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伏羲

庞进   2006年6月15日  

 

在中国,知道伏羲的人大概不在少数,一般也能讲出在那遥远的洪荒时代,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以繁衍人类的传说。多年前,作家刘恒写过一篇名为《伏羲伏羲》的小说,张艺谋据此拍了电影《菊豆》,很是红了一阵子。当时我有点纳闷:一个长工侄儿与女主人婶娘说雅些是“相好”,说白了是“通奸”,进而生子的故事,为何要冠以“伏羲”之名?想来想去,大概在“生命的繁殖与延续”这个问题上,二者有相通之处吧?
作为传说中的远古部落联盟首领,伏羲有“龙祖”之称。其来由是这样的:《诗含神雾》等典籍将伏羲说成是雷神的儿子,是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大迹”而孕生的。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也就是龙神的儿子,龙神的儿子当然是龙了。《拾遗记》是另一种说法:神母在华胥之洲漫游,忽然天降青虹,将神母缠绕,久久才散,于是神母“即觉有娠”,十二年后,生下了伏羲。由于虹也是龙的取材对象之一,其形状如龙,且两端常垂江河,民间谓之“龙吸水”。据此可断虹的后人即是龙的后人,龙的后人当然是龙了。
伏羲还生就一副“龙相”。《拾遗记》称其“长头修目,龟齿龙唇”;《春秋元命苞》称伏羲“龙颜”;《春秋合诚图》言其“龙身牛首”、“龙唇龟齿”;《白虎通》说伏羲“鼻龙状”;《云中记》直言“伏羲龙身”。《三皇本纪》说伏羲降生的时候,有“龙瑞”出现,故“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伏羲怎样“以龙纪官”呢?《三坟》称伏羲任命飞龙氏造六书,潜龙氏做甲历,水龙氏平治水土,火龙氏炮治器用,降龙氏倡率万民。
始作八卦是伏羲的重要功绩了,这一功绩也被认为与龙有关。所谓伏羲“受龙图,画八卦”(《宋书符瑞志》);“上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河”,伏羲参照此图,“以画八卦”(《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等等。
我曾将龙的精神总结概括为“容合、福生、谐天、奋进”八个字。考察有关的典籍资料和民间传说,伏羲的所作所为与这八个字是相吻合的。
先说容合。伏羲是一个容合起来的称号。《遁甲开山图》说女娲氏之后,先后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等十五个氏族袭用伏羲的名号。伏羲还是来自黄河上游的伏羲氏与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太昊氏的容合,故称太昊伏羲氏。伏羲的创造发明很多,如织网罟、造书契、创八卦、制乐器、定婚姻、作历算、定节气、驯牛马等等。这些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个氏族能够做到的,是后人将众先民、众氏族的功劳容合在了伏羲身上。另外,伏羲还如上述,是祖先崇拜与龙崇拜的容合。
再说福生。无论是造书契、创八卦,还是定婚姻、作历算,等等,总之伏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造福众生的。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符合和践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
再说谐天。《易·系辞》言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至少说明:伏羲是尊重天,即尊重自然界的;伏羲是想认识天,即认识自然界的种种规律的;伏羲是想按照天的法则,即自然界的种种规律行事的。总之,伏羲是与天和谐的,不像当今的许多人,干的多是悖天、逆天、害天之事。
还有奋进。伏羲的生息、活动之地有多处。如甘肃天水,即古成纪,有华胥氏“生伏羲于成纪”之说,那里有伏羲庙,称“羲皇故里”;如陕西宝鸡,即古陈仓,有伏羲氏“徙治陈仓”之说;如陕西临潼,骊山顶峰上有“仁宗庙(人祖庙)”,庙内敬祀着伏羲女娲像;如河南淮阳,那里有“太昊之墟”,有伏羲女娲庙,有画卦台;如山东金乡、单县,相传有伏羲陵,等等。这说明,伏羲一族是大体上沿着黄河的流向,由西向东不断迁徙的。迁徙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开拓生存空间的过程,即奋发进取的过程。
以上我们讨论的伏羲,实际上是人文伏羲,即经过了历代人民用文化创造了的伏羲。那么,有没有一个史实的伏羲呢?我倾向于有。只是五六千年、甚至七八千前的人事,毕竟太遥远,那个时候又没有文字,这便决定了我们只能根据一代一代的口头传说、星散的记述和考古发现来推测和想像他老人家当年的情形。这样的推测和想像是历久弥新、无穷无尽的,尽管与史实伏羲会有不小的距离。
比如,在陕北的延川县,有一个位于黄河古道、秦晋峡谷上的,被称作“乾坤湾”的大转湾,此湾转了差不多有300度,看上去特别壮观。当地人说,这是一幅“天造地设的天然太极图”,象征着天地、日月、阴阳、刚柔、乾坤等等,是太昊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创造太极八卦的地方。其实,乾坤、太极等,是周以后才产生的观念,而阴阳鱼太极图,则是晚到了元末明初时候,才由文人们创造出来——最早见于赵撝廉《六书本义》一书。这也就是说,伏羲到过没有到过这个湾无从肯定,但他老人家是不可能创造出阴阳鱼太极图的。将伏羲和太极图、乾坤湾联系起来,很大成分上出于人们寻根敬祖的愿望和美好的想像。
愿望和想像当然是必要的,对发展旅游事业、振兴地方经济也是有益的。而且,作为人文伏羲,对这些也是认可的、接纳的——谁让她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容合的系统呢?

(此文2006年6月9日写于西安慧雨庐;6月12日在陕北延川“黄河文化渊源发现与前景展望”座谈会上发表。)
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话:029–87610275   电子邮箱:7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