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城墙含光门门道遗址(图)
壮哉西安,宏伟城墙。十八城门,含光称奇。隋唐初建,皇城之西。遗存胜迹,名传于世。含光之词,源于春秋。卫人孔周,殷代留宝。三把宝剑,其一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故《易·坤》言:“含万物而化光。”蕴含光泽,普照众生,“华色含光,体美冶容”。含光之门,取其美意:开城垣之通衢,览终南之翠色;迎八方来宾,纳九州风华。
隋唐含光门,神圣之门。泱泱帝国,巍巍皇城。盛世景象,尽在其中。门内东侧鸿胪寺、鸿胪客馆毗邻;万国朝贺,川流不息。西侧大社、郊社署相连;每年仲春仲秋,两次祭祀,热闹非凡;天宝三载,升社稷,为大祀;祭太社,置以句龙;祭太稷,配以后稷;规模宏大,蔚蔚壮观。门外太平、善和两坊,名人富商云集。著名佛寺,名实际寺;善导住持,香火绵延,曾获“中国净土宗”之誉。尤为王鉷山池院,引清明渠水入,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凜若高秋,谓之“自雨亭”,是为一大景致。两坊之西,更有“西市”,国际贸易之盛,“丝路”客商,驼铃相伴,穿梭此门,往来期间。
宋元含光门,封存之门。天佑元年,朱温发难,劫持昭宗,迁都洛阳。熊熊大火,焦土长安,含光门、城门楼,化为灰烬,之后,匡国节度使韩建,重修皇城,为之“新城”。含光三门,中西两门,从此废弃;东侧门道,幸免遭遇,上铺青石,暂为通行。直至宋哲宗元佑年间,张礼游城南,含光门入,故唐胜迹,感慨万端。元代西安,改城奉元,整修路城,含光之门全封。曾经辉煌,不见踪影。明洪武二年,又改奉元路为西安府。秦王朱樉,修扩古城;青砖砌墙,糯汁灌缝;隋唐夯土,包夹其内;含光三门,裹压其中。这一掩藏,六百多年,应含光之本意,沉睡而不醒。
当代含光门,奇伟之门。丙戌孟春,隋唐古门,重见天日;三门道遗址,豁然面世:余留高墙,风姿卓越;门洞滚砖,栉比鳞然;栏柱础石,沧桑斑斑。建大厅保护,城墙内外,一片欢腾。时至癸未年末,政府拨款,文保主持,遗址之上,建立新馆。城墙断面、过水涵洞,意外呈现,乃锦上添花。甲申秋月,城墙景区,统管立规,两馆并举,相得益彰。丁亥菊月,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含光门遗址,作为“起点”,列入首批名录。戊子榴月,中亚西亚官员,莅临考察,翘指称赞,为保护典范。
“含光醇德,为士作程。”今日含光门,开放之门,三大遗址,见证西安非凡史;未来含光门,记忆之门,三大陈列,展示城墙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