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沟考古发现多与黄帝有关(图)

2012年03月31日 辽宁日报   

 

1333164543324_20822exo5no9

田家沟9号墓出土的玉器。左为蛇头形耳坠。

1333164543429_22t7mze7tm22

田家沟出土的玉镯。

1333164543533_ec88f4onrj1b

田家沟出土的蚕形玉器。

  中华民族一向以“龙的传人”闻名天下,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之路被誉为“丝绸之路”,中国在世界上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所有这些都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有着一脉相传的联系:黄帝文化中的龙文化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黄帝正妃嫘祖教人们养蚕缫丝以供衣着的事迹,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明确记载,而黄帝部落在战胜炎帝和蚩尤统一诸部落后,又有文字等伟大的发明,使人们由荒蛮跨进文明社会。

更让人惊叹的是,在田家沟红山文化考古发掘中,这些因素都一一得到了实证,让人无法不信服考古发现果然是历史的“无字地书”,同时为我们脚下的土地作为黄帝文化的发祥地而深感自豪。

上午发现蛇下午蛇头形耳坠现身

“这是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蛇头形玉耳坠,增加了考古发现中的玉器种类。 ”3月27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来柱打开电脑“看图说话”,向记者介绍田家沟红山文化考古中发现的这件独一无二的宝贝。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可能比玉猪龙的发现更有价值。

回忆起当初发掘的情景,王来柱翻开了《考古工作日记》。 2011年5月27日,那天上午刚上山清理墓葬的时候,当地民工张国龙在一个已经清理过的墓坑中发现了一条蛇。王来柱让张国龙将蛇缠在树枝上扔到远离发掘现场的草丛中。下午,发掘工作继续进行,15时45分,考古队开始清理第四地点9号墓,掀开石棺盖板后,将棺内的淤土清理干净,露出了一具完整的人体骨架。墓主人在棺中呈仰面、直身姿态,右耳下有一个鸡骨白色的玉饰。

玉器表面呈现出鸡骨白色,证明玉器的年代相当久远。事后,王来柱对这个玉饰进行了仔细研究。这个玉饰长近9厘米,厚近1厘米,正面看是蛇头,侧面可以看到长长的大嘴,颈部有瓦沟纹,“瓦沟纹是红山文化玉器最有代表性的纹饰”。玉饰背面六道阴刻线将蛇腹分成七部分,“这就是所谓蛇的七寸,在这个位置既可以抓到蛇,又不会被蛇咬到。 ”

佩戴玉蛇为黄帝部族习俗

从事红山文化考古10多年,王来柱认为这个耳饰与龙文化因素有关。众所周知,牛河梁出土了著名的“玉猪龙”。玉猪龙,到底是猪首、熊首,还是人首,说法很多。但“玉猪龙”的身体为卷曲的蛇体,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这位墓主人佩戴的单只蛇头形玉耳坠,让王来柱想到了《山海经》中有关神佩戴蛇形耳饰的记载。比如,在《大荒西经》中说:“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兹。 ”《大荒北经》中还说:“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 ”

《山海经》是一部上古奇书,记载了五帝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 《山海经》中常有神人戴蛇、践蛇、珥蛇的记载,其中的“戴”指在颈部圈挂,“践”指脚踏,“珥”指装饰在耳朵上。

如果把蛇头形玉耳坠与《山海经》中的有关记载对照,更显示出蛇头形玉耳坠的弥足珍贵。

“在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盘古、黄帝、伏羲、女娲等神人的形象,都曾带有蛇的痕迹。据《列子》记载:‘疱牺氏、女蜗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汉代画像砖中曾出现伏羲女娲交尾图像。 ”3月28日,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院长雷广臻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山海经》中有很多戴蛇、珥蛇、践蛇的神。如《海内西经》:“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海外北经》:“北方禺疆,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海外东经》:“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大荒南经》:“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 ”《山海经·海外西经》:“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从这些记载可得出一个结论:黄帝部落应以蛇为图腾。

古人还认为自己的祖先与蛇有血缘关系,于是产生了人面蛇身的传说。 《史记·天宫书》记载:“轩辕,黄龙体。 ”《五帝本纪》正义说黄帝“生日角龙颜”,并说黄帝之子有十二姓,闻一多先生考证其中的“僖”、“巳”两姓为龙蛇族,由此看来,黄帝部族的图腾体系中原本有蛇,后来蛇又演化为龙。 《山海经·海外西经》还说:“轩辕之国……穷山,有四蛇相绕。 ”这些记载进一步证明轩辕黄帝部族内部的氏族多以蛇为图腾。

诸神戴蛇、珥蛇、践蛇的记载,如果再加上考古实例的印证,便可以得出结论:佩戴玉蛇等应为黄帝部族的古老习俗。所戴之蛇、所珥之蛇、所践之蛇均为人造之物,而非真蛇,其中一些人造之物为玉器,牛河梁遗址及田家沟遗址出土的玉、玉蛇均是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