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图》(局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西方学者称:“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谈到有关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时,说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想象力是何等丰富。中华民族还善于将龙这种“虚拟的生物”,通过艺术创作描绘出它的视觉具象即龙纹图案,画龙作品即由此而来。
由于画龙作品创造性地表达了人们想象的形象,寄托着人们超越现实的祈求,遂成为一种充满独特魅力的艺术创造。在壬辰龙年新春到来之际,在此将中国绘画史中画龙的名作,以及相关画论著述、画坛逸闻略为述说。
有关龙的形象,“汉唐时多呈兽形,宋以后渐变为蛇形”。在绘画中,相传最早画龙的是三国时的曹不兴,以后画龙高手虽然不少,可惜画迹已佚失无传。画论也仅见于北宋董羽的《画龙辑议》,把画龙归纳为“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和“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爪似凤”。这些画龙要领被人们称作“三停九似”,成为画龙的法则和形象注解。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至今有画龙作品传世的画龙高手当推南宋画家陈容(字公储,号所翁),他的卷轴画多为画龙之作。陈容画龙“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皆得妙似”。他的传世名迹《九龙图》(上图为局部)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图中飞龙腾跃盘旋于云天之中,须目贲张,足爪奋攫,云气缭绕全身,身躯时隐时显,具有凌云驾雾的磅礴气势。画笔线条劲健,晕染水墨淋漓。故清代《爱日吟庐书画续录》中评称:“所翁写龙,全龙在胸,蒙以云气于云势开阖中,雾腾攫盘旋之态,干湿互用,虚实相生,象物之法,无施不宜。”因此可以说,这件古代画龙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再说到近现代画坛上的画龙高手,当属常州人房毅(1889-1979,字房山,一字虎卿),他“工画山水、走兽,擅绘墨龙”。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上海画坛有“寒之友”画会团体,会员汇集了画家黄宾虹、何香凝、经子渊、张善孖、张大千、钱瘦铁、郑午昌、郑曼青、谢玉岑、王师子、王个簃等数十人,房虎卿亦参与在其间。画会时常汇集会员的佳作,供互相观摩借鉴,以得切磋之益。会友中张善孖以画虎名世,房虎卿以画龙著称。因此,在会友“江南才子”谢玉岑(1899-1935)的《寒之友画会读画绝句》(24首)中有“善孖虎痴工画虎,虎卿字虎更呼龙”的诗句,并有夹注:“善孖虎与虎卿墨龙可谓二难并。”可见房虎卿的“擅绘墨龙”在当时的声誉了。房毅的画龙作品而今在书画拍卖会中不时可以见到。由于中国人与龙有着特殊的情缘,因此他的画龙作品尤受书画收藏界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