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围龙屋。(南若然 摄)
梅州最古老最庞大的围龙屋仁厚温公祠。(南若然 摄)
中新社梅州十二月十三日电 题:古老围龙屋仍是现代客家人祭祀要地
梅州客家围龙屋“继善堂”目前在海内外的后裔族孙有上千人,中国传统节日除夕时,通常有两三百名族裔回到这里祭拜;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围龙屋“仁厚温公祠”,崭新的大红喜字新贴上古老的木门,主人温进赞告诉记者,这里刚刚举办过一次族人的婚礼。
中国传统春节将近之时,记者在“世界客都”梅州了解到,孕育了无数客家人和丰富客家文化的客家典型建筑围龙屋,至今仍是不少客家人举行重要祭祀活动的场所。每逢重要节日和喜庆大事,从围龙屋走出的客家族裔,都会回到这里祭拜。
梅州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因此被称为“世界客都”。在这里,围龙屋遍布郊野乡间,规模各异、样式相同,最能体现浓郁的客家风情。
记者来到梅州三角镇的客家围龙屋“继善堂”时,热情的客家人用放鞭炮的方式欢迎远到宾客。主人梁依泉是梁氏的第二十三代传人,他说,“继善堂最多时有四十多户同住,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富裕的部分族裔逐渐搬离。但是,客家人很讲究认祖归宗,春节时,我们会将祖宗牌位摆在上堂,族人到围龙屋祭拜。”
梁依泉表示,客家人在坚持古老传统时也有新变化,“以前女人是不能参加祭祀的,但是现在男女平等了,也能够出席。”
“仁厚温公祠”是梅州地区最古老、最庞大的围龙屋,其主人温进赞告诉记者,“这里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最多时住有九十多户四百多名客家人,目前,仍有一百多人居住在此。”今年八十三岁高龄的林月梅就是其中的一员,从二十多岁嫁到围龙屋,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六十余年。
围龙屋将客家人传统的宗族观念完整地延续到现在,温进赞说,“虽然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但我们的根还是在这里。春节、元宵节、结婚、生子等重要时刻,都会在围龙屋举行供奉烧香、祭祀仪式。”
梅县南口镇的侨乡村以华侨众多而得名,村书记潘伦启在侨胞潘祥初建的“南华又庐”前告诉记者,“侨乡村的围龙屋基本上都是华侨建造的,因此,不少围屋建筑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客家建筑文化的同时,还带有华侨侨居国的文化元素。”除了平时的祭拜,这里建庐一百周年时,海内外近三十名后裔曾回来省亲寻根。
梅州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有两万余座,一般有两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的历史。唐宋时由中原南迁后,客家人为了团结抵御当地人的欺侮,建造了具有防御性作用的围龙屋。它既体现了客家人传统的宗族观念,也隐含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
客家围龙屋以太极图为整体造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则是半月形的房舍。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用以活动或晾晒。房舍的正中为正方形,有“三栋二横”一围层,也有“三栋四横”二围层。
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目前,梅州已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