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错银龙纹带钩

王亚庆  2011年10月21日

 

thumbnail_400_400

陕西省咸阳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错银龙纹带钩,铸造精良、工艺精湛,尤其是带钩表面的错银双龙纹样,生动活波,实属罕见。

这件带钩长9.3厘米,重60克,是1984年9月3日咸阳市秦都区财政局移交给咸阳博物馆的。钩首为蛇头形,体略宽于颈,腹部较长,上部鼓起成弧形,尾部圆弧且变薄。带钩背部有一扁平圆钮,钩体两侧各有一竖向凹槽,中脊有错银短线纹四组,每组各有9~11条短线不等。带钩钩首用银线错出蛇的双眼、鼻子。钩身两侧各有一错银龙纹,龙头朝向钩尾。龙尖吻,吻两侧各有三根龙须,圆目、三角形双耳上翘,体躯修长婉曲,无足有鳍,前后成对,共三组,尾端变细向上弯曲。龙体饰两列小圆点状鳞甲。龙似腾云驾雾,或如游弋戏水,向前驱动,具有强烈地动感。

咸阳任家嘴秦墓、塔尔坡秦墓及秦都咸阳塬上西起摆旗寨,东到毛王村的墓葬区中出土了近200件带钩,错金银带钩亦为数不少,它们多是用金银丝错出三角、菱形等图案,未见有此类完整清晰地龙纹带钩。这件带钩表面的龙纹造型与秦都咸阳宫遗址出土的龙纹空心砖表面的龙纹大同小异,所以此带钩的时代亦应为秦,应是主人生前的生活用品。就其铸造工艺及纹饰来看,绝非一般人所能使用,应是具有一定政治身份的男性贵族。

在古代人的心目中,龙是由各种不同角形的兽头和蛇类的体躯组合成的超自然力的神话动物,涵盖的范围很广。《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说文》释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铭曰夔。”因此文化遗物上的龙纹也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中国青铜器》一书将夔纹、蟠螭纹及蟠虺纹亦归属于龙纹。以上这些都说明龙是一种能兴云雨利万物、变化无穷神秘莫测的神物。

《史记·封禅书》记载:“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作为“水德”的象征,秦人多“云龙之象”的艺术作品。1966年咸阳塔尔坡出土20余件青铜器,其中的提链钫有一活链龙首提梁,中敃鼎器身有三道双首勾连龙纹。秦咸阳一、二、三号宫殿建筑遗址、阿房宫遗址均出土有线刻或浅浮雕的龙纹空心砖,龙造型多样、姿态各异。秦始皇陵建筑遗址出土一种特大型夔纹瓦当,北戴河秦行宫遗址亦有类似的瓦当出土。特别是铜镜,在秦统一后其主体纹饰以方体龙纹为主。所以说, 随着秦的发展和强大,龙文化在秦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史记》中更是将秦始皇比作祖龙。

秦的青铜器、玉器、陶器及漆器素面及纹饰简单者居多,纹饰精美者很少,除了秦宫殿、秦陵等为帝王所特有。咸阳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错银双龙纹带钩,虽然出土地不明,但就其纹饰及工艺而言,为带钩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原载<中国文物报>2010年9月8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