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本龙书

庞进  发表日期:2008年3月29日  

 

2006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中国社会出版社的李新涛女士打来电话,说该社近年来按照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等“四部委”的要求,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文化支持,规划为“新农村书屋”配套出版图书1000多个品种。旨在“形成以图书室援建和读书活动为纽带,以城乡互动、城乡一体为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力争5年内在全国1/3以上的村委会建立农村图书室,确保2亿多农民由此受益”。说她从网上了解到了我的研究情况,特邀我撰写一本《龙子龙孙龙文化》,作为配套书之一。
我说行啊。新涛女士又说,这套书带有公益性质,稿费不高,千字三十元,您不介意吧?我说不介意。于是就在电话中商定了以我近年发表的龙文化文章为主、全书分成若干个单元、字数不超过十二万字、文字尽量通俗一些、优雅一些等等。
事情就这么定了。由于要求字数不多,内容又都是我近年来发表过的,所以很快就成了形:分为“龙魂龙魄”、“龙根龙源”、“龙俗龙事”、“龙山龙水”四个单元,收入了《中国人的聪明》、《龙的哲思》、《龙凤:和谐的象征》、《人文伏羲》等文章41篇。每个单元我都撰写了简短的导言,如“龙魂龙魄”——“魂魄泛指事物的精神,龙的魂魄也即龙的精神。人无魂魄不成人,龙无精神不成龙。龙的精神可概括为:容合,福生,谐天,奋进。这八个字简捷凝练,寓意深邃……”;如“龙山龙水”——山水是生命的摇篮。人来自山水,龙也来自山水。山山水水为龙文化提供着栖身处、展示台、演绎地。自然龙、神话龙、帝王龙是龙山龙水得名的途径和依据。龙依山水而幻化万象,山水因龙而灵气盈溢……”
此前,2006年3月25日,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作协、陕西省记协、陕西传统文化研究院、陕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西安日报社、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等七家单位联合在西安陇海大酒店,召开了“龙凤之魅——庞进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陈忠实、贾平凹、石兴邦、赵馥洁、萧云儒、韩养民、费秉勋、畅广元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大家对我的龙凤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做了高度的,当然也是中肯的评价。陕西省社科联主席、著名哲学家赵馥洁先生的发言全面而精当,就用做了本书的序言。
赵先生用“多维的文化视角”、“深厚的历史意识”、“诗性的论述风格”、“创新的学术观点”、“深切的精神关怀”来论述我的研究,并认为我的研究“成绩卓著,特色鲜明,价值重大。是一项关系到发掘文化遗产、承传文化使命、弘扬文化精神、推动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交流的宏业盛举”。我觉得,赵先生的发言,以及众多先生女士的发言,都既是对我的褒赞,也是对我的鞭策,促使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事情做得更好。
书稿是用电子邮件发给新涛女士的。7月初,我应邀赴京,参加《诗刊》社组织的青年诗人梦野诗集《情在高处》的研讨会。住在金台西路人民日报社附近的一家招待所里,电话一打,新涛女士说她也住在那一块。于是很快就见了面,清爽精干的新涛女士带着她和丈夫的“得意之作”——十岁出头的聪俊儿子,也带来了《龙子龙孙龙文化》校样稿。不知其他学者作家是何感受,我对校样稿有特别亲切的感觉,别人的媳妇好,自己的娃娃亲。论起来,看校样稿比陪夫人到医院里通过“B超”看腹中的胎儿要直接多了。“B超”再高级,看上去图像也是毛毛乎乎的,而校样稿就清晰多了。
将校样稿带回西安,仔仔细细地校对了一遍,然后挂号寄给新涛女士。之后,忙开了其他事情,没怎么再过问。是年11月上旬,我赴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到后的第二天,我给新涛女士打了个电话,说我到北京开会来了,住在北京饭店的几楼几号,新涛女士说好,我晚上就来看你。
晚上8点多,穿皮靴,戴线帽、一身冬装的新涛女士来了,是开着私家车来的,手中提了个印有“中国社会出版社”字样的纸袋子。我说咱们的书快出来了吧,新涛女士说:“9月下旬就印出来了,我因出差还没来得及给你寄样书,今天给你带来了。”说着,就从纸袋子里将样书取出,一共十本。我接过来,但见书皮为淡雪青色,书名“龙子龙孙”四字小,为棕色楷体,“龙文化”三字大,棕色偏黑,显得醒目。而一条淡棕色的升龙,则绕过竖排的书名盘环而上。书不厚,内文字也小了些,但还称得上精致。
书就这么出了。就像父母将子女生出来,而子女的命运非父母所能掌握那样,一本书也有一本书的命运。《龙子龙孙龙文化》在我出的二十多种书中内容不算特别厚重的,印制也不算最精美大气的,但却因赶上了一场“弃龙”风波而多得青睐,这倒是作为作者的我没有预料到的。此书于在10月、11月上市,12月初,“弃龙”风波由上海滩刮起,借助现代化传媒,迅速引起关注和争议。于是,龙文化热起来了,大家都想知道龙是怎么回事了,找本龙书看看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2006年12月15日,《北京商报》登出长篇报道《松动的龙图腾》,文中说:“一本名为《龙子龙孙龙文化》的书歪打误撞地赶在此时出版,一不小心成为畅销书,这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创造民俗类书籍新的销售纪录。”
当然,赶上好时机只是一方面,书的内容能解答大家关注的问题才是畅销的关键所在。尽管《龙子龙孙龙文化》并非针对“弃龙”风波而出版,但风波中提出并争议不休的,诸如龙非现实生物的问题,龙曾象征帝王皇权,中华儿女为何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等问题,这本书中的确已有比较清楚的阐释。

(2008年3月15日多伦多枫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