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老头老太扎堆
本报讯(记者黄广斌 刘霞)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按照过去的讲究,人们都要沐浴理发。当日,记者在省城一些理发店看到,理发的人络绎不绝,而且不少是头发稀疏的老爷爷、老奶奶。
虽然当天省城的天气阴沉沉的,还刮着阵阵寒风,大街小巷的理发店里却“热火朝天”。记者在满洲坟一家理发店内看到,室内沙发上坐着五六个等待理发的客人,两把椅子上还分别坐着正在理发的人,洗发池旁边还有正在排队洗发的人。理发的女师傅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挥舞着剪刀,忙得不亦乐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说:“我来了一个小时了,还没轮上我。看这架势,还得等上半个小时。一上午什么也没干,就理了个发。”记者在附近小区的一家理发店看到,在这里理发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两个老人还互相开着玩笑,取笑对方的头发稀少。而记者注意到,他们两人的头发似乎都不到打理的时候。
老年人重视头上的事情,一些年轻人则认为,没必要非得凑到这个日子去理发。在某机关工作的小杜说:“我就不讲究二月二。前两天我就去了理发店,还不用排队等待。”
相邀去爬天龙山
本报讯 (记者张晓鹏 实习生李涛)“二月二”古时叫“春耕节”,意思是从这一天开始,冬季赋闲的农民就要准备下地春耕,为一年的收成忙碌了。而一些都市人,却相约这一天一起去爬山,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新年能有新气象。
2月26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刚爬完天龙山而归的张先生。在太原开电脑公司的张先生是一位旅游爱好者,“十几天前,我在龙城论坛里发现一个帖子,是一个‘驴友’发起的。他邀请大家二月二一起去爬天龙山。我想用这种方式度过一个节日肯定非常有意思,很快就和他联系报名参加。”26日早上6时,张先生在天龙山脚下遇到了“同路人”组织者小陈和其他10位同来爬山的朋友。“虽然天气有些冷,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轻雾笼罩的天龙山更显得神秘,我们把车停在车场,沿着土路石阶绕山爬行,树木即将冒芽,鸟声萦绕耳畔,我们一路闲聊,一路赏景,感觉身体和心灵都特别舒坦,特别放松。”
张先生说和他们有同样想法的不乏其人,他们在山上遇到好几拨“登山者”,大家见面,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大家建议把‘二月二’登山这一方式持续下去,相约明年再见。我们也希望明年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去爬山。”
二月二 引“钱龙”
本报讯 (记者曹丽芳)26日早上,应县的韩大妈就开始忙活了,她拿出豆腐、豆子等,开始虔诚地忙碌起来。二月二,在朔州等地又叫“农耕节”,是个重要的节日,引来“钱龙”可保一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在应县农村,每年二月二,男主人早早起床出去挑水,女主人就在家忙活着做引“钱龙”的准备了,头一天就买好豆腐、棉线、鸡蛋。男主人出去挑水的时候,女主人开始生火煮鸡蛋,将豆腐放在案上,然后再将煮好的鸡蛋放在豆腐上,表示龙角;然后在豆腐的前边放上黑豆子,表示龙眼睛;将长长的白线放在案板上,表示龙身。男人挑水还要故意将水沿途洒在路上,表示将“钱龙”引回了家,然后焚香谢龙王。这些都做完后,就开始吃早饭了。早饭后,村里面要组织红火,有踩高跷的,有扭秧歌的,有的甚至组织人和邻村人对耍。
随着自来水入户,大家如今不用出去挑水了,但是传统的引“钱龙”这一习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长子师傅手艺高半天净赚三百六
本报讯 (记者黄广斌 刘霞)要说昨天谁最忙?当然是理发师。“龙抬头”日,也是理发师的“发财日”,来自长子县的王师傅对记者说:“我忙得中午饭也没吃上,都记不得理了多少个头啦。”
在太原市双塔寺街一家理发店内,长子县的一位师傅两手不停歇,正在快速地为客人服务。旁边有十多人正在等待,他们有的看杂志,有的聊天。趁王师傅喝水的间隙,记者赶紧问:“你这么忙,身体能受得了?今天收入可观吧。”这位师傅笑说:“钱是肯定比平时挣得多些,可你体会不到这份累。昨天晚上就有人预约,我今天早晨六点多就起床了。到现在已经忙了六七个小时了,中午饭还没吃呢。”店里的收银员说,到中午时分,收入大概有三百六。
据记者了解,由于长子理发师傅在我省较有名气,所以长子人开的理发店生意很好,而且他们的服务也受市民认可。这个“理发日”,他们无疑迎来了“发财日”。
传统与时尚结合祝福流淌在指间
本报讯 (记者闫婧宇)“二月二龙抬头,收到短信好兆头:幸福快乐开了头,生活甜蜜在心头!事业腾飞无尽头,钞票金元砸上头!亲朋好友常聚首,夫妻恩爱到白头!”2月26日,太原市某外企的张小姐一大早就收到朋友发来的祝福短信,翻翻日历一看果然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到底是个什么节日?“80后”的张小姐一上班就迫不及待地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原来,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平时只是知道端午吃粽子、清明要上坟,张小姐还真是第一次如此透彻地了解这二月二的习俗。于是,她轻按手指,把这祝福的短信又转发给了多位亲朋。“二月二记得吃枣豆啊。”短信刚发出去,张小姐就收到了朋友的回信。原来,张小姐老家在吕梁,在当地有“二月二吃枣豆”一说,寓意一年生活像红枣一样甜蜜。与时尚相伴的张小姐,自然觉得这些说法很逗,但她还是美美地吃了一块,当作美好的祝愿。
咱来个春天大联欢
本报讯(首席记者 李尚鸿)快看,二龙戏珠、龙翻身、龙抬头……龙队的表演真是精彩纷呈。2月26日,民俗谓之“龙抬头”,又是一年万物复苏时,“二月二春天大联欢民间社火及文艺演出”在省城北大街举行,闻听热闹的锣鼓声,不少市民都带着孩子前来观赏。
本次活动由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杏花岭区喜洋洋艺术团承办,老艺人们先后表演了腰鼓、旱船、跑驴、挑媳妇以及杂耍节目,张变兰、樊学文、邢金堂等人则为大家献上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二人台《打金钱》、小戏《双喜临门》。
主办方说,过去在二月二,人们有吃饺子、春卷、面条的习俗,这分别代表着吃“龙耳”、“龙鳞”和“龙须”。他们举办民间文艺演出,主要是希望生活在都市里的百姓更多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弘扬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