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可谓精彩纷呈,而其中的龙文化元素也颇值得一说。
贯穿开幕式始终的核心道具是浑天仪,那熊熊燃烧的青奥会圣火,就是通过浑天仪点燃的。浑天仪最早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所创制,其四根支柱被做成四条龙蟠绕向上的形状。青奥会开幕式上的浑天仪依然是“龙柱托圆”的造型:四根巨大的红色龙柱,均饰以蟠绕向上的龙纹,看上去既醒目又庄重。
我们知道,龙是中国人对自然界中的多种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创造的,具有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等精神蕴涵的神物。经过至少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海内外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而圆,可以象征圆融、圆满、圆梦,也可以象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于是,“龙柱托圆”就有了两层含义:一是表达秉赋着龙的精神的中华健儿要尽心尽力,使本届青奥会开得圆满、成功;二是象征以龙为标志的中华民族要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要使这个世界更加圆融和谐、文明美好。
“龙柱托圆”的核心道具之外,在《追梦》篇里,还出现了表演者们手持龙面纹道具的“青铜”群舞——
龙面纹也被称为饕餮纹、兽面纹,最早出现于距今五千年前的我国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上,之后成为夏、商、周(尤其是商、周)青铜器上比较多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纹饰。该纹的设计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龙面形象,头顶有双角,大眼,翘鼻,通常没有下唇。整个图像给人以庄严、凝重、神秘的感觉。
关于龙面纹的来源,有说是取材于虎,有说是取材于鳄,有说是取材于鸮,还有说取材于鹿、牛、羊等。通过比对,我们会发现,考古出土的相关面纹均不是某一种单纯动物所能简单对应,而虎、鳄、鸮,以及鹿、牛、羊等动物,都是龙的取材对象,故将该类面纹统称为龙面纹。
古人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龙面纹且将其造饰在青铜器上呢?李学勤先生指出:“图像中的兽,即龙,本来是神话性的动物,是古人神秘信仰的体现,同时又是当时正在逐渐形成、增长的统治权力的象征。要在图像中表现这一点,于是构成了如此奇幻的纹饰。”(《走出疑古时代》,长春出版社2007年版,第90页。)
所谓神秘信仰,即对人类之外的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中国古人,将人类之外的神秘力量通称为“天”。而龙,因取材于自然界的各种动物和天象,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天”的化身、天的象征、天的使者。那么,崇拜龙就意味着崇拜“天”,即崇拜自然力。而在古代,鼎、簋等青铜器常常被做为祭天的礼器,这样,将龙面纹造饰于青铜器上就可以理解了:让龙作为沟通天人的媒介和使者,体现天对人的眷顾,传达人对天的尊敬。
由此,青奥会上出现龙面纹“青铜”舞就有了这样的意义:常怀敬畏心,尊重大自然。
上述之外,本次青奥会,中国代表团的冠军领奖服依然是“冠军龙服”:沿用了“龙”的概念,将“中国龙印”作为整体的设计主题。龙服上龙印主要分布在袖子两侧,两袖的龙印结合银色龙鳞印花,象征龙盘柱而上,后背的龙印又如书法落款,寓意师出名家。相关报道称:“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领奖服,使得在中国健儿勇登领奖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健儿的雄风之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
(注:文中的“容合”是兼容、包容、容纳、综合、化合、合力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