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央电视台记者问

庞 进   2007年1月4日  

 

一. 龙图腾起源于何时?

图腾是人类社会早期产生的与自然崇拜、族祖崇拜、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文化现象,对后世文化影响很大。一般来讲,构成图腾的基本要素有:某种自然物(以动物为多)或天象,被认为与族祖、族人有血缘关系,是部族的保护神,是部族的徽号标志等四条。四条全部符合者为严格意义上的狭义图腾,部分符合者可称为宽泛意义上的广义图腾。龙是多元容合的神物,它来自自然物和天象又高于自然物和天象,其徽号标志的功能最明显,因而可称为广义的中华民族的图腾。
辽宁省阜新市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了距今达8000年的龙形堆塑和龙纹陶片,据此,可认为广义的龙图腾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在8000年以上。

二.龙如何从帝王的象征变成中华民族的象征?

这样的问法不够确切。龙是原始先民对身外自然力神化的产物,在没有帝王的时候,先民们就把龙创造出来了。后来,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具体讲是秦汉以后,由于龙身上具备着通天、善变、显灵、兆瑞、示威等神性,遂被帝王们看中,拿去做了自己的比附象征物。随着帝王制度从历史舞台退出,龙也就失去了象征帝王的意义。当然,龙作为帝王皇权的象征,对龙的地位的提升、影响力的扩大、世界各国对龙的了解和认识有正面作用,并非一无是处。
龙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龙参与、伴随、见证、标志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新石器时代及随后的青铜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期和中华民族的形成期。在和这一时期相对应的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区系类型文化中,都发现有“原龙”的身影。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在这各大区系、众多类型文化的交汇影响、彼此容合中逐步形成的。而龙,正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伴随者、见证者和标志者。二是龙以象征物的面目融入了华夏人的祖先崇拜。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都有龙之德、龙之行、龙之比、龙之称、龙之誉,而这些“人文始祖”,正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

三.龙图腾的文化内涵有哪些?人们对这些内涵认知到何种程度?

对龙的文化内涵,我是从精神底蕴的角度考察的,概括总结为八个字:容合、福生、谐天、奋进。
容合是我创造的一个词,是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概称。龙是容合的神物。中国古人对蛇、鳄、鱼、猪、马、牛、鹿等诸多动物,雷电、云雾、虹霓、龙卷风等多种天象容合的结果,便产生了龙。容合意味着凝聚,意味着团结,意味着协作,意味着合力。龙的容合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同一。容合是龙文化中最本质、最重要、最需要传承和弘扬的部分,容合使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大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处理国际关系,小到个人事业、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容合都具有现实意义。
福生,就是造福众生。首先,龙是水利神和农业神,以兴云布雨、司水理水为天职,以天下人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为理想。其次,龙是人格神,中国古代的创世英雄、圣哲明君、精英贤良,多有龙之比、龙之名、龙之誉,这些人物所开创和从事的兴国利民的事业,所建立的千古传颂的功德,也都是龙的事业和功德。再次,龙是吉祥神,具有显灵、兆瑞的神性,人们相信,龙能给他们带来绵延不绝的幸福和嘉惠多多的好运。
谐天就是与天和谐。龙的容合对象来自自然界,龙是人天关系的形象化表述,它体现着中国圣哲“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着先民对天道的理解、对身外众生的尊重。谐天的精神告诉世人,中国应当走重视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华民族应该成为绿色理念深刻、绿色制度健全、绿色行为普及的与天和谐的龙族。
奋进,就是奋发进取。无论形象还是内涵,龙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中国龙经过了“原龙”、“夔龙”、“飞龙”、“行龙”、“黄龙”、“祥龙”等不同阶段,其发展过程是不断开拓、不断吸纳、不断创新的历程。龙有“好飞”的神性,总是以扬头挺胸、瞠目振鳞、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遍布水乡各地的龙舟竞渡,就是奋进精神的外化。
对这四种精神,应该说国人已有认知,且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这次“弃龙”事件引发的讨论,大多数人所持的态度和立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四.如何看待民族文化的形象标志?其重要性何在?

民族文化的形象标志是一个民族的身份卡,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图像徽帜。民族文化的形象标志的形成有不同的途径,形成的时间也有长有短,但一旦形成,就具有凝炼性、恒久性和不易(不宜)变更性。中华民族创造和选择龙(当然还有凤)这样的形象标志,花了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岁月,它凝结、寄托着历朝历代、亿万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体现着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认同。其产生时间之久远,认同人数之众多,都是世界其他民族不可比肩的。
民族文化的形象标志重要性至少有三:第一,标志作用。它使一个民族不至于同其他民族相混同。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世界实现了大同,人类不再有民族之分,标志的作用随之消亡,但那毕竟太遥远,生活在21世纪的各民族,还都需要标志。第二,凝聚作用。它像一面大旗,能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同血同种的民族子孙招揽、汇聚、团结在大旗之下。凝聚作用在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及抵抗外侮方面意义重大。第三,激励作用。民族文化的形象标志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有“意”之“象”,人们见“象”思“意”、会意,从而对焕发、弘扬民族精神形成良性推动。再者,民族文化的形象标志关乎民族尊严,从精神上打击一个民族,往往通过侮辱、亵渎其文化标志而实现。这就激励一个民族,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要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不容小观的位置,除了自强不息,合力奋进,再无他途。

五.西方对中国龙的理解有歧义,应该怎样应对?

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理解主要有两种:
一是将中国龙与西方的Dragon相混同,认为是邪恶、狂暴的象征,即所谓的“充满霸气和攻击性”,是需要防范和打击的对象。
对这样的理解,如果属于盲而不知者,可以通过宣传、解释,使其明白:中国龙与西方的Dragon无论从起源、形象、文化背景,还是功能、地位,都属于性质不同的两种象征物,是不可混同的。具体讲,西方的Dragon是对鳄、蛇、鹰、蝙蝠等少数动物的集合,具有喷火、吞人、破坏、护宝等神性;表象丑陋,主要代表恶;中国龙是对蛇、鳄、鱼、鲵、蜥蜴、猪、马、牛、鹿、虎、熊、鸟等许多种动物,和雷电、云雾、虹霓、龙卷风、星宿等多种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产生的神物,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神性;表象神奇,主要代表善;中国龙有神圣威严的一面,更有和悦可亲的一面。西方的Dragon有海洋文明的背景,是暴力和邪魔之怪,由此产生了许多英雄屠戮Dragon的传说,中国龙主要以农耕文明为背景,是水利和农业之神,由此产生了许多祈祷龙神以求风调雨顺的习俗。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地位不高,无足轻重,中国龙经过漫长时间的集合、演进和升华,事实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是吉祥嘉瑞的象征,其地位是崇高的,其象征性和凝聚力是巨大的、无可取代的。
如果属于敌视中华民族、不愿意看到中华强盛的别有用心者,则需要迎头回击。
从技术的层面讲,龙与Dragon相混,很大成分上是过去的误译造成的。所以,可以采纳学者们的意见,将Dragon直译为“劫更”,或“劫根”,将龙英译为“Loong”(拼音long英文发“朗”音,所以要多加一个“o”,且将第一个字母大写)以示区别。
二是并没有将中国龙和Dragon相混同,也没有“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而是理解、肯定甚至褒扬中国龙。
中国的“弃龙”风波发生后,中国多家媒体的驻外记者对西方的文化学者及普通民众做了调查和访问,结果并不如国内某些学者想像的那样。如美国旧金山《矽谷时报》副社长诺曼,就将两种象征物分辨得很清楚,他说,现在中国人太在乎西方人的看法,特别是美国人的看法。且不说大多数西方人都接受了“龙”作为中国的形象,即便真的有别有用心的人按图索骥,用西方传说中的“Dragon”来影射攻击中国,中国也不能因此而乱了方寸,腰腿发软,把自己民族的精粹舍弃了。“如果因为西方Dragon而舍弃中国龙,那好比削足适履。”对这样的理解,我们当然要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好”了。

(2006年12月22日接受中央电视台12频道《道德观察》栏目记者采访,2007年1月7日18时30分该频道首播。)

相关链接——

庞 进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作有散文集《兵马俑狂想》、《慧雨潇然》、《灵树婆娑》(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大悟骊山》;专著《龙的习俗》、《八千年中国龙文化》、《创造论》、《呼风唤雨八千年——中国龙文化探秘》、《中国的图章——说龙谈凤话麒麟》、《龙起东方——庞进世纪龙文新作》、《博大精新龙文化——以浙江龙游为例》、《凤图腾——中国凤凰文化的权威解读》、《龙子龙孙龙文化》等18种。在互联网上创建并主编有“中华龙凤文化”(www.loongfeng.com)网站,其龙凤文化研究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地址:710002 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电话:029—81017295 13038599056
邮箱:loongf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