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与秦俑

庞进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3日  

 

作为一个骊山下长大的临潼人,对一个人物,你是无法回避的。因为这个人物做事很绝,他竟然把自己的坟墓变成了骊山上的一个峰峁,一道风景。

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存在很大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人说他是绝代恶魁、天下少见的暴君。其实两种说法都没有错,此人的确是功也大来罪也大,可以说是功高如山,罪深似海。其功,在于结束战乱,天下归一,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推行郡县治;其罪,在于征民夫,役刑徒,修陵墓,筑长城,穷侈极欲,横征暴敛,专断残忍,严刑酷法,使”天下苦秦久矣”。

“龙蟠虎踞树层层”,骊山秦陵是高大恢宏的,高大恢宏的秦陵有”天下第一陵”之称,因为在华夏大地上,你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皇帝陵了。1961年,它成为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经测量,秦陵园东西、南北各长7.5公里,占地面积达56.25公里;陵冢封土原来的高度,《汉书》和《三辅故事》均记为”五十余丈”,秦时一尺约为23.1厘米,”五十余丈”相当于120米。

观览秦陵,人们会联想到古埃及著名的也是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两相比较,秦陵修了39年,比胡夫金字塔的修建时间多了8年;秦陵动用人力72万,是胡夫金字塔修建人数的8倍;至于陵园规模,胡夫金字塔就要小秦陵若干倍了。

秦陵园还是一个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史载其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鱼膏为脂烛,金银为凫雁。””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游观,上成山林。””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长达40年的考古戡探也表明,其藏埋宝物的确多得惊人。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农民在陵园东侧打井,发现了让全世界为之轰动和震惊的兵马俑。之后,考古工作者又在陵西发掘了堪称”青铜器之冠”的铜车马。近年来,陵区又先后出土了陶马陶俑、石铠甲胄、青铜大鼎、百戏俑、文官俑等珍贵文物。

据悉,陕西方面已决定筹集10亿元资金,修建拟名为”骊山苑”的秦陵博物院。这个博物院,既包括现有的兵马俑博物馆,又包括在后来陆续发现的石铠甲、铜车马、陪葬墓、修陵人墓等处新建的遗址博物馆或专题展馆。目前,在秦陵外城范围征地近3000亩的工作已着手进行。可以想象,若干年后,呈现在地球东方、中国西部的”骊山苑”,其规模之大、气势之宏、文化蕴含之丰厚深赡,大概在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1974年兵马俑刚发现的时候,我和两个朋友曾骑着自行车去看。雨过不久,秦陵之东,泥泞的田野里赫然一个方形的大坑,坑边用塑料布围着,坑里横七竖八地堆叠着陶俑的碎片,一些人正在坑里小心翼翼地挖掘清理。后来,大屋顶在大坑上架了起来,坑里的兵马俑一尊一尊地被修复,成排成排地站起来。一个令全世界注目的博物馆便诞生了。再后来,博物馆的规模越来越大,由一个坑发展到三个坑,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光这馆那馆就增加了好多个。吸引得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到了”五一”高峰期,参观者多得像滚滚潮水。

兵马俑的出土,使骊山成了名胜中的名胜。素有”文物大省”之誉的陕西、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西安,也以兵马俑的问世而锦上添花,成为旅游热线。外国元首们到中国来,多要西行陕西,驱车骊山,看看秦陵,看看秦始皇的兵马俑。

元首们来了,看了,不免要感慨一番,评价一番。政坛要人的几句话,往往能成为千古经典。比如,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的几句话,就使秦兵马俑的名字传遍全球。他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这句话的经典之处在于,把兵马俑一下子摆到了和”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仑的空中花园”、”希腊的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阿泰密斯女神像”、”罗德岛的太阳神金塑像”、”埃及亚历山大港的灯塔”同等的位置。后来,也有把其他考古发现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但都没有秦俑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叫得响、普遍公认的程度高。

希拉克还有一句话也很经典:”不看金字塔,等于没有真正到过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此话可以说是把世界引向秦俑,把秦俑推向世界的一句最好的广告词。有了这句话,秦俑馆就成了那些外国的元首政要、各界名流,以及普通游客们到中国来要参观的首选景点。西方的”秦俑热”由此掀起,至今温度不减。

兵马俑在世界上的走红,至少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不少外国人知道中国有了不起的兵马俑,知道了兵马俑在陕西,在西安;另一个效果是,西安人、陕西人到外地去,常常会被人称为兵马俑。

那年去差外地,与会者来自全国,基本上一个省区一个人,饭桌上,大家便以各地的名人物事作指代劝酒取乐,如将来自新疆的叫”阿凡提”,将来自山东的称”武二郎”,喊从贵州来的为”黔驴”,呼从青海来的为”青海湖”,等等。到我这儿,他们便说:”来,陕西兵马俑,干一杯!”我便站起来,和他们干杯,好像承认了自己是兵马俑似的。

其实,说心里话,拿兵马俑比我,我是不情愿接受的。兵马俑是什么?是为秦始皇卖命的炮灰,是专制制度的牺牲品,我一个新时代的中国人,为何要做这样的炮灰和牺牲品呢?后来转换视角,想开了些,觉得将兵马俑看成一种文化符号还是可以的,而任何一种文化符号,其内涵都不会是单调的。作为战士,这些秦代的兵将是无愧的,他们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也无一反顾,死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使命的完成,一种信念的证验。这就有了一种精神,一种为了某个信念而赴汤蹈火,竭尽全力,死而后已的精神,这种精神同样体现在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治水的大禹的身上。尽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所持的信念未必可取,但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可贵的、不朽的。

当然了,更让我看好的,还是兵马俑的文化价值和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前者已有《秦文化论丛》、《秦始皇帝陵兵马俑辞典》、《秦始皇评传》等一批专著、工具书及普及读物出版,秦俑研究学术研讨会也已召开了五届,一门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艺术、科技、经济等学科历史的内容,并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着持久的影响力与震憾力的”秦俑学”,和一个世界性的秦文化研究中心已初步形成。后者你只要到秦俑馆附近的村子里去看看,看看那里的村民们吃的住的用的,你就会有许多不同寻常的感受。

过去秦陵附近可耕地不多,多的是寸草不长的沙石荒滩,农民们过的是紧紧巴巴的穷困日子。”提起秦陵滩,眼泪擦不干;有女莫嫁秦陵汉,嫁了过去受可怜……”便是当年流行的歌谣。兵马俑出土以后,周围的贫苦面貌得到了迅速地改变,一是国家征用了大片的土地,大部分卖地款分到了农民的手中;二是参观者越来越多,旅游纪念品市场前景看好。村民们抓住了机会,他们从卖”五毒”马甲做起,渐渐地发展到出售各种民间工艺品。为了和外宾做生意,他们还自发地组织起来学外语,秦俑馆的导游、馆员、附近部队里懂外语的战士,都受聘做过他们的老师。

就这样,昔日蒸腾着几丈高穷气的乱石滩,几年时间,就变成了一个令方圆艳羡的聚宝盆。真可谓”生意兴隆通五洲,财源茂盛达全球”了。不仅如此,因了居住在秦陵脚下的便利,这里的人们还频频地和外国的元首、政要接触,从而露脸扬眉于天下。公元1998年6月26日,一身便装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先生,就携妻带女,来到了秦俑馆附近的下和村,和几位村民拉了一会儿家常,到村校的讲台上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演说,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手工艺品市场。这样的局面,当年被役使的几十万筑陵刑徒想不到,那些流血流汗为秦皇烧造兵马俑的工匠想不到,连惨无人道的嬴政自己怕也是一个万万想不到呢。

 
声明: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话:029-81017295   电子邮箱:loongfeng@163.com