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勇李娜晁明春 报道
本报济南讯 由长清区选送的《手龙舞》,在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近日又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初审。据介绍,该项目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将填补我国只有火龙、板凳龙、狮子龙,却没有手龙的历史。
长清区《手龙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以该区平安街道赵营村最为著名,旧称《二龙戏珠滚绣球》,是民间过年、婚庆等重大节日时用独特的肢体语言表演的舞蹈形式。从1986年开始,该区文化部门对这一民间舞蹈进行了挖掘、整理、恢复,名称先后称为《龙舞》、《手龙绣球灯》、《龙珠起舞庆胜利》等,最后定名《手龙舞》;表演人数由开始的16人,后来演变为 11 人、20 人、44 人,到现在的 50人;表演内容和形式从过去的打囤(龙盘柱)、对灯、单桥、双桥等简单的几种,逐步发展到龙腾虎跃、跳龙门、龙舟、麦浪翻滚、龙戏珠等多项内容和形式,并增加了领舞者、音乐绣球、龙喷雾等精彩场景,特别是通过服装统一、固定舞步等方面的创新后,《手龙舞》呈现出队伍庞大、气势恢弘、色彩艳丽、画面独特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