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同志说过:“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龙文化,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真理。”有识之士认为:龙文化早已是中国标志性的基因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人文特质之一,应当作为根文化遗产善加保护。
因此,为“中华龙”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措施的当务之急。其申报理由如下:
一、历史传承悠久,现实影响深远。
中华民族是一个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而伟大的国度,各种文化五彩缤纷,枝繁叶茂。那么,支撑这棵文化大树的根究竟是什么?学界有的说是炎黄文化,有的说是儒家文化,有的说是道家文化。我们认为,这都不准确。判断一个民族的根文化必需起码具备这么几条标准:历史性、共通性、代表性、支柱性、连续性。也就是说:根文化必需诞生最早,各民族认同通用,是诸文化的代表,是民族信仰的支柱,长期传承不间断。综观各种历史文化,同时具备上述特征的唯有中华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永久的、最大的图腾,不仅当代华人以龙的传人自居,就连伏羲和炎黄二帝以及大禹等帝王都自称是龙的化身。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与天人和谐的精神;是五千年来56个民族的人民团结、融合、善变、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龙的精神是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唯一能共同认可的精神象征;在当代它已经不可替代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文化,它是指专门研究龙的起源、龙的民间传说、龙的表现形式、龙的建筑艺术、龙的祭祀活动、龙文化产业等一切与龙有关的文化艺术的总称。它应该是一种关联神学、美学、统治学、社会学的独立科学门类。
龙文化的渗透力极强,在过去和现在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龙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不仅在儒、佛、道教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它还渗透到中国文学中的诗歌、小说、杂剧等各种文化形式中,渗透到建筑、服饰等物质领域,渗透到当今的企业文化和人文之中。据统计全国以“龙”字取名的企业不下十万之众,姓名中含“龙”字的逾千万人。就连神州六号上太空,奥运会开幕式,国庆大典等国家级重大活动中都腾飞着龙的身影。
可以说,华人有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但几乎没有华人不认同龙文化,各民族都不否认自己是龙的传人。龙文化的影响和各民族华人的认同度均高于以炎黄文化为首的其它任何传统文化。龙早已约定俗成为中华图腾、精神象征、情感纽带、文化标志。因此抓住了龙文化,就等于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根脉。
总之,从历史纵向上看,没有哪一种文化比龙文化更经久不衰;从地域横向上看,没有哪一种文化能象龙文化一样使五十六个民族的华人喜爱有加;从政治高度上看,没有哪一种文化现象能象龙文化一样被提升为民族象征和民族精神。
因此,我们只有确立了龙文化的地位,弥补民族信仰的缺失,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龙的“团结、融合、善变、造福、奋进”的民族精神,才能使世界华人真诚互信,为“和谐中华”这个总目标共同奋斗。这也是我们提出当前要发展、弘扬龙文化的伟大现实意义之所在。
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方兴未艾。
对于弘扬龙文化,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国家早已把龙文化和炎黄文化作为团结维系世界华人的“纽带工程”来抓。钱其琛同志在主抓这项工作时,还亲自撰写【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文章,他指出:“我感到,我们必须深入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对龙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达到科学而不是盲目、深刻而不是肤浅、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境界。”1999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破例收藏了著名书画家胡源智的代表作《吉祥如意龙》;他曾经诙谐地说:我属龙,我也喜欢龙文化。江泽民、温家宝、李 鹏等同志都三次到过汉口龙王庙并题字。胡锦涛同志曾经在中国第八次文代会上亲自用毛笔为巨龙点睛;更值得一提的是: 2007年2月18日大年初一,他在兰州一公园内拿起画笔,与12岁少年杨雅童一起画了一条腾飞的龙。胡总书记的这一行为,实际是在期盼我们龙的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广大;期望我们中华民族如巨龙腾飞、蒸蒸日上!
如此同时,地方政府领导对龙文化工作也给于了极大支持,北京、重庆、河南、海南、湖南、湖北、甘肃等省市的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龙文化的建设。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几次出席并主持龙文化艺术节,还亲自担任【神龙文化】的总撰稿人。湖北省长李鸿忠同志郑重批示在武汉打造龙文化中心的方案。在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关心支持下,中南大学的“龙舞”经教育部批准已经走进全国100多所高校的课堂。
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现在国内外研究中华龙文化的机构和社团如雨后春笋,繁荣和建设龙文化的产业方兴未艾,龙文化的艺术品种更是空前的丰富多彩,一个全国性、全民性团结向上的精神文化纽带正在悄然形成。
三、巨龙腾飞世界,尚需名正言顺。
中华巨龙的形象,已随着华人的足迹和各国文化的交流
影响着世界。但长期以来由于龙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自在的过程,对龙本身的形象没有一个合理的规范,对以龙为主题衍生的各种文化艺术良莠不齐,导致国内外个别人以龙文化的某些瑕疵来攻击和否认中华龙。
亿万年来,不算自然中存在的酷似龙的形象,人文产生的龙形象至少有八千年。龙的形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色到彩色,由陆地走向湖泊、江河、大海、天空。在中华龙的世界里,它不仅是一个多种灵物的集合体,它自身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迄今为止,谁也没有统计出中华龙有多少种类,仅文献有明文记载的大致如下:按种类分有蛟龙、夔龙、虬龙、蟠龙、角龙、应龙、火龙、青龙、鱼化龙;按形式分有坐龙、行龙、升龙、降龙、云龙、团龙、草龙、拐子龙等。世界各地祭龙、舞龙、雕龙、画龙、写龙的形式更是千姿百态。总体来说,中华龙文化既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也不可否认少量存在良莠不齐和杂乱无章的现象。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这一根文化得以弘扬和发展,武汉龙文化促进会率先提出:一是要建立“中华龙学”学科,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发掘、研究、弘扬龙文化。二是要塑造中华龙的“时代形象”,要集古今中外龙的形象精华,打造一个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三是将“中华龙”申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要求我们迅速认真系统地整理好龙文化,使中华民族这个最大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四是打造一个全国性龙文化活动中心。炎帝、黄帝均有祭祀活动中心,而被三皇五帝所尊崇的龙却没有名正言顺的纪念场所。况且民间流传的龙文化活动的内容比炎黄文化要丰富得多,我们除了每年在龙文化活动中心搞一次世界华人公拜龙王大典以外,每个月都可以以龙的节日开展龙文化盛会,可以为十万之众的“龙”字号企业创造各种交流平台。
毋庸置疑,龙文化是帝王与民众共同创造的文化,是统治与被统治阶级唯一都能接受的文化,是流传最广历久不衰的文化。龙的信众最为广泛,它既不是一种宗教,也不是什么主义,但龙文化却比任何宗教、任何主义更深入人心,更易激发爱国热情。
为了使这个最古老最有生命力最具影响力的的文化现象健康地发展下去,我们郑重吁请政府部门将“中华龙”迅速申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遗产。使中华龙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腾飞于世界。
四、重塑图腾形象,繁荣始祖文化。
既然“中华龙”早已约定俗成为民族图腾、精神象征、情感纽带、文化标志。它就不应该是一个完全抽象而无法形容的怪兽形象。应该赋予它既能代表历史,又能符合现在及将来的发展要求,且更能使世界华人所接受的完美形象。建议以清代五爪龙的形象为主干,重新包装设计出青龙、红龙、白龙、黑龙、黄龙的新形象,他们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并以此组“五龙”形象作为国内外注册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图徽。
既然龙文化是团结世界华人的“纽带工程”的主题项目,它就不应该是分散的、各自为战的、杂乱无章的纯民间文化。应该将其最精华的东西集中在某一个地方,通过一系列的载体集中展示给世界。
从另一个角度讲,既是给龙安一个“家”,也是给世界华人找一个祭拜龙的活动基地。现在黄帝、炎帝都有了祭祀中心,再给龙建一个祭拜中心,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核心主题都能得到系统而规范的传承,所以打 造中国龙文化中心是顺应潮流和水道渠成的事情。
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应该将整理龙文化遗产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首先要解决龙的形象问题,第二就是全面收集整理龙文化遗产,第三就是打造世界华人公拜中华龙的活动中心。这三条做好了,无疑是给世界华人建造了一座永久的精神家园。
为“中华龙”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顺妮 2010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