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早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近年又升格为”世界遗产”,于是,那印制精美的彩色导游图上,连重庆市都省了,直称”中国大足石刻”。的确,大凡到四川、重庆旅游的海内外观光者,大足石刻都是一个靓点,能去看就尽量去看。
大足石刻多年前就在我的意识里存了盘。令我特别关注的,倒不是那些神龛、道场、佛菩萨的圣迹图、经变相,我最想看的,是那里的龙。大足石刻造像达六万余尊,分布在七十多个不同的地方,最集中者是宝顶山大佛湾和又称龙岗山的北山。着名的”九龙浴太子”就雕刻在大佛湾的北岩上。重庆铜梁举办龙灯艺术节,组委会安排我们去参观。进得宝顶山的园门,精美的造像依次展现在眼前。时间有限,对前面的叁君龛、圆觉洞、牧牛图、千手观音像等等,只能粗掠地看看,唯”九龙浴太子”让我脚步留连。
想来这里原就有一束淙淙流水的,那是从山石深处渗出来的清泉。精于造像的南宋艺术家见清流而生灵机:何不雕刻神龙以利用此水呢?龙是喜水的神物,有水就该有龙啊。何况佛经记云:释迦牟尼降生的时候,也就是还未觉悟成佛,仅仅是刚做上悉达多太子的时候,就有龙王口吐净水,为其沐浴。于是便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在清流滴渗处雕龙头九颗,且巧引清泉,让其从中央大龙的口中涓涓吐出。泉下雕悉达多太子双手合什坐像,那清泉便不偏不倚地滴落在太子的头顶上。
仔细看这些龙头,可谓相似中又有区别。眉毛粗放,眼睛凸圆,福态的狮鼻下,大嘴长伸且有敦厚的胡髭,看不到所谓的鹿角、牛耳,还有獠牙。这是相似处了。不同的是有的吐舌,有的闭口;中央大龙的口张得尤其大,露出水津津的舌头。太子趺坐在那儿,翘眉,睁目,敛口,沉静的表情中透出些许坚忍,让人联想到他日后的大气象和大作为。而那些茸茸的苔藓、绿藻,或红或黑的泥痕、水锈,所昭示的,便是岁月的漫漶、年代的久远了。
见我看得仔细,同行的一位年轻人问道:”庞老师啊,古代的印度有没有龙啊?”我说没龙,有的是”那伽”(Naga)。Naga的本意是蛇,或有些神性的蛇,是汉魏的佛经翻译者将其译为”龙”,大家接纳了,也就认为它是龙了。佛教中也没有什么”九龙”,九龙是中国人将最大的阳数”九”,同具备着诸多神性的”龙”结合起来,从而表示龙神之普遍、龙性之阳刚、龙力之强大的。
“这么说来,这幅雕刻图案,反映的是龙文化同佛教文化的融合了。”我说对了,咱们的祖先们,历来都有不错的胃口,本身的能保持,外来的东西也都吃得下,吃了就尽可能地多消化,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我在研讨会上讲中华龙有博大的内容和兼容的精神,这”九龙浴太子”就是”兼容”的形象化。
作于2000年11月
声明: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话:029-81017295 电子邮箱:loongf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