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緣何成爲美國民衆之敵

陈思进  2011年10月14日

 

“華爾街”緣何成爲美國民衆之敵
在夏日最後一個長周末(勞工節)剛過完不久,來自美國各地的民衆于9月17日聚集在紐約華爾街,爆發了一場聲勢浩蕩的“占領華爾街”的示威,人們高舉标語,高呼“要工作!要工作!”

也難怪美國民衆群情激憤,想當年,每年底年初是華爾街最興奮的時候,華爾街公司一個接一個宣布發放獎金的數額,相比之下一家比一家絢麗多姿,這個公司每個員工平均20萬美元,那個公司30萬美元,媒體也跟着湊熱鬧幫着華爾街人數錢,搞得華爾街員工個個都好似好萊塢明星似的。

記憶中最興旺的一年,雷曼兄弟每個員工的平均獎金是52萬美金,美林56萬,高盛66萬!那一年全華爾街30多萬員工,每人平均收入是30萬,足足高出美國平均收入的7倍!

那些交易員、基金經理,每年拿一個百萬紅包稀松平常,上千萬也不少見。

而2007年底,華爾街已然陰雲密布,多家投行面臨着巨額的虧損,可他們的年終獎金卻仍然以盈利創紀錄的2006年爲标準,其中一個對沖基金的管理人保爾森(與美國時任财長無關系),竟然拿了一個35億美元的大紅包!

據統計,2007年,單那五大投資行的全年薪水支出就高達700億美元,比2006年還高出18%,這些巨額獎金直接導緻各行的流動資金劇減,随着2008年次貸風暴的升級,各大投行開始捉襟見肘,運行困難。

甚至在巴克萊以17.5億美元買下雷曼的紐約投資部門後,還将部分員工的分紅計劃包含在收購協議中;紐約留下的一萬員工,可望分得25億美元紅利,而這筆紅利金是在雷曼破産之前設立的!但與此同時,有多少投資雷曼的普通投資者正爲賠錢哭泣着……

然而美國第一輪的救市計劃(QE1),實際上隻是救了引發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華爾街。

現在三年多過去了,成千上萬失去了工作的人依然找不到工作,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工作将不保,以至失去家園,美國夢無從談起。雖然官方實業率在10%以下,可實際失業率超過17%,年輕人的失業率更是超過25%,漸漸地對未來失去希望。

而華爾街人依然我行我素,該拿的錢一分不少,該拿的獎金也一分不少,怎能不引發民怨呢?

目前美國最關鍵的問題就在于如何降低失業率,隻要這個問題能解決,其他的一切問題都會慢慢地迎刃而解。

就連近日因“落跑新娘”而成爲新聞人物的《花花公子》創辦人、高齡85歲的休赫夫納,在CNN的一個訪談中也提到:“Let’s Get People Back to Work!”(讓人們回去工作!)

那麽怎樣才能降低失業率呢?該想的辦法美國幾乎都想盡了,從QE1到QE2,然而錢就是無法流入需要的地方,比如流入實體經濟,流入制造業,吸引企業雇用更多的員工。

事實上就連這次在金融危機中拿到政府救助最多的華爾街,也将開始裁員了。

很明顯,美國經濟已對貨币寬松産生了抗藥性,别說QE3了,就是QE13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美聯儲已經暗示,暫時不會推出QE3。

那怎麽辦呢?就隻有一招了,也就是前些日子想競選下屆總統的紐約地産大亨唐納德特朗普提出的,讓流失到海外的工作職位重新再回來,使美國以金融業、服務業爲支柱的産業回歸到實業,即讓美國人返回工作崗位自己生産,爲社會創造真正的财富。

爲此,近期美國國會正在讨論一項議案,其關鍵點是吸引美國的跨國公司海外利潤回流美國,以此加強美國國内的投資,進而提高就業率。爲了實現這一目标,政府将給與企業非常優惠的稅率,從目前的30%大幅降至5.5%,對資本來說,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希望美國能找到一個能擺脫經濟困境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不過,同時也在暗暗爲中國擔心。如果美國海外企業準備回歸美國的話,美國的失業率一定會大幅下降,不過,那很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内對中國産生沖擊。因此,中國要做好準備了。

當美國高科技公司的資深研發人員也加入失業大軍時,我們不禁要問,美國的創新動力還在嗎?是否這正是中國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