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的水文化

2009-5-25 水利部离退局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这一领域,而是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北京奥运会将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国文化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场馆建设、环境、视觉形象、艺术表演等文化创意中,融入了水文化的精髓,充分展示了水文化的魅力。

传承传统水文化

龙是司水灵物,是中国水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象征。北京奥林匹克充分传承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龙文化和水文化,并通过奥林匹克进行发扬光大。

以龙形水系托起奥运场馆,龙文化与水文化水乳交融。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和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根据奥林匹克公园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设计者挖湖堆山,形成贯穿南北的龙形水系。为了呼应龙形水系,主山“仰山”与主湖“奥湖”相互环绕,宛若“龙头”,“龙身”蜿蜒穿越奥林匹克公园,张开的龙嘴对着清河,而“龙尾”则环绕着国家体育场“鸟巢”,形成了完整、贯通的水系。“龙身”建有一系列的小岛,上设小型水池、广场、花园、绿篱,宛若多彩闪烁的龙鳞,增强了水龙的肌理与活力。“奥湖”与周边湿地、清河导流渠、清河、仰山大沟及原洼里公园内的湖面系统相连,湿地池塘的形态源于中国传统的云纹和梯田,将水与龙、龙与云有机结合,将自然的形态与功能蕴含提炼于丰富的水文化之中。

以“祥龙”喷泉点缀龙形水系,彰显龙形水系的龙文化内涵。奥林匹克公园采用由数以千计的细小喷水口,构成长约600多米的“祥龙”喷泉,在长约两公里的水道中蜿蜒升腾。这些喷水口喷射出的动态水柱,高度不一,最高可超过6米,波澜起伏,宛如一条腾云驾雾的祥龙。在每个水柱下方10厘米处都安装着一具灯座,每盏灯内都装有24个欧司朗的黄金龙,向上投射出高达15米的金黄色光柱。整个龙形水系喷泉共安装有1920套灯具,共采用了46080个黄金龙,光芒齐射,使龙形水系成为了一个立体的、熠熠生辉的龙。龙形水系与“祥龙”喷泉照明体系“双龙”交相辉映,摄人魂魄。龙是水神,在水中游弋是龙的拿手好戏;龙又是天神,腾云驾雾是龙的看家本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形水系与“祥龙”喷泉照明体系将龙的形态、龙的本领、龙的精神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将龙文化与水文化演绎到了极致。

以龙的腾飞创意奥运开幕式,将龙的精神与奥运精神融合统一。让世人惊叹不已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的龙文化。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现场观众随着倒计时牌齐声计数,绚丽的焰火在鸟巢上空升腾,在高空中形成“五彩巨龙”,犹如龙飞天空。在《礼乐》表演过程中,32个“乐台”带着32名乐师,神奇地缓缓升起高大巍峨的“龙柱”,擎天竖立,气势恢宏。龙由云海中盘旋而升,表达龙腾云天、纵横宇内的意念和愿景,显示了龙文化的雄伟壮阔和深邃内涵。龙的形态和神韵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将龙的奋发开拓、勇敢拼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有机统一在北京奥运会的旗帜下,让全世界都感到了来自北京奥林匹克带来的震撼。

创新时尚水文化

北京奥林匹克在传承传统水文化的同时,也从水的灵动秀美、流丽万有的文化内涵中汲取设计灵感,创造出了诸如“水立方”、奥运水上公园等奥运场馆,充分展现了水的时尚文化带来的视觉冲击。

“水立方”以高科技和唯美凸显时尚水文化。“水立方”是国家游泳中心,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行游泳、跳水、花样游泳3个项目的比赛,共产生42枚金牌。作为一个水的建筑,水是建筑的生命。基于水“泡沫”的设计灵感,设计师通过表面覆盖的四氟乙烯透明膜,再现了水分子结构的几何形状,将水的轻灵宁静和诗意氛围凸显在人们面前,使“水立方”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同时,“水立方”依靠照明系统,将水与光、声、影合而为一,全方位地展现了水的波光、柔和、含蓄、优雅和水多姿多彩的美感。另外,在“水立方”之下的奥运支线车站,采用水泡元素的形状装点站台层的吊顶,使蓝色海水神奇地出现在人们头顶上方,与“水立方”上下呼应,让人感受水在地上、地面、地下的神奇和美妙。“水立方”将水的流丽、快乐、健康、自然、环保、平衡等文化元素,用最现代科技手段加以演绎和传播,给人们传递一种独特的时尚审美标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同乐的生存理念,给人们带来一切与水有关的美和快乐,让世界感受来自水的时尚风情和时尚文化。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以自然、绿色、亲水的理念诠释时尚水文化。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是北京奥运会占地面积最大的比赛场馆,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集动水、静水于一体的国际级水上运动比赛场馆。水上公园坐落于北京顺义区风景秀美的潮白河畔,包括举行赛艇、马拉松游泳比赛的静水区和举行皮划艇等项目比赛的激流区。水上公园将激流回旋场地和静水场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场馆的比赛项目动静结合,在64万平方米的水面和近180万立方米的水体上,布满了与水有关的元素,如船形看台、波浪形艇库、桨桥、路灯等,将水的理念、水的意境寓以奥运场馆中的每一处建筑,更好地凸显了水的韵律。同时,水上公园与潮白河“绿带”相伴,与周围的湿地园、生态园、野生动物园、体育休闲园相连,展现了水上公园“自然、绿色、亲水”的文化特色。此外,水上公园标志形象为划水运动员的变型体,蓝绿色水纹突出水上项目的特点,形成“以河为基、以水为魂、以林为韵”的水文化底蕴。

“水粼云”以水的柔美与睿智展示津门时尚水文化。位于天津奥林匹克中心的“水粼云”,外观设计酷似迎风而动的“水滴”。与“水立方”一样,“水粼云”在设计理念上依然以水为灵魂,注重创新时尚水文化,以“气泡”的形式包含在水滴中,屋面新颖别致的鳞片状线条优美流畅,如银色瀑布直落地面,让人强烈地感受水的舒缓和生动的气韵。“水粼云”在功能上弥补了“水立方”的不足和遗憾,内设竞赛池厅、热身池厅、嬉水池厅三大功能区,将竞技与休闲娱乐一体化。与“水立方”相比,“水立方”再现的是水分子结构的几何形状,“水粼云”则显示的是众多水分子的集合;“水立方”将水幻化为妙曼的立体,而“水粼云”则以自然的水滴为形,以水的柔美与睿智阐释了“一滴水也可以映射阳光的七彩、一滴水可以承载一个世界”的文化内涵。

倡导节水文化

节水文化是人们在使用、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水的精神诉求、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综合。奥林匹克公园以及其他奥运场馆做为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和项目建设过程中,以节水文化的理念,为北京奥林匹克营造了优美的环境。

依靠先进的节水理念实践“绿色奥运”。“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水是“绿色奥运”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实践北京“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水务局在第十六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启动了“绿色奥运,节水先行”的节水系列宣传活动,举办北京奥运会节水成果展,向市民发放节水知识宣传手册,在公共场所张贴节水提示标志,宣传节水理念,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北京市民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树立节约用水意识,并将节约用水付诸于行动,为北京奥运会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和人文环境,用节水文化宣传和诠释了北京“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奥运理念。

依靠节水技术节约奥运场馆用水。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需要,北京共建设场馆31座,其中新建12座,改扩建11座,还有8座临时场馆。北京奥林匹克场馆不但设计先进、功能齐全,还充分依靠科技节水。全市奥运场馆建设了212项节水项目,场馆及各种配套建筑物全部安装节水器具10万余件,卫生间采用3—6升低位可调节水箱,蹲便器均采用感应式冲洗阀,每年可节水17万立方米。遍布比赛场馆的节水式免冲生态厕所,分别采用生物速分、生物降解等技术实现了清洁用水和节约用水。

依靠天然雨水滋养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包括奥运森林公园、奥运中心区、奥体中心,占地1000多万平方米,总蓄水体积120万立方米,整个公园每年用水超过1700万吨。为了减少水耗,公园通过雨水利用设施建设,收集树阵、广场、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补充绿地河湖。园内17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建有雨水收集装置,仅屋顶集雨面积就达23万平方米。园内草坪绿地全部建成下凹式地形,可收集雨水,回渗、涵养地下水。下沉花园设置了7000立方米的蓄洪沟,用于雨水的调蓄回用。仅“奥湖”全年可收集雨水150万吨以上,用于景观补水和冷却用水,雨水综合利用率将超过85%。同时,奥林匹克公园每年利用再生水800万吨,占全年总用水量的50%,仅此一项就节水近300万吨。

依靠生态水系净化奥林匹克水系。奥林匹克公园景观环境区的面积总计95公顷,是北京最大的在功能区里建设的公共公园。为了保持水质,对龙形水系按采取缓坡、生态砖、生态袋、天然鹅卵石衬底等多种生态方法,发挥天然土石的自净能力,按照水流的自然走向,让湖水自由流淌。同时,恢复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在水系中种植了蒲草、荷花等水生植物20多种,放养了鱼蚌等水生动物10多种,在森林公园南北潜流湿地上精心配置了芦苇、菖蒲、鸢尾、水廖等10种吸附能力极强、花色形状各异的水生植物,每天循环湖水2至3万立方米,利用动植物、微生物融合净化了水质,实现了“荡清波绕鸟巢,映出绿色奥运”的目标。

水是一切文明起源的基础,奥林匹克文化因水文化而精彩。传统水文化所包含的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等和谐观念,是对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文化的生动补充,时尚水文化让古老的奥林匹克文化在北京大放光彩,而节水文化又是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华文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拓与发展。北京奥林匹克的水文化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重要的资源性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中国传统的水文化、时尚文化和节水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的融合,必将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

文章作者: 凌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