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的龙票,自信的底气?

2012-01-05 华声在线 胡印斌  

 

一年一度的生肖邮票今天正式上市发行,照例引来收藏者的抢购。不过今年的话题除了收藏之外,还多了一个票面本身设计的观感,对于这条威武凶猛的龙,不同人的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

新年伊始,龙票引起出乎意料的争议。据《钱江晚报》报道,这枚本来应该在5号才与公众见面的生肖邮票,提前几天在围脖上和民众打了个招呼,未曾想,却引发一片惊呼。这惊呼当然不是叹为天人的叫好声,而是不少人觉得,这条壬辰龙,实在是太呲牙咧嘴,凶了些。

好在,民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非议声中,网络上随即出现几个壬辰龙票的替代方案,其一是萌劲十足的小龙人。而一位作家在龙爪上画了几根线条,一下子,张牙舞爪的暴龙,就成了玻璃窗外一只坠落中的苦逼宠物。这个再创作,连此轮龙票设计者陈绍华本人都表示赞叹,“您的大作使僵龙生辉,声色俱全,高!”

在我看来,对于壬辰龙票的争论,还是要区分以下几个层面。首先,看到邮票,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这邮票的图案好看吗?对这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有共识:这邮票上的蟠龙,模样实在是不讨人喜欢,长相让人难以恭维。有好事者拿出当年大清龙票做对比,以示两者相似度极高,不过仔细看看邮票清晰版,那条大清龙和今天这条龙相比,姿态相似,但是人家起码嘴巴还是有礼貌地处于闭合状态,而体态也婉约轻盈一些,与同时出现的台湾、香港地区的邮票相比,这条龙可以说是最为凶悍。

不过,不讨喜是否就说明设计失败了?我还真不这样认为。评价一个艺术品有很多标准,讨喜与否绝非其中重要一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这一设计是否能捕捉这个时代,是否抓住了时代最富有特征的某些气质与神态。考虑到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这一标准在评价龙票设计中尤为重要。

龙可以用来卖萌吗?当然可以,在一个现代社会,面对前现代时期的图腾崇拜,卖萌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方式,用祛魅的办法消解此前的神圣话语和精神权力格局。2012年日本龙票和1988年中国龙票,走的正是这一路线,而2000年中国龙票,以书法和秦汉龙纹作为基础,古今之隔中,依然是强调了作品的现代性特质。而在经历过了充分自信的八十年代,经历过了奔跑着融入全球的2000年,今天的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身的处境,或许是一张龙票背后隐藏的问题。

实际上,正如设计者所言,“社会上有很多关于2012年的灾难传闻,而中国人传统上也认为龙年是大变动之年。作为中国神兽的代表,我认为,壬辰龙票不宜做得太过温柔可爱,过多强调亲和力,会削弱龙的基本文化特性,也未必符合当代中国人的心境。”以此观之,今天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壬辰龙,其实提醒着人们生活的另一重本质。至少,走在路上的我们今天暂时还无法去纯粹享受一条卖萌的龙。在这个意义上,设计师创作了一个真正的佳作。

(谢勇)

龙票的霸气,自信的底气?

龙票的霸气,自信的底气?

“龙票”,无疑是这两天最热门的新闻之一。对于外界质疑,邮票的设计者陈绍华先生回应称,“选取蟠龙造型,正是希望凸显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带给人民的精神气度。”它的威猛有力,代表中国自信。这或许是陈绍华的设计初衷,但是从目前的民意反馈来看,显然这个美好的初衷,并未得到最广泛的公众认可。(1月4日《钱江晚报》)

厘清龙票的“是非”,首先要从社会心理层面入手。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新年讲究的是和美祥和喜庆的氛围,而在新年伊始发行的这枚张牙舞爪的龙票,从时间角度上讲,多少有点不合时宜,显得有些杀气腾腾,有违上述吉祥和美的节日氛围。

但是,节日心理上的不适感,其实并不能代表这枚邮票本身存在艺术上美学上的设计纰漏。因为龙这个东西,本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抽象化图腾化的神话符号。而从“叶公好龙”这样的古老成语故事中,你也可以推测,叱咤天地呼风唤雨的神龙,绝非动漫卡通的卖萌耍乖之物。不怒自威,吓死人不偿命,或许才是神兽真身。不然,古代的帝王之家,就不会不论朝代如何更迭世事怎样变迁,唯一不变的都是上千年来一直自觉以强制力垄断维系着各种“龙”文化为我所用,以此来君临天下愚众牧民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这一层文化关系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有着现代权利意识的民众更愿意“古龙今用”,威严旧貌换亲民新颜,不愿意再来吹胡子瞪眼的帝王之龙,而更想看到慈眉善目的亲和之龙。这或许是纯从艺术角度考虑的龙票设计者未曾虑及的地方。

而从威龙利爪代表国家自信的角度讲,或许更会发现错位乖谬之处。国家形象、民族自信多是对外而言。即便抛开中外文化语境的差异,仅从图案本身来说,也应尽量和善亲切,笑脸相迎,或许这才是文化上更高层面上的国家软实力和民族心理上的自信的彰显。

现代社会,早已告别了上古时代以威胁性侵略性图腾来划定地域范围的蒙昧,早已步入价值输出、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比拼。所以不管是中国梦还是萌萌,自信来自何处,都已不言自明。(李晓亮)

大可不必过度阐释生肖龙票2012年

大可不必过度阐释生肖龙票2012年

一条金色团龙正面对人,圆睁双眼,张开大嘴,威风凛凛,霸气外露这是今年生肖龙票的形象。有很多网友评论说,这条龙看起来有点张牙舞爪,甚至有点“凶神恶煞”,不适宜用作喜庆的生肖邮票的图案。设计者陈绍华回应说,作为中国神兽的代表,壬辰年的龙票不宜做得太过温柔可爱,“一个刚猛而有力、威严而自信的龙形不失为一个恰当的选择”。(中广网1月4日)

龙票每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张牙舞爪了有点“凶”,温柔敦厚了有点“面”,方寸之地很难满足人们的审美期待。更何况,人们对于龙票的期待还不仅仅是“审美的”、“艺术的”,而是附加了更多的其他价值期待,龙票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公众情绪的风向标。其实,这样的解读不过是一种过度阐释,并无必要。

龙票上的龙,一向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形象。“龙的传人”、“中国龙”等不仅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习惯说法,也早已渗透进中国人的血脉,龙的形象往往被认为就是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人的集体形象。也因此,几乎所有涉及龙的形象的表达方式,都会引来数不清的口水、意见相左的争执,乃至赋予某种特殊指称意义的解读。

特别是,这种被赋予过多意义的解读,一旦置身于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则会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形。此前中国龙已经被指“狰狞”、“霸气”,有一些人还将单纯的龙的形象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形象联系起来,从中“悟出”中国即将雄霸世界的“特殊意义”,并以此作为指责中国的口实。即以此番的龙票争议而言,也很难讲没有类似的意思在里边:那个情绪外露的大龙是不是很像当下的中国?

仅仅是一张与龙有关的邮票而已,其实大可不必扯出那么多深刻含义,更不该与时下中国的国家形象混在一起。中国的国家形象是如此丰富、多姿,其表现形式岂可拘执于龙的形象一端?如果说,“威风凛凛、霸气外露”就代表了国家形象,那温润平和,注重内在品质、内在修养又怎么理解?即便是需要一个刚猛的形象,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而已。

龙票设计者今年愿意选择一个刚猛有力、威严自信的龙的形象,只能说,这不过是他的一种艺术选择,是设计者眼中的一种价值判断,而不能将这种选择和判断随意泛化,更不能认为这样的形象就真的代表了时下的中国。中国当然有力量、有自信,但这种自信和力量未必就一定通过一条张牙舞爪的龙传递出来,更不能据此形象就无端做出诸多猜测和揣摩,那样未免有些捕风捉影了。

愚以为,对于龙票的认识,更多的应该回归艺术、回归邮票文化、回归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龙票不过是一张特种邮票而已,它不应被赋予过多的价值判断,不应承载太多的社会方面、国际政治方面的涵义;它也载不动如此沉重的阐释与解读。这种解读上的“溢出”效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庸人自扰,大可不必。(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