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票(上)

2012年1月29日 西安晚报  

 

res01_attpic_brief

res03_attpic_brief

res05_attpic_brief

 

组图:历年的龙邮票

 

res07_attpic_brief

res09_attpic_brief

res11_attpic_brief

res13_attpic_brief

文/ 朱文杰

老百姓翘首以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壬辰年生肖龙邮票,一经亮相,就以其威严雄强、庄重高贵、霸气凶猛的形象,震撼的惊艳之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这个惊艳四方的龙图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该怎样欣赏?而我国历代发行的龙票中,又有哪些精彩的龙形象,我们又该如何解读……龙年春节里,我们特邀了集邮专家朱文杰先生撰稿,在龙年里,带领我们一起去赏析一些精彩的龙邮票——

龙是十二生肖之中唯一人造的“意象造型”,是多种动物和自然天象集大成的融合体,是中国人智慧和理想的结晶,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美学意义。作为通天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称为四神,被古人奉为镇守四方、驱邪除魔的神灵。龙居四神之首,代表东方。中国人,自诩为龙的传人,龙,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中国的邮票史,是从龙票开始的,我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就是清代的大龙邮票。今年的壬辰年生肖龙邮票,选用的龙形象,有着中国早期邮票清朝大龙邮票的影子,类似于清朝蟠龙票的造型,是团龙的造型,或称正座团龙。正座团龙寓意当班值岁,卫护天下太平。其设计灵感也可以说源于皇帝龙袍前胸织绣的正金龙图案,并参考了清代琉璃九龙壁的造型及色彩。

龙的造型,是在不断变化中存在的:蟠龙、团龙、云龙、飞龙、走龙、卧龙,以及一足独立的夔龙,丰富多姿。神话传说中的龙,有鳞叫蛟龙,为水龙,有翼的叫应龙,为天龙。民间工艺中的龙形象,有舞龙灯、剪纸龙、风筝龙、板凳龙等等,无论祥瑞喜庆、平和温顺、富贵华丽,还是凶神恶煞、威武雄霸、顽皮淘气……总之,洋洋大观,形成了龙文化的万千气象。清代是龙形象全盛发展的顶点,龙的造型有着严格的皇家规范。蟠龙龙体盘曲,以龙首居以中,头尾呼应,形成团曲之状,正面而座,给人威严肃穆的逼视,有一种震慑和神圣感。龙之表情也以面目狰狞可畏,令人产生一种不敢亲近的敬畏。

今年的壬辰龙票,包含了龙的象征意义的多重性:龙首居中显示正气,宽额生出智慧,亮睛表示神釆,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寓意富贵,鹿角长寿,鹰爪锐利,牛耳则有独占魁首之意。这枚龙票,可谓是典型的浴火之龙。无论是中间蓝色水晶般的龙珠四周缠着火焰,龙之血盆大口,似有火喷出,龙蚺、龙尾、龙爪都似有火焰之形,给人极其热烈的红火之感。尤其是五个龙爪,舞动天地,活力四射,雄霸四方,展现出真龙风釆。整个票面上以红黄二色为主,辅以青、蓝、绿色,给你五彩斑斓、华丽富贵的鲜活感。用色上,则突出了宫廷龙和民间龙诸元素的有机结合,有着强烈的现代装饰美感。从美学角度看,这条龙在看似狰狞的神秘可怖中,其实,却包藏着一种原始的拙朴真趣、野性之美。这种推陈出新的创意,呈现出新颖的艺术魅力。

这枚邮票的面世,让看惯温顺、祥瑞、敦厚、慈眉善目等各种美化龙形象的人们,争议不断。而我以为,壬辰龙票,可谓是龙形象的一种本相回归,是龙的根本形象的体现。因为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神,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司水灵物,掌管着行云布雨。它既是权威、神武和力量的象征,也是原始先民对超自然力量的“天威”的向往。农耕时代,人们祈盼丰收,风调雨顺,会祈雨祭拜龙王。民间百姓眼中,龙,也是辟邪驱魔、纳祥降福的象征。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龙则是活跃在三秦大地上的黄帝部落的图腾,今年壬辰龙邮票上的蟠龙形象,其实,早在西周青铜器上已经存在。而这个蟠龙形象,也在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孟浩然的诗文中有所描绘,例如:李白的“蟠龙之宝镜”,白居易的“背有双蟠龙”。

除过十二生肖每一轮都发行生肖龙票外,国内还有出土文物、民间艺术,以及专门为龙文化发行的龙邮票。其中陕西题材的龙邮票,以2000年发行的《龙》邮票中的“汉·青龙瓦当”和“唐·盘龙纹铜镜”二枚邮票最为著名。它们上面的龙图案,采用的是陕西出土的瓦当图案。“汉·青龙瓦当”中间有一圆形乳钉,龙表现为翘首抬足、卷尾上扬的样式,昂首阔步,体形硕壮呈S形,主体为兽身,似行走之龙,充满了勃勃生气,动感和张力。“唐·盘龙纹铜镜”邮票上的龙图案,则为飞腾之龙,曲颈四顾,张口吐舌,龙身周围的四朵祥云,寓意飞龙在天,尾腿缠绕是唐代龙纹的标志性特征。这两枚龙票,一为汉瓦当上的龙图案,二为唐铜镜上的龙图案,都体现出了汉唐盛世雄风,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总而言之:龙年龙票,非同凡响,金龙浴火,一飞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