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话题

吴羊璧  2009年5月28日

 

    端午节令人想起三件事。一是纪念屈原,二是吃粽子,三是龙舟竞渡。三件事有关连,但现在最热闹的是龙舟竞渡,不但中国人赛龙夺锦,外国人也很有兴趣来参与了,在中国的江河上划,在外国的江河上也划。

屈原,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可尊敬的形象。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一位大夫。爱国忧民、学问渊博,词赋写得非常动人。他向楚王进了许多精辟的意见,不得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最后还被放逐,郁郁地在汨罗江畔行吟,“怀石投汨罗而死”。汨罗江在湖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离骚》中关心民生的名句。他追求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这些深情的句子,长留在人们的心中。文学史上占着辉煌地位。

屈原投江而逝,人们很怀念他。希望他在水中得到安宁,投食物给他,这是粽子的起源。古书《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以此日,以筒贮米投水祭之。”后来忽然有人见到三闾大夫屈原现形,感谢投食,但是“常年所遗,并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练树叶塞上,以五色丝线缚之,此物蛟龙所惮。”于是人们以后就在“五月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练叶,皆汨罗之遗风”。原来要这样包黈,蛟龙才不能吃。

五月初五,人们都做粽子,粽子成为初夏的一种美食,流行起来,口语上叫它“五月粽”。其实现在已经成为全年都可以吃到的点心食品了。在香港上茶楼,一般都可以有粽子吃。

其实历史上,粽子曾经是很好的军粮。打仗的时候,两军对峙之际,各各要守住阵地,为了方便用餐,伙头军做了粽子,粽子是用叶子包成一个个黈起来的,在阵地上熬煮一大锅一大锅,战士来拿了就去吃,非常方便。其实今天,粽子也可以成为方便食物,不用塑胶盒装,环保。

做了粽子,要投给屈原吃,那就划龙舟。五月初五,龙舟纷纷出动了。

从严冬中走了出来,初夏,是一个活跃的季节,大家都喜欢活动活动。这时候,竞渡就是很吸引人的活动,划的船,又做成了龙舟,绘上了龙纹,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兴趣。一代代相沿,每年到了五月,就有龙船节。

龙是中国的传说神物,也可以说是图腾之一。这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形象。人们把在生活中所能见到的鳄、海中的巨大生物、大蛇、偶然出现的奇特生物(如史书上常说的“黄龙见”,祥瑞)、出土的巨型动物化石(如恐龙骨骼。史书上也有过记载)、海龙卷时出现的海水蜿蜒上升现象等等,综合在一起,想像为一种变化莫测、可入海、可升天、威武神灵的天龙。这个形象带给人想像,带给人力量。画成了龙舟,人在龙舟中,似乎也充满了龙精神。

现在龙舟鼓响的地方太多了。在这些日子,我们常常听到龙舟竞渡的报道,在中国,在外国;有中国健儿,也有外国健儿。

来源: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