及心智外化后的对象化事物,如豸山、豸冠、豸雕、豸画、豸饰等等,是豸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世界上本来没有“獬豸”的存在,经过人的作用,通过实践的批判活动而进入了人的心智后再外化的对象化事物,就成为豸文化的物质层面。
豸文化的制度与行为层面,是指介于豸文化表层物象与豸文化精神内涵之间的种种制度与行为,它包括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生活习性、行为活动等文化行为要素与行为方式,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行为文化。如汀连十三坊“游公太”民俗,闽西每年都举办的中国冠豸文化艺术节及中国冠豸山民俗文化节,闽西客家人的村约、族规、家法等等制度,都是豸文化的行为文化或制度文化。
豸文化的精神层面,是豸文化的主要内容,是豸文化中体现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是豸文化的各种思想精神经高度浓缩、升华后心理的集中反映,是豸文化的思想灵魂。其核心内容是豸文化的价值理念,即:聪灵、刚强、公正、诚信。在这种价值理念的统一下,三个层面的要素共同构成物质与精神的复合体:豸文化。
2.3 豸文化的特征
2.3.1 豸文化是客家文化的精髓
豸文化是移垦社会文化型态的产物,体现了客家文化中的移垦情结。在移垦社会,客家人养成了一种不卑不亢、平等待人、要求得到平等公正待遇的传统精神。
豸文化体现了客家文化中的崇文重教思想。在客家社会里,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反映在豸文化上就是聪慧通灵的价值观。
豸文化反映了客家文化中最深层的心理、精神层面,是客家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民系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产生了许多有别于其它民系的深层文化心理,如对传统文化的强烈传承与守望意识,强调自身为汉族正统的归宗意识,以及热爱自由、反抗压迫;团结互助、亲和礼让;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等思想精神。豸文化主要就是心理诉求与精神外化的产物。正是由于客家人这一特殊群体所遭遇的特殊历炼,才产生了豸文化精神这种特殊的心理诉求,所有这些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
2.3.2 豸文化具有创新性
豸文化是创新闽西文化的产物,是闽西客家人在新世纪对自身思想精神的总结与升华,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体现了闽西文化的创新精神。
2.3.3 豸文化具有时代性
豸文化的价值理念是聪灵、刚强、公正、诚信,这种价值观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值得现代社会的大力推崇。
2.3.4 豸文化具有先进性
豸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代表着现代社会先进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它挖掘与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思想,也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豸文化的意义
3.1 对于创新新世纪闽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矗立在龙岩市人民广场正中的“公正在”雕塑,它并不仅仅是一座雕塑!它是一种新文化的标志,代表着闽西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操、精神风貌,是闽西以公正为本、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的弘扬,是新世纪闽西人对社会公理、司法公正、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的社会新道德新风尚的呼唤。
龙岩市委书记张燮飞指出:文化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一个地方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张书记提出要重新认识闽西文化,要创新闽西文化,从文化创新中探索一条闽西新一轮发展之路。
建设豸文化,正是重新认识闽西文化,整合闽西文化, 创新闽西文化的实践与探索,正是要创造出一种更加向上、更加开放、更有凝聚力的新型闽西文化,最终服务于闽西经济的发展;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先进文化的体现。
3.2 对于推进新世纪“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有机结合,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豸是古代司法的象征,豸文化提倡的公正价值观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公正”的现代司法精神的体现,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体现。同时,豸文化提倡的公正、诚信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重要内容,它所起的“文治教化”作用,正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与运用。豸文化成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两个治国方略水乳交融的有机结合体,对于弘扬新世纪公正、诚信等现代道德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明、道德文明,对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有关部门与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3.3 对于促进新世纪闽西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冠豸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活动,一个新文化的诞生,必将促进当地旅游的发展。豸文化的价值观是那么的切合人们在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必将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必将激起人们对于客家豸文化作进一步探求与审美的兴趣,最终大大地促进闽西旅游的发展。
冠豸山是客家神山,可以说是闽西客家文化的摇篮。前期,其定位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豸文化理论的建立,为冠豸旅游文化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冠豸山的正确定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依据,必将在冠豸旅游文化的建立、旅游景观的建设、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及旅游宣传促销策划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使冠豸旅游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3.4 对于深入开展新世纪客家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豸文化,建立豸文化理论体系,开辟了一个客家学研究的全新课题, 能促进客家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能丰富客家文化的思想内涵, 能进一步弘扬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