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书《龙年的礼物》爆红网络(组图)

2012-01-21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作者:蔡 震  

 

20120121014421485409

20120121014421982736

剪纸:大汉舞龙。

20120121014422218019

《龙年的礼物》封面。

  近日,一本剪纸图画书《龙年的礼物》在网上爆红,这本图画书大红色封面上,跃然着一条彩色剪纸吉祥龙,十分可爱。不少网友购得此书,如获至宝,称赞其代表了2012年头彩好运。这本书出自剪纸艺术家夫妇于平、任凭之手,是继《老鼠老鼠》《牛年的礼物》《虎年的礼物》《兔年的礼物》后,向大家献上的第5份生肖贺岁礼物。

团龙总会有上天时

该书成了网络香饽饽

“新年将至,围坐暖暖的火炉边,捧读《龙年的礼物》,它将带着老人们品味往昔岁月的醇香,让年轻人重温儿时过节的欢乐,并将最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精髓传承给孩子们。”剪纸艺术家于平、任凭夫妇讲述他们的剪纸创意。

带着浓郁山东口音的于平给记者讲了一段“龙的自白”,很有意思:“有人说,人多乱,龙多旱,母鸡多了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做饭。看来,早该实行岗位责任制了。也有人说,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看来,俺的品位是有目共睹的。还有人说,独龙难斗地头蛇。看来光有能力是不够的”。接着于平笑着自嘲:“更有人说,团龙总有上天时,俺特爱听这句话,别看俺现在这个熊样,到时俺会让你刮目相看的。”的确如此,这对夫妇的作品,近日成了网络的香饽饽。

龙,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于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当龙年新春的脚步渐渐走近,《龙年的礼物》再一次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龙文化对于人们深沉而隽永的影响。

书上提到许多民俗

城里的孩子难得一见

于平、任凭的剪纸作品保持了一贯的大气、质朴、简洁、喜气的风格,全书共分为三部分来讲述。第一部分“龙的民俗”以与龙有关的岁时节俗为内容,包括了春节、正月十五、二月二、三月三、谷雨和五月端午等节日。第二部分“黑龙江的传说”以民间传说故事《秃尾巴老李》为内容,这则故事除了在山东及黑龙江流传以外,也是我国比较有名的民间传说故事。第三部分“龙的俗信”中作者对于书中所涉及到的龙文化和民俗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细节补充。

整本书配以朗朗上口的山东快板、一韵到底的童谣和精美绝伦的剪纸,有饱浸岁月沧桑的节俗风情,有至香至浓的新年意味、人间情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老师看了书后评价说,书上提到的许多民俗类的东西,对于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可能见都难得一见。

起初作者打算放弃

激起网友向往和好奇

《龙年的礼物》还有个副标题:剪纸中国,听妈妈讲龙的故事。网友雯妈从网上购得这本书后,开始不以为然,“说实话,像这类以剪纸艺术做故事演绎手法的读物,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当她听朋友介绍,由于受市场所困,这套书的作者曾打算就此放弃的时候,“更激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向往与好奇。如今拿在手里,一页页的翻看着,心中越发能够体会于平、任凭两位老师在这套书中倾注的情感、付出与不舍!”

难得的是,看着随书附赠的1张贺年卡、3张藏书票和3张剪纸卡,雯妈十分佩服作者的专注与用心。令雯妈认可的是,“《龙年的礼物》这本书,有一个绝妙的好处,就是适合阅读的年龄跨度很大。从雯宝这么大点的孩子,到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甚至于像我这样‘不学无术’的妈妈,都是可以并且喜欢看的。”

评论家唐山一直喜欢于平、任凭夫妇的剪纸与版画。在他的眼里,这对夫妇的剪纸作品在朴野中,有生命的激动,在简练中,有童年的天真。到哪里去寻找中华文明再生的土壤?唐山说,路径有两条,一是向民间找,一是向文明的初期找,“因为只有这两端,尚存有一份真实的童年精神。”

本报记者 蔡 震

作者:蔡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