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关注时代潮流,呼唤民族精神,倡导新的文明,由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庞进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王东,共同发起、筹备、主持的“首届中国龙文化北大论坛”,于2012年1月4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与会专家学者有分别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广东、湖南、湖北等地的段宝林、刘星亮、王大有、李耀宗、黄益苏、王玉玺、闸东山、李雷鸣、黄康泰、王红旗、张志春、蒋明智、赖翅萍等三十多人。论坛以“中国龙文化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当代价值、世界意义”为主题,围绕着龙的源流、实质,龙的精神、价值,龙与世界文明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堪称新世纪以来涉及最全面、研讨最深入,理论层次最高的一次学术盛会。现纪要如下:
一.关于龙的源流、实质
王东把张岱年与他倡导的综合创新文化观,运用于龙文化研究中,提出龙的起源本质在于:源于图腾,超越图腾;多元一体,综合创新;文化符号,民族象征;原创文明,政治发明。他认为,无论是西方的、前人的图腾说,还是闻一多以蛇为主的综合图腾说,都不足以真正揭示中国龙的本质特征:“图腾”的本质在于实物崇拜、自然崇拜,而现实生活、客观自然中并不存在龙;中国龙源于图腾,却超越了图腾,是象征民族文化、原创国家的文化符号、文化创造。中国龙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上下两个五千年,大体同步,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六种历史形态:①中国龙文化最早源头,可上溯到近一万年前山西吉县柿子滩鹿角鱼尾祖龙,八千年前辽宁查海卵石堆塑亚祖龙;②至今6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与原创国家的起源形成时代,出现了六大区系、九种原龙;③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雏形期,初步综合的夔龙,成了民族融合国家的文化象征;④春秋战国、秦汉时代,基本型的飞龙,成为中华文明、古代国家基本定型的文化象征;⑤距今1000年前的两宋至元、明、清时代,中华文明转型期,二重走向的黄龙,黄龙成了皇权象征,龙王成了民间水神;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龙成了中华文明走向现代复兴的文化象征。
庞进长期、全面、系统地对龙文化做了研究,认为,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创造的,具备长身,大口,大多有角、有足、有鳞、有尾等形象特征,和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品性的神物;其实质,是中华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经过漫长时间的创造、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龙文化有一个极其深远而宽广的坐标系。它的时间纵轴已达八千年,甚至可以探伸到万年以上;它的空间横轴扫揽了整个中华大地,及至地球上所有有华人、华裔生息、繁衍的地方。龙的“容合”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容合,龙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标志者。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标志文化;既是民间文化,也是官方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既是传统文化,也是时尚文化;既是中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他强调,一个世纪以来,龙已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完成了它的现代转型,成为华人身份认同的标符深入人心。
刘星亮认为,中国龙文化具有悠久性、延续性、变异性、多样性、普遍性、整合性的特征。段宝林认为,龙已经由远古的图腾,转变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信仰龙、崇拜龙,已经不是什么新的图腾崇拜。李耀宗认为,上下五千年,我广袤中华大地,从氏族、族群以至民族,在漫长生息变迁中,“多元错综”且“分合多变”,逐渐从各奉“区域图腾”而认同“一体龙脉”。龙载录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国谱”,辉映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是中华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神圣象征。由“中国龙”而生发之赅博无匹“龙文化”,在浩瀚“中华文化”中,独具“源头、母体、一脉”三大特征,完全堪称我中华民族的“国谱文化”,我中华民族“文化强国”之基、长盛不衰之本。
二.关于龙的精神、价值
庞进将龙的精神总结概括为八个字:容合,福生,谐天,奋进。指出,容合是“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概称,是世界观、方法论;福生即造福众生,是价值观、幸福论;谐天即与天和谐、尊重自然规律,是天人观、生态论;奋进即奋发进取、创新图强,是人生观、强国论。龙文化,对国人,可以致和谐;对世界,可以开太平。庞进还考察了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提出龙的“福生”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龙的“和美”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契合、龙文化强大的凝聚力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供支持、龙文化的奋进精神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动力、龙道文明中的“仁道”可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立论参照、龙文化的“容合”精髓可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方法论借鉴。王东认为,龙文化的历史、文化、哲学底蕴,在于隐含着中国文化基因、四大理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文化观。何星亮认为,中国龙文化体现的人文精神有五:创新精神、综合精神、包容精神、进取精神、独立精神。马知遥认为,从最早的龙图腾所代表的团结统一到振兴中华的龙的精神,这些所有积极向上的意义,被当代人赋予了新的活力;官方推崇和民间保留的双向互动,让龙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阶层都获得了生命力。李雷鸣认为,中国龙的本性是除恶扬善,中国龙的精神应体现为国家观,而举国一统的体制体现了中国龙的巨大威力。
蒋明智对珠江流域广为流传的龙母传说进行了研究,指出龙母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龙的观念和孝道伦理。龙母传说及其信仰对粤港澳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赖翅萍对龙母传说系统含摄的基本母题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些基本母题蕴含着远古时期岭南女性的生命观、母教观、自然观与性别观,表现了活泼泼的南方女性主体精神,认为龙母传说不但有力地佐证了岭南女性在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也成为生生不息的岭南女性文明的源头。张志春对中国服饰文化中的龙意象进行了研究,指出,龙是中国服饰文化的核心意象之一;龙在图腾同体的服饰萌生与演进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龙不仅以具像抽象的形式进入了服饰境界,而且以更为深隐的色彩层面增益了中国服饰文化的意蕴与形式美感。徐华铛研究了龙的装饰艺术,指出,龙,这一有着东方美的民族艺术造型之魂,已渗透了整整30个世纪,不仅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璀璨夺目的明珠,在高度发展的现实生活中,仍以各种秀美的形式出现,显示出它永开不败的艺术魅力。
三.龙与世界文明
庞进提出了“龙道”、“龙道文明”、“世界龙”等概念,将“龙道”定义为“以龙为象征标志的,来自中华民族,在冶炼萃取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优秀精华基础上容合创新的思想学说、理论体系”;将“龙道文明”定义为“以龙道的创造、演进、宣传、推广、弘扬、应用所形成的文明”。从“天道”、“仁道”、“行道”三个方面举要说明了龙道文明的内容;认为龙道文明以“多互主体观”、“世界可龙观”为立论依据;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节制人类需求,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平抑人的欲望,倡导公德,强化机制,高扬诚信旗帜;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调理人的思想,疏导人心,提供药方,疗救精神疾病。认为龙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龙道文明,是福祉世界的文明。李雷鸣认为,中国龙的担当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从而成为世界龙。
黄佶考察了龙与西方dragon的根本差异,指出,欧洲、美国、俄罗斯、伊朗、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画家在创作时政绘画时,常用dragon作为敌人或各种坏事物的象征。说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心中,dragon的象征意义是非常负面的。把中国的象征龙译为dragon,为敌视中国的人妖魔化中国创造了便利条件。因此,龙不宜译为dragon。在外译本民族特有事物名称时,中国人应该向日本人学习,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大胆创造新的外文词汇,如loong。吴键川、王红旗、王雨墨等认为,龙凤文化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也必将对人类发展作出重大历史贡献。研究龙凤文化要从现代意象学和符号学入手,龙凤完全可以成为世界和平文化的象征。只有用现代的语言诠释中华龙凤文化,才能彰显泱泱大国的风范和气度。号召龙凤传人携手并肩,圆人类和解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