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上有一道很明显的雕琢痕迹,外形像龙。
距离新郑具茨山风后岭的轩辕庙约2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处龙形岩画。专家认为,这处岩画如与黄帝时代的龙文化有某种关联,此发现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它可能是具茨山岩画断代的突破口。晚报记者 王军方 文/图
龙形岩画有爪子有胡须,形象逼真
自从新郑具茨山发现岩画后,始祖山管委会游客接待处科长李超峰每次上山都很留意。日前,他终于有了新发现——龙形岩画。
龙形岩画是在一条小山路中间,它刻在一块浅颜色的石头上。
记者目测,龙身大约有1.2米长,龙身宽度最宽处5厘米,尾部越来越窄。
龙首处是一圆坑,有拳头大小,整个龙首呈圆滑的三角状,前部尖,后边宽。
龙首的右侧有一条小“沟”,向右下方延伸,越来越细,好像龙须一般。
龙身共有8道弯,其中在几个弯度的地方有一些浅坑,好像龙的爪子一样。
整幅图案的左下角,是单独的一小片岩画。这幅岩画是两行对应的小坑,每行6个,旁边还有一大点的坑,像是由3个小坑组成。
专家大胆猜测,此岩画与黄帝有关
新郑市黄帝文化研究学者靳录在这幅岩画的附近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岩画,与此前在具茨山上发现的岩画类似。
对于左下角的两排小坑和一个大坑,靳录通过对大量岩画进行分析,认为可能是作者的题款,是古代著作权的象征。
“从风化程度看,龙形岩画与此前发现的具茨山岩画没有什么区别,应该是一个时期的。”他说。
史书记载,黄帝统一天下后,为安抚归附的大河上下的广大部落,力排本族众议,毅然改变了部落原有的熊图腾,采用了龙图腾。
由于此岩画距具茨山风后岭的轩辕庙只有2公里左右,不由让靳录进行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龙形岩画说不准与黄帝相关。不过,具体年代还需岩画专家进行鉴定。”
他说,如果此岩画真与黄帝相关,将震惊世界,因为它可能破解具茨山岩画诞生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